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木桩”海     
海洋,你见过吗?不用说,一定见过。木桩,你见过吗?也不用说,一定见过。“木桩”海呢个你见过没?一定没见过。如今,因为旱灾,我国西南部地区出现了这种“木桩”海。其实“木桩”海里的木桩不是真木桩,是受严重旱灾之后裂开的土地啊!  相似文献   

2.
登山     
目的:训练幼儿快速奔跑的能力和双手的灵活性。准备:4人一组,手绢2条。玩法:两人当木桩,相距10米,左手插腰,右手屈肘上举,表示“木桩”,面对面地站立。另外两名当登山队员,分别站在“木桩”左侧,手里各拿一条手绢。  相似文献   

3.
我在乡下曾看到一个老农把一匹高高大大的马栓在一根细细短短的木桩上。我担心马会跑掉,老农却十分肯定地告诉我不会,他说这匹马还是小马驹的时候,就给拴在这个木桩上了。那时它的劲儿很小,折腾了一阵子只是在原地打转转,它就蔫了。后来,它长大了,却再没心思跟那个木桩斗了。由此我恍悟,我们的学校教育有多少“拴马桩”的做法:统一目标、统一课程、统一教学、统一考试。学生步入教育的殿堂后,在教师的不断否定、灌输、调教下,一天天变得“听话”、“懂事”、“规矩”、“乖巧”,最终只得围着“马桩”,在“马绳”划定的圈子里打…  相似文献   

4.
生命的悲剧     
有一天,我在乡下看到有位老农把一头大水牛拴在一个小小的木桩上。我就走上前,对老农说:“大伯,它会跑掉的。”老农呵呵一笑,语气十分肯定地说:“它不会跑掉的,从来就是这样的。”我有些迷惑,忍不住又问:“为什么不会呢?这么一个小小的木桩,牛只要稍稍用点力,不就拔出来了吗?”这时,老农靠近了我,压低声音(好像怕牛听见似的):“小伙子,我告诉你,当这头牛还是小牛的时候,就给拴在这个木桩上了。刚开始,它不是那么老实呆着,有时撒野想从木桩上挣脱,但是,那时它的力气小,折腾了一阵子还是在原地打转,见没法子,它就蔫了。后来,它长大了,却再也没…  相似文献   

5.
有位过路人在乡下看到,一位老农竞把一头水牛拴在一个小小的木桩上。他十分担心.就走上前对农夫说:“大伯,牛会跑掉的”。农夫呵呵一笑,语气十分肯定地说:“它不会跑的.从来就是这样的”。过路人有些迷惑,忍不住又问:为什么不会呢?这么一根小小的木桩,牛只要稍微用点力.不就拔出来了吗?这时,老农靠近了他,压低声音(好像怕牛听到似的)对他说:“小伙子,我告诉你.当这头牛还是小牛的时候,就给拴在这个木桩上了。刚开始,它不是那么老实呆着,有时撒野想从木桩上挣脱。但是,那时它力气小,折腾了一阵子后还是在原地打转。见没法子,  相似文献   

6.
自由与约束     
一棵刚栽下的小树,被束缚在木桩上,它感到很不自在,气愤地指责木桩说:“老东西,你为什么要约束我,剥夺我的自由?”  相似文献   

7.
雏菊     
现在听我说!在乡下靠近公路的地方,有一所农舍;也许你曾经路过也亲眼见过。那里有一座花园,它的前面树着一根油漆过的木桩,木桩旁有一条沟,在它清新的绿色沟岸上长着一株小雏菊,太阳温暖而明媚地照耀着它,  相似文献   

8.
我多么惊讶———当我在乡下看到一个老农把一匹高高大大的白马拴在一个细细短短的木桩子上。“它会跑掉的?”我担心地对老农说。老农呵呵一笑,十分肯定地告诉我说:“才不会哩!”他说这匹马还是小马驹的时候,就给拴在这个木桩上了。一开始,它撒野地要从那木桩上挣出来。可是,那时它的劲儿忒小,折腾了一阵子还是在原地打转转,它就蔫了。后来,它长大了,却再没心思跟那个木桩斗了。有一回,我来喂它,故意把饲料放在它刚好够不着的地方,可它只是‘咴咴’叫了两声,脑袋就蔫耷了。———你说,它多乖!”我恍悟。原来,约束这匹马的不是那截细细短短的…  相似文献   

9.
自由与约束     
李静 《家庭教育》2007,(1S):46-46
一棵刚栽下的小树.被束缚在木桩上.它感到很不自在.气愤地指责木桩说:“老东西.你为什么要约束我.剥夺我的自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大象的成见     
大象能用鼻子轻松地将一吨重的东西卷起来,但我们却常常发现,许多大象被安静地拴在小木桩上。它们完全可以扬鼻把木桩拔起,从而不被木桩所困。 专家注意到这个现象,他们解释说,大象幼小时常被铁链拴在铁桩上,当时不管用多大的力气去拉,铁桩对于幼象而言,是一座庞然大物,动也动不了。幼象长大了,力气大大增加,但只要身边有桩,它就再也不敢妄动。因为大象习惯性地认为木桩“绝对拉不断”。 这就是大象的“成见”。大象的成见@王晓友  相似文献   

11.
近来教师抱怨最多的是学生的课堂表现“启而不发。”即课堂死气沉沉,学生不主动:在教学中我也有同惑。不经意间我看到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农把一匹高高大大的白马拴在一截细细短短的木桩子上。当有人说:‘它会跑掉的。’可老农却十分肯定地说:‘才不会呢!这匹马还是小马驹的时候.就被拴在这个木桩子上了。一开始,它撒野得要从那木桩子上挣开,可是,那时它劲儿小,折腾了一阵子,还是在原地打转转,它就蔫了。后来,它长大了却再没心思跟那个木桩斗了。’”故事虽短,却耐人寻味:大白马不再挣扎,不再逃脱,源于人们施加的奴役手段,更源于它自身用习惯打造的枷锁。由此,我想到了学生的“启而不发”。  相似文献   

12.
秋日里,我从遥远的大山往公路边扛木头,一截黑糊糊的用来做拐棍的干枯杨木桩,被我顺手捎回,插在院子里的土堆上。  相似文献   

13.
大象能用鼻子轻松地将1吨重的东西卷起来,但我们常常发现,许多大象被拴在小木桩上。他们完全可以扬鼻把木桩拔起,从而不被木桩所困。专家说,大象幼小时常被铁链拴在桩上,当时不管它用多大力气去拉,桩子如庞然大物,动也不动。幼象长大了,力气大大增加,但只要身边有桩,它就不敢妄动。因为它习惯性地认为木桩“绝对拉不动”。这就是大象的“成见”。爱迪生有一位名叫阿普顿的高足,自认才高八斗。一天,阿普顿接受老师交代的任务:测算出一只梨形灯泡的容积。灯泡形状并不规则,即使作近似处理,也很繁琐。阿普顿画了草图,进行了复杂的运算,做了很长…  相似文献   

14.
习而必察的“暗示之桩”。驯化后的大象是人们的好帮手,驯化它是从小开始的,每天训练完,主人就把它拴在一个结实的木桩上,小象是不愿意被拴着的,总是试图挣脱,因为力量小,始终无法做到。小象逐渐长大后本可轻而易举地拔掉木桩,然而它已经习惯地认为那个木桩是无法挣脱的,  相似文献   

15.
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巧妙应用反映了人类的智慧。物理教学可以利用“第二渠道”,引导学生观察客观现象中积累的物理问题,适当地分析研究其原理及应用,使学生从种种具体事例中,渐渐理解世事洞察皆学问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为祖国四化而学的积极性。下面谈谈自己的尝试。课外活动时,我带领高一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们来到校办工厂,请同学拔掉一根较大的木桩。一位大个同学抱着木桩用尽全身之力往上拔,脸胀得通红,但木桩好象和他有意作对,巍然屹立。另一位同学说:“晃动着拔!”果然,  相似文献   

16.
一次,我在山河中学听一位物理老师的复习课,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阿基米德定律和浮沉条件之后,他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一个圆形木桩,当全部浸没在水池里时,受到向上的浮力为F,若把这个木桩的一半打进池底,木桩是否受有向上的浮力?如果有,是多少?这时,学生都在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课堂上出现了暂时的安静.突然,有个学生举手回答:“有,它受有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1/2F.”  相似文献   

17.
程文祥 《甘肃教育》2009,(21):61-61
有一个故事,说老农把一匹高高大大的白马拴在一截细细短短的木桩子上。有人说,马会跑掉的。老农十分肯定地说:“不会!这匹马小时候就给拴在木桩上了。一开始,它撒野,要挣脱木桩。可是,那时它劲儿小,折腾了一阵子,还在原地打转,它就蔫了。  相似文献   

18.
孙丽丽 《家庭教育》2005,(1B):56-56
美美颤颤地站在木桩上,挪一步要老半天,眼看就要走完了,却在最后的一个桩上掉了下来。聪聪在那头喊:“嘿,看我的,没问题!”说着就迅速从木桩上走了过去。幼儿动作水平主要从两个方面衡量:一个是大肌肉动作,另一个是小肌肉动作。3岁~6岁的孩子在此前大小肌肉发展的基础上,身体动作越来越协调、越来越灵活。  相似文献   

19.
华罗庚教授曾说过:“善于‘退’,足够地‘退’,‘退’到最原始而不失去重要性的地方,是学好数学的一个决窍!”在小学数学中,当遇到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而无从下手时,不妨将问题“退”到最简单的情况,使问题的难度降低,从而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例1摇有5个大小不等的中心有孔的圆盘,按次序套在木桩上。小圆盘放在比它大的圆盘上,从而构成一个圆盘塔。现在要把这座圆盘塔移到另一个木桩上,每次只准搬动一个圆盘,并且不允许大圆盘放在小圆盘之上。假定还有第三个木桩作临时存放圆盘之用,问把这5个圆盘搬到第二个木桩上至少需要搬…  相似文献   

20.
真知与半知     
在大河沿岸的水面上漂浮着一段木桩,上面趴着四只青蛙。突然一个大浪冲来,将木桩冲到了河中央,木桩随着水流慢慢向前漂去,青蛙们兴奋极了,因为在水上漂流实在太有趣了,更何况以前它们还从未有过远航的经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