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随着年级的升高,要培养学生逐步注意抓表现中心思想的重点词语,抓整篇课文的层次结构,搞清楚课文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课文中常有“给段落加小标题”(如十册《小英雄雨来》等),“根据标题给课文分段”(如九册《将相和》等)之类的练习。这种练习,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阅读文章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相似文献   

2.
<正>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词语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扶手,是字、句、段、篇的纽带。一、二年级是学生积累词语和初步正确运用词语的关键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1—2学段的词语教学目标是这样定位的:"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课文是学习语文的媒介,是"词  相似文献   

3.
苏惠 《青海教育》2003,(10):35-35
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由于审美对象的显现是以课文为主的,课文的内容是学生耳听、眼看、口读的最直接感受的材料,在教学作品时,教师应选择精彩段落指导学生朗读品味,通过朗读去感受语言的节奏和情感,必然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读鲁迅《社戏》,首先感知的是语言文字,然后根据字句展示的意义及特定的语脉联系,一步步切入文章主题,并通过文中的一些词语,如“月光皎洁”、“朦胧”等,感悟作者对江南水乡的柔美之爱及对美好童年生活的留恋之情。  相似文献   

4.
当今是一个网络时代,小学生爱看动画片和电视节目,阅读课外书比较少,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从小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以下是我培养他们语文素养的点滴体会。一、注重语言的积累语言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因此,我们要让学生从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达到相结合,做到课内积累与课外积累双管齐下。1.课内词语和句子以及段落的积累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在指导阅读方法和培养阅读习惯的同时,大量积累优美的语句。教师可根据课文的具体情况来指导学生积累语言。例如,在教学《观潮》一课时,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描写了潮来时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本中插图的作用有以下几点:一、插图起着帮助理解词语的作用.在小学课文中,常有一些词语表示的事物,小学生感到很陌生,但是课文中的插图能使学生从直接感知中领会词语所指代的具体事物.如《海底世界》中的  相似文献   

6.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尤其重要.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通过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和多种方法.为了有效地提高本班学生的写作能力,笔者试图在“读、写、改”三个字上下功夫,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主要体会是:一、读——鼓励学生精读课文,多看课外书,摘录好词语和信息语文课的课文都是中外古今名作家的佳作,经过长时间的考验和筛选,已成为培养一代又一代青少年成长的范文.认真教学,让学生好好阅读课文,深刻领会,融会贯通,大量背诵,灵活运用,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好方法.所以语文教学的着眼点应教育学生精读课文,学会运用.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多读,除了多读课文外还要多看课外书,才能提高写作能力.小学生看课外书主要看一些少年儿童读物,如《作文选》、《少年文艺》、《儿童文学》、《少年文艺报》、《岭南少年报》等.我们班绝大部份同学都订了二报一刊,  相似文献   

7.
所谓“情境”。就是情感不口境地。“情境”教学法,即教师主动运用声情并茂的教学语言(配合课文录音更佳)及配合课文的教具(挂图等),一方面引导学生深入课文情感、内涵之中,同时与课文词语、字义的透彻理解、课文中展示的画面之语言翻版、再现等方面水乳交融,把知识内容“立体”地授给学生,使学生能深层次、多方面地理解课文。其实质就是结合语文教学的特点,取多种教法之长,把学生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通过教  相似文献   

8.
领会著作者意境,与作者同喜忧。"领会著作者的意境"就是学生在阅读文章时,把自己融进作品的情与景中,对文字进行形象的感受、体验和认识。用叶老的话来说就是大脑中形成与课文相对应的图像,与作者同喜同忧,受到感染。一是以"实"衬"虚",引导学生体会意境。如学习《燕子》一课时,我巧妙利用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9.
正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笔者试以苏教版二下《台湾的蝴蝶谷》一文作为学习语文的范例,谈点认识和做法。一、教材是学习语言表达的"例子"1.教材是学生积累词语的例子。课文后面练习第3题中,出示了一些描写色彩的词语,教材这样安排,对于学生积累表示颜色的词语提供了范例。我在引导学习"色彩斑斓"一词时,问学生:"课文中还有两个  相似文献   

10.
《紫藤萝瀑布》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文章描写优美的紫藤萝,为再现其优美,设计采用余映潮先生"文中集美"阅读法,用阅读逐步将学生带进灿烂辉煌的意境之中。根据散文文体特点,将散文阅读"四步法"有机融合在朗读之中,以读代讲,完成学习目标,让学生掌握散文的一般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11.
以李华平教授《背影》实录之一“三个词语、两个段落、一个熟字”为例,谈语文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即尊重文本、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指导,以此达到我们进行阅读教学的基本目的,即使学生形成独立的阅读能力,也就是“教会学生阅读”.  相似文献   

12.
一、说一说:铺设温故知新的大道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一味地让学生机械、刻板地照本宣读,而是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习内容,用积极的情感体验去感受阅读。1.说画面。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黄鹤楼送别》一课时,笔者适当引导学生根据"黄鹤楼""孤帆""远影""江水"等词语去描绘出一幅诗情画意、依依惜别的送别场景,让学生在脑海中勾画出一个直观形象的离别画面,让其有一种飞越时空、身临其境的感觉。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  相似文献   

13.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并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形成与发展良好的语文素养有赖于阅读能力的培养。那么如何在阅读中让学生提升语文素养呢?一.通过阅读引导,提高语文素养阅读引导,就是要让学生喜欢阅读,学会阅读,使其像受到雨露甘泉滋润的小草,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语文素养。1.阅读兴趣引导。兴趣是需求的内驱力,要采取多种方法诱发阅读兴  相似文献   

14.
当今是一个网络时代,小学生爱看动画片和电视节目,阅读课外书比较少,作为语文教师必须从小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以下是我培养他们语文素养的点滴体会。一、注重语言的积累语言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因此,我们要让学生从课内阅读走向课外阅读达到相结合,做到课内积累与课外积累双管齐下。1.课内词语和句子以及段落的积累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在指导阅读方法和培养阅读习惯的同时,大量积累优美的语句。教师可根据课文的具体情况来指导学生积累语言。例如,在教学《观潮》一课时,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描写了潮来时  相似文献   

15.
正带着"词句教学的时机与方法"这样一个观察点走进祁莲老师的课堂,关注更多的是她词语教学的方法策略。一篇三年级课文《会摇尾巴的狼》,几个关键词语,祁莲老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词语呈现的时机也把握恰当。现选几例谈谈体会。一、情境教学法祁老师先创设情境引出"陷阱"这个词语,通过选择词义解释,指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词语;然后在音乐背景中出示图片,让学生了解陷阱所处的位置和形状;之后又配上背景音乐打开狼掉入陷阱的画面,将"陷阱"一词送回课文句子中反复品读,想象狼掉入  相似文献   

16.
(一)陈维佳(宜昌市六中)现代作家鲁彦的《听潮》是新选入初中教材的一篇课文。怎样教好这一课?我的作法是:顺着作者的思路,以朗读为主要手段,调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去赏析课文描绘大海潮水涨落情景的词句段落,引导学生去感受大海的伟大气势和力量,领会作者抓住特征摹声绘态、生动逼真地描绘景物的写法。全课的教学过程,也就是逐步把学生引入意境的过程。我把教学全过程分为诱入意境、导入意境,自创意境三个阶段。1. 诱入意境分三步进行。  相似文献   

17.
正一、激活文字,创设形象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象,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聘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  相似文献   

18.
在朗读训练中加强对比,通过比较语句、段落、篇章之间的异同,能够发展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使得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眼光更深邃,思考更深刻,见解更独特,从而提升学生的朗读效率. 一、单篇同文比较——在朗读中放飞思维 1.删 删掉一些词语或者标点,但是不改变原意,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进行对比,理解原文的精妙和底蕴.如教学苏教版语文第七册《珍珠鸟》一课. 师:这篇课文里有一句话,揭示了本课所要表达的道理,正是课文的中心句.请大家快速阅读全文,找出这句话.(生阅读,找句子)  相似文献   

19.
【案例背景】苏教版教材的《课程标准》在第二学段的"阅读"部分明确指出: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我们都知道,大量的诵读,对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语感、积累优秀的语句有深刻的意义和重要的作用。那么用什么时间让学生去背诵这些优秀的段落呢?该怎样让学生又好、又快地记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在个性化阅读中增强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而品读是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个性化阅读与品读的有效结合就是个性品读,通过个性品读,可以使学生有效品味文本语言、触摸文本意境、体验文本情感,从而让阅读课堂更高效。一、在个性品读中品味文本语言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入选的很多课文都是一些文字优美的名家名篇,这些课文,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