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农业科技园区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业科技园区功能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出发,在扩宽研究视野,优化评价体系和方法的基础上,把握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动态变化趋势,加强不同维度下的园区比较研究,科学评价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绩效,探究园区内外互动集聚效应的产生动机和机制,实证分析园区不同发展阶段下的集聚效应,提出农业科技园区及其与周边农业农村互动发展的政策体系与管理模式等。这既是推进园区运行机制的理论创新和深化实证研究的需要,也是增强农业科技园区发展与新时代国家战略契合度提供科学决策服务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精神和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提升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水平”要求,落实《“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和《“十三五”农业农村科技创新规划》要求,进一步加快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发展,科技部、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银行共同制定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发展规划(2018-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  相似文献   

3.
<正>本刊讯近日,科技部公布了第七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验收结果和第八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通知,我省内江、南充2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顺利通过验收,德阳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成功获批建设。至此,我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增至10个。近年来,科技厅坚持把加快农业科技园区建设作为创新驱动发展、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着力发挥园区的要素聚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创业孵化  相似文献   

4.
《青海科技》2010,17(2):128-128
近日,青海西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试点)被科技部正式批准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这是我省首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该园区2002年5月被科技部正式批准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试点,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科技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经过8年的建设与发展,园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通过政策引导和项目带动,园区在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广东省5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在创新水平、创新支撑、创新绩效等方面的数据对比,分析各园区的运营模式和发展现状,指出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旨在促进农村的全面发展.农业现代化既是乡村振兴的推手,也是乡村振兴的目标.本文厘清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内在联系后,利用综合指数法从农业生产投入、农业产出水平、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农业生态环境四个方面来测度甘肃省农业现代化水平,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下甘肃省农业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广东省5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在创新水平、创新支撑、创新绩效等方面的数据对比,分析各园区的运营模式和发展现状,指出园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讯为深入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构建,支持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市中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东兴区长江农业示范园区、威远县镇西食品加工集中发展区)打造农业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农业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力争通过3年建成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特制定如下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9.
《西藏科技》2012,(7):1
日喀则农业科技园区于2012年4月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这是西藏第二家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现园区核心区主导产业数量集中在3个以内,并建立起上下游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拥有相关配套产业,园区的建设已经纳入地方政府发展规划,并组织修订清晰的各功能区边界图,园区已有明确的技术来源和对接机制。  相似文献   

10.
农业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于农业产业振兴,农业科技园区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对农业产业升级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示范与推动作用。以甘肃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例,分析推进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成效。甘肃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创新运行机制等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加大农村改革力度,从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实现推动园区向高端化、集聚化、融合化、绿色化方向发展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1.
<正>本刊讯2015年2月16日,科技部下发文件认定内江农业科技园区为"四川内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标志着内江在农业科技领域摘获了第一块沉甸甸的"国"字号金字招牌,实现了零的突破;更展示了继成功创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之后,内江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显示出内江农业科技发展蓬勃向上的良好势头。目前,园区在整合资中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市中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东兴区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和威远县镇西食品工业园区"一区  相似文献   

12.
《科学中国人》2018,(4):70-71
江苏淮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于2013年9月经科技部批准设立。园区坐落在江苏省淮安市,分为核心区、示范区、辐射区3个层级。园区实行省、市、区三级共建,由淮阴区人民政府负责建设。园区坚持科技引领、镇园一体、三产融合、“四化”同步,努力建成全国一流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农村综合改革先行区、三次产业融合发展试验区、四化同步样板区,成为全国一流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全区新的经济增长极。  相似文献   

13.
日喀则农业科技园区于2012年4月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这是西藏第二家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现园区核心区主导产业数量集中在3个以内,并建立起上下游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拥有相关配套产业,园区的建设已经纳入地方政府发展规划,并组织修订清晰的各功能区边界图,园区已有明确的技术来源和对接机制。  相似文献   

14.
正本刊讯为了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现代化发展和产业融合,2016年7月19日,受科技部政策法规监督司的委托,由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主办、山东农业大学承办的第二届"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产业融合培训班"在山东泰安召开,来自地方科技行政主管部门及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代表60余名正式学员参加了培训。培训期间,科技部农村中心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农业科技园区农业知识产权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庆  魏建美  卢慧  万余花 《大众科技》2014,(10):174-176
农业科技园区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模式。农业科技成果依托农业科技园区得到大力推广转化运用,农业科技园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是现实发展的必然选择。针对农业知识产权与园区的融合关系,文章提出从整合多方资源,以园区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打造知识产权产品品牌战略,建立完善知识产权奖惩体系等加强园区知识产权战略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天津津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是首批启动的中国21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之一,也是天津市唯一的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2001年,国家科技部、农业部等6部委联合启动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项目。同年,津南农业开发区被评为首批启动的中国21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之一,并命名为天津津南农业科技园区。津港公路贯穿园区南北,津晋、丹拉高速公路分居园区两侧。2003年,津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开园即被确定为天  相似文献   

17.
基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创新过程和战略定位,提出一个包括5个一级指标的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体系。并依据华东地区六省市42个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调查数据,利用AHP-TOPSIS模型对华东地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综合创新能力及其一级分项指标进行了评价和排名。在K均值聚类分析基础上,将42个园区划分为创新引领区、创新示范区和创新稳健区3个类别。并使用障碍度模型分析不同类别园区的关键制约因素,给出三类园区创新能力改善的针对性建议,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创新能力建设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2001年9月,湖北武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经国家科技部批准,成为全国首批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试点),是全国36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中唯一一个位处都市城区的农业科技园区。在科技部和省、市政府的领导下,园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主题,整合四大优势(区位优势、政策优势、科技与人才优势、项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历程、分布特点及经验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的先行者山东省为省域案例,系统梳理山东省农业科技园区的4个发展阶段,阐释其空间分布特点及产业特征,并基于DEA模型从总体运行水平、规模报酬趋势等方面对山东省各地市的园区运行效率进行评价分析。研究表明,山东省农业科技园区运行效率总体较好,但个别园区由于投入结构与投入规模不合理致使园区DEA无效。针对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发展问题,结合山东省农业科技园区发展实践及经验,提出注重科技资源投入效率、完善园区管理体系、促进园区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的建议,为我国农业科技园区持续发展提供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及沿海地区、大中城市郊区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农业科技园区已经发挥出越来越强的先导示范和孵化带动作用,成为我国农村经济一个新的增长点。为了交流全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建设经验,探讨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园区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索农业科技园区发展的新路子,加大农业高新技术的应用及农业科技园区技术支撑,促进我国农业科技园区的健康发展,中国农学会、中国农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