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献典籍由于遭受火灾而导致的散亡佚失,是历代书厄的重要类型和原因。明清时期私家藏书遭受火灾的情况屡有发生,清代私家藏书蒙受火灾次数最多,且主要集中于江浙地区;兵燹战火、管理不善和文祸之火为主要原因。火厄造成不少孤本典籍不复见于人间,藏书家的藏书观念受到影响,注重对藏书防火经验进行理论总结,防火实践也有新突破。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私家藏书历史悠久,在私家藏书文化漫长的发展进程中,藏书功能逐渐由单一演变为多元,由于藏书家各自藏书目的和情趣的不同,从而形成了一些相对可以区分的类型。说他们相对可以区分,是为了表明,某一类型的藏书家虽然以某种藏书情趣为主要目的,但是他们仍然或多或少地保存其它一些藏书情趣。各类型藏书家的藏书情趣不是单一的,但却有主次之分。分析不同的私  相似文献   

3.
古代私家藏书措理之术管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私家藏书自春秋战国之际产生、发展到清代,积累了丰富的藏书经验。早在汉代就有关于河间献王私人征书的记载,魏晋南北朝时则有许多文献记载反映藏书家抄书、聚书、校勘藏书的事迹。到了唐宋时期,藏书家收书保管的意识越来越强,比如已注意到收藏正副本的作用,唐人柳仲郢所藏必三本,上本色彩华丽用作镇库本,副本作为经常阅读之用,次本则是子弟课业的读本;北宋的王钦臣也是采用这种办法来确保图书的留存。随着图书事业的发展,宋代出现了郑樵的文献学理论《通志·核燃略》,他分析了历代典籍散亡的原因,说明搜访典籍的必要性,并…  相似文献   

4.
缪荃孙为清末伟大的私人藏书家。因他所处的时代动荡频繁,典籍收藏的社会环境差,加之缪荃孙藏书的目的是使用和传播文献,因此形成了其豁达和积极的“书去目存”的藏书观。在此观点的指导下,缪荃孙走出了一条公布家藏、出借典籍、刻书惠人的开放式藏书实践之路,使其成为开一代私家藏书之新风气的代表,并于此间完成了由开明的私人藏书家向“中国近代图书馆之父”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5.
缪荃孙为清末伟大的私人藏书家.因他所处的时代动荡频繁,典籍收藏的社会环境差,加之缪荃孙藏书的目的是使用和传播文献,因此形成了其豁达和积极的"书去目存"的藏书观.在此观点的指导下,缪荃孙走出了一条公布家藏、出借典籍、刻书惠人的开放式藏书实践之路,使其成为开一代私家藏书之新风气的代表,并于此间完成了由开明的私人藏书家向"中国近代图书馆之父"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6.
李万健 《图书馆》2004,(3):99-102
中国有着悠久的藏书文化。清代是藏书业发展的巅峰时期,这是由许多历史因素促成的。清代的藏书家人数超过其历代的总和,且分布地域广;其收藏丰富,藏书质量高;藏书家中多学问家,对发展学术贡献大;藏书家中多编刊专家,刊刻传布典籍成就突出;许多采用新式图书管理方法,主张藏书对外开放,促进了近代图书馆的诞生。北京图书馆出版社编辑出版了《清代民国著名藏书家年谱》,对清代藏书家研究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藏书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典籍是文化传承的最主要渠道和表现形式。典籍的收藏是一个民族,尤其是藏书家的文化自觉。文章从藏书的文化地位、文化理念、文化品位和藏书的地理变迁等方面揭示中国古代藏书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清代苏南望族与家族藏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清代苏南地区的著姓大族普遍注意家族藏书,这成为苏南地区的重要文化现象。这固然受到苏南地区藏书传统的影响,但最主要的还是家族出于自身建设的需要。一、清代苏南望族藏书的一般情况苏南地区以家族为单位的藏书活动可以远溯到宋代。据《尚友录》记载,宋代常州人丁氏始迁祖丁矩之子丁(889-961),即有“书癖”。他“尽家赀买书至八千卷,曰:吾聚书多矣,必有好学者,为吾子孙”。这说明丁藏书目的一开始就非常明确,即藏书不是为了自读或自娱,而是为了自己家族的需要。他留下了相当可观的财产──八千卷图书,这笔财产不是归哪个人…  相似文献   

9.
中国号称文明古国,自发明和使用书契文字以来,已经有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了。标志文明的文献典籍的积累、收藏、使用和流传,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一、是属于宫廷官府的国家藏书。二、是私家个人藏书。兰、为书院、寺观等藏书。本文拟对私人藏书略加论述。私人藏书家的分类评价中国私家藏书的历史,就文献记载所见,最早的要算是周代的惠施了。《庄子、天下篇》说他“共书五车”。据说稍后的苏秦也有可观的收藏。到了汉代、私人藏书家就屈  相似文献   

10.
清乾嘉时期徽籍藏书家随着徽商在各地的兴盛而名播士林,扬州是徽商主要寓居地,扬州的徽籍藏书家在中国藏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其中仅歙县江姓一族就出现了数伴颇有成就的藏书之家。本文结合史料论述了这一时期扬州徽籍(江姓)藏书家的主要藏书事迹。  相似文献   

11.
以钱谦益、钱曾为代表的钱氏家族,是明末清初常熟地区的藏书大族。通过梳理钱氏家族的藏书来源、数量及特点,探讨钱氏家族的抄书刻书活动,论述钱曾《读书敏求记》的价值及对版本目录学的贡献,全面展现钱氏家族藏书、抄书、校书、编写书目的风貌。表1。参考文献25。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私家藏书源远流长,具有五大基本文化特质:独特的文化景观;由藏书体现文化品位;由藏书体现“仁人爱物”精神;作为藏书家个人性情与志趣表征的“藏书精神”;与公家藏书互为补充的多元文化价值。基于此,论述历代藏书家的发展过程、地域性藏书文化的流变、古代藏书家的人文精神,以及古代私家藏书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藏书文化历史悠久,古代藏书家为传承典籍与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藏书史专家陈德弟教授的《先秦至隋唐五代藏书家考略》一书,是目前国内唯一一部系统考述先秦至五代藏书家事迹的专著,该书按朝代共分六章,全面考述了自先秦迄五代见诸传世和出土文献的藏收家四百余人,并作简要评述,同时提供了相关研究资料。全书史料丰富,评论公允,启迪后学。  相似文献   

14.
苏州的藏书活动之所以历代相袭,绵绵流传,与藏书活动中形成的吴地人文精神是分不开的。苏州众多的藏书家、藏书楼,汇聚了大量的文献,丰富的典籍滋养了苏州众多的大学者、大文人,而学者文人的聚书活动又推动着苏州私家藏书风气的愈演愈烈,成为吴地文化史上一种内涵十分丰富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5.
《沽上琅嬛:天津藏书楼与藏书家》是一部集藏书文化与城市文化于一体的专著,也是一部兼具学术性与通俗性的佳作。该书梳理了24个藏书家(家族)的藏书活动,通过缕述藏书家与天津的渊源揭示“天津藏书家”的内涵,以藏书楼的古今对比反映天津建筑文化的变迁,又通过藏书事迹表现了藏书家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以及化私为公的理念,以藏书家在经济、教育、慈善等领域的活动展现了近现代天津开风气之先的一面,既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又有助于促进藏书文化与天津城市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历代私人藏书家的历史工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中国历史上私人藏书家的总体考察和研究,认为中国历代私人藏书家在珍藏文化典籍、校勘文献、刻印流传古书、辑佚失传古籍及利用藏书著书立说等方面功绩卓著,嘉惠学林,泽被后世。同时,也指出他们有的思想保守、藏书秘不示人;显贵要人的藏书家常将珍贵文献殉葬等灾祸典籍的历史局限。对此,均应实事求是地认真总结,历史地、辩证地予以分析,以利于现代化图书馆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宋代私家藏书业大盛,其中不少人属于博学多才的学者型藏书家。他们藏书的目的,不仅仅是停留在保存和鉴赏的阶段,而是为了研究学问和进行著述。他们对家藏图书进行校勘、编目、辑佚、注释等一系列整理工作,提高了图书质量及其学术价值,促进了图书的流传及其文献价值的充分利用,为后人留下许多宝贵的文化典籍。他们总结和丰富了中国传统图书馆学、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理论,对后世学术产生重大影响。此外,他们开始大规模地收藏和研究金石文献,开辟了图书收藏的新途径,形成了专科之学——"金石学"。  相似文献   

18.
积书而读,丹铅治学是私家藏书文化的优良传统。古代藏书家在他们的各种藏书活动中,形成了特色鲜明而丰富多彩的家庭藏书文化,对当今阅读推广和阅读文化建设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藏书的聚散是中国藏书文化研究的重要资料。卢木斋是清末民初著名藏书家、实业家、教育家,一生致力于兴学办馆。北平私立木斋图书馆是他独资兴建,以家藏为基础,最能体现收藏特色和藏书价值的图书馆。其藏书不仅保存了众多珍稀版本,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和科技发展的状况。研究北平私立木斋图书馆的藏书特色和价值,可以提供更广泛的应用价值。参考文献9。  相似文献   

20.
我国藏书文化历劫不废,香火传承至今,应该是与历代藏书家的人文主义精神追求是密不可分的。来新夏先生在《中国的私人藏书家》一文中认为,“私人藏书与私学兴起有关……对保存图书有过重要作用”,^①并在《藏书的起源》中指出,藏书不仅能够“涵育人才”,“更重要的作用在于保存、传播一国的文化,使之世代相传,为立国之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