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危害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普遍,表现在缺乏信心,对待工作冷漠,自我效能感差,教育观念僵化。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危害个体身心健康,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对社会的维稳工作产生不良影响。从个体的主观感受方面提出了应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方法:提升辅导员的职业影响力,增强辅导员的自我效能感,提升辅导员的职业幸福感。  相似文献   

2.
高校辅导员是青年学子的知心人与引路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职业倦怠现象极为常见并引发学界关注。围绕个体在“身份建构”中的向往、确认、迷失、逃离与再协商,本研究以自我民族志的研究范式从另一角度探究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研究发现,在数十年的职业生涯中,辅导员为时间所困,为情绪所扰,为双重身份所忧,为科层体系所规训,为自我认知所惑,为“镜中我”所累。基于此,明确辅导员“育人”首要身份,顶层设计并支持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方能有效促进辅导员自我身份的协商,缓解职业倦怠现象,走出身份困境。  相似文献   

3.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已经客观存在并日益受到关注,从社会学角度分析,辅导员多重性角色冲突、多样性角色不清、被迫性角色中断、重复性角色失败是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对策是厘清辅导员工作事务,建立学生信息网络,完善辅导员发展机制,辅导员加强自我调适和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4.
高校辅导员工作具有繁杂性、智力性、高压性、延续性、低成就感等特点,是高校教师中的弱势群体,容易滋生职业倦怠现象.从激励理论视角全面探寻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干预性措施,以期为调动我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解决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辅导员中存在的职业倦怠现象,对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学生的成长进步以及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会产生不良影响。分析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通过建立社会支持环境、树立良好职业声誉、做好自我调适与释压等手段,对减少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增强工作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高校辅导员作为教师中一支特殊的队伍,因其特殊的职业要求、巨大的社会责任以及较高的公众期盼,辅导员队伍职业倦怠的现象凸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发展。从辅导员工作特性出发,初步分析了辅导员职业工作特性导致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成因,并对如何干预、缓解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进行了讨论和思考。  相似文献   

7.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自我效能感,直接影响着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和自身的发展.特别是在新合并本科院校中,辅导员队伍存在着工作倦怠现象,针对此现象结合辅导员工作特点,采取有力的措施,逐步消除职业倦怠,有效提升辅导员的职业效能感,促进辅导员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8.
林红 《高教论坛》2013,(5):87-89
在概述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综合表现的基础上,从社会、组织和个人三方面探究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根源,指出"倦而不怠"对于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并实现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基于个体视阈提出塑造合理信念、练就工作艺术和走专业化道路三项自我干预措施,达到缓解和消除职业倦怠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职业倦怠现象是助人行业中的常见问题,而高校辅导员因其职业特点,故此成为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本文着重探讨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归因,并基于心理健康调适角度,提出了缓解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成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蓉 《怀化学院学报》2008,27(5):125-126
目前,社会对职业倦怠这一心理现象的关注程度越来越多。而在高校辅导员这一群体中也开始逐渐出现这个现象并呈现蔓延的趋势。从职业倦怠的涵义、表现及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出发,深入探讨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出现的原因,以便进一步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1.
职业倦怠作为职业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高校辅导员作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力量,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职业倦怠这一心理问题在高校辅导员中普遍存在,并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本文从职业倦怠的界定入手,分析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危害性,同时就产生这一心理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剖析,进而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高校辅导员由于工作满意度低、工作压力大和工作强度大,不同程度地存在职业倦怠现象。从胜任力角度出发。根据辅导员内隐胜任力的特点,分别从组织层面和辅导员个体层面提出缓解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职业倦怠作为一种心理现象,已经受到广泛关注。目前,职业倦怠的现象已经在高校辅导员中出现并有蔓延的趋势。从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概念、表现、危害、成因进行了探讨,并就防止辅导员职业倦怠心理的产生和消除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职业倦怠已经成为影响高校辅导员身心健康、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进而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从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表现着手,分析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阐述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干预措施,以期为建立职业化、专家化的辅导员队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5.
高校辅导员是高校教师中的特殊群体,根据其工作职能、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从高校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入手,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建立了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评价数学模型,将定性与定量研究结合起来对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进行评价分析,并通过算例说明了该评价方法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前职业倦怠已成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的主要障碍,它不仅影响辅导员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质量与成效。正视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问题,并从职业倦怠理论视角,剖析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对策,对加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职业倦怠已成为高校辅导员这一职业中的高频词,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越来越凸显。从社会学层面看,社会角色失调和社会流动受阻是引起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本文将从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具体表现、高校辅导员出现职业倦怠的社会学分析以及其解决措施这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期更好地促进辅导员职业化及专业化的建设,从而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长效机制和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8.
目前,高校辅导员当中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现象.辅导员职业倦怠主要是由于辅导员的角色定位不科学、职业发展遭遇瓶颈、工作状态的"不可预见性"、工作绩效的"非显性"、社会认同度不高等原因造成的.帮助辅导员调适职业倦怠,可以通过明晰辅导员的角色定位、积极构建辅导员职业发展平台、量身打造有效的工作评价机制、增强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和事业归属感、切实减轻辅导员的事务性工作负担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9.
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现象的普遍,使我们必须从社会学而不仅仅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这个问题。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问题,表面上是由工作内容杂、工资低、身份尴尬、压力大等因素导致的,但从更深层次上看,高校辅导员以女性居多,她们的职业选择往往不是出于自愿,而是由性别依附和性别偏见等社会性因素导致的一个不可避免的结果。因此,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说,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现象不可能得到根除,只能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广西50所普通本科高校和高职高专院校的辅导员为调查对象,通过采取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方式,结合高校辅导员的工作特点,分析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成因,并进一步探讨缓解高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