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知行观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别具特色的问题之一。宋明以来,它以个人为主体,主要围绕着知行的先后,分合,轻重,难易展开讨论的,这可以看作中国古代知行观的范式。王夫之穷尽了这一范式的发展余地,成为中国古代知行观的集大成者,在王夫之知行观的抽象理论中包含着封建主义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2.
知行关系是中国哲学史上长期争论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主要表现为知行先后,知行高低,知行难易等论争。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提出的知行统一观是对中国古代知行观的批判继承和发展,并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相结合,使之成为中国化的科学的认识理论。我们把握知行理论对坚持事实求是的思想路线和提高认识能力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3.
知行关系是中国哲学史上长期争论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毛泽东的认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以实践为基础探讨了知行关系,不但超越了中国传统的知行观.而且成为了中国具体革命实践的理论基础。本文主要从七个方面讨论了毛泽东的认识论对中国传统知行观的超越。  相似文献   

4.
王夫之是中国古代哲学发展史上一位极为重要的哲学家.他继承了中国哲史上阴阳气化论的传统,将气一元论唯物主义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批判地改造了佛教提出的“能”、“所”思想,提出了“能必副其所”的命题;主张“格物致知”、“知行统一”.这些观点,完善了其唯物主义思想体系,在中国古代哲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儒道生态思想的两种理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古代的生态思想之核心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与自然相和谐思想不同程度地体现在先秦诸家,特别是道家和儒家的思想学说中。古代生态思想表现出两种理性,即生态道德理性和生态实践理性。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态哲学思想为现代文明的生态观确立提供了深厚的价值支持资源。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哲学博大精深,蕴含着极其深刻的哲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中一些优秀的思想观点,诸如"物生有两,相反相成"、"一分为二,合二而一"、"合而不同,执两用中"等矛盾观,知行先后、知行分合、知行轻重、知行难易等知行观,还有天下为公的道德理想,忠恕之道的人际和谐思想,自省、自讼、内省的道德修养方法等关于理想人格的塑造与培养的思想,在现代仍然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知行观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在儒学史上,孔子最先论及了知行问题。他的知行理论涉及道德论和认识论两个方面。一直以来,人们对其道德论意义作了重点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但其中所蕴涵的认识论思想也是传统哲学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有必要在其道德论意义的基础上,探讨其认识论意义,以及它对我们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贺麟是中国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翻译家,他继承和发展了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提出了"知行不分先后"、"知行永远在一起"、"知行平行"等观点.贺麟的新"知行合一"观,对当前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科学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哲学史上知行观的历史发展王曙东中国古典哲学中认识论思想极为丰富。从古代的阴阳五行说,墨翟的唯物主义经验论,中经苟况、韩非、王充、范滇等,直到集古典唯物主义大成的王夫之,其唯物主义的传统从未间断过。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对我国传统的知行关系理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传统道德教育思想中具有"知行统一"观,表现在道德教育实践中便是重"行"的道德教育传统,这个传统具有可取之处,也有历史缺陷,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道德实践教育,将有利于我国道德教育有中国特色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