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大革命时期,革命的知识分子,在豫东南地区开展革命活动,传播新思想和革命理论,激发了广大民众的革命热情,在觉悟的农民和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组织农民协会,发展工农武装,发动了著名的四望山暴动,大荒坡起义和商南起义,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为豫东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豫皖苏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在华中地区规模较大、建立较早的革命根据地。该根据地在财政经济方面进行了积极建设和斗争,有力地支持了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为支援抗日革命斗争,打破日军、伪军的经济封锁,活跃革命区经济,稳定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等作出了一系列贡献。  相似文献   

3.
课本第 2 2 2页《大事年表》“192 7年 10月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实际上 ,秋收起义后 ,192 7年 10月 ,毛泽东率领的工农革命军才到达井冈山。后经过半年的艰苦斗争 ,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才初步地建立起来。所以宜为 :192 7年 10月 ,开始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湖南省南县第一中学@庞长仙  相似文献   

4.
本文记述了参加过南昌起义、井岗山斗争、长征和创建两淮抗日根据地的罗占云同志的生平事迹。  相似文献   

5.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我党领导下较早开辟的一块革命根据地。一九二七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海陆丰先后举行了三次武装起义,建立苏维埃政权,开展土地革命。海陆丰人民在中共中央、广东省委和东江特委领导下,为开辟革命根据地、建立与巩固苏维埃政权,进行了英勇卓绝的斗争,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灿烂的篇章。为总结海陆丰革命的丰富经验,本文试图从理论与革命实践的结合上,论述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是在大革命失败之后,在周逸群、贺龙、段德昌等同志的领导下,经过浴血奋战逐步建立起来的。它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几块较大的革命根据地之一。它由洪湖、湘鄂边、巴(东)兴(山)(秭)归、襄(阳)枣(阳)宜(城)和鄂西北(房县、均县、谷城、保康等县)几块大小不等的根据地组成,以洪湖为中心,包括湘、鄂两省西部的交界地区。它在全盛时期,曾据有监利、沔阳、潜江、石首、华容、南县、公安等七座县城,建立了十五个县的工农民主政权,控制了长江两岸东起汉阳,西止三峡,南达洞庭湖和武陵山脉,北抵桐柏山的近三百五十公里的地区,拥有三百多万人口。它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仅就湘鄂西根据地的财政工作作点介绍。  相似文献   

7.
刘光照 《教育评论》2012,(3):141-143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建立后,通过邓小平、张云逸的卓有成效的工作,从理论和实践上开创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文化教育的新途径,谱写了壮、汉、瑶等各族人民团结战斗求解放的光辉篇章,为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井用山革命根据地]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江西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先后在宁冈、永新、茶陵、遂川等县恢复和建立了党组织,发展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完成了将中国革命的中心工作从城市到农村的伟大战略转移,走上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9.
慕荣 《大中专文苑》2009,(12):63-63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江西罗霄山脉中段的井冈山,先后在宁冈、永新、茶陵、遂川等县恢复和建立了党组织,发展武装力量,开展游击战争,领导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红色政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创立了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相似文献   

10.
井冈山位于湘(xiāng·湖南省别称)赣(gàn·江西省别称)边界,罗霄山脉中段,山势雄伟,地形复杂,主要山峰海拔多在千米以上,最南端的南风面海拔2120米,是井冈山地区的最高峰。1927年底,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创建了党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以宁冈为中心的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泽东选择这里建立革命根据地,是因为这个地区的群众基础比较好,大革命时期湘赣边界各县曾建立过党组织和农民协会;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周围各县有自给自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宜春苏区在湘鄂赣革命根据地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第一,宜春苏区为湘鄂赣根据地的建立、巩固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第二,宜春苏区是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宜春苏区是湘鄂赣根据地的中心区域;第四宜春苏区是开创和保卫湘鄂赣根据地的重要战场;第五,宜春苏区是连接湘鄂赣根据地与湘赣根据地乃至中央根据地的战略通道.  相似文献   

12.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人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毛泽东引兵井冈,从宣传教育的角度来说,是大革命时期党组织领导工农群众进行革命宣传教育和革命斗争的结果;而选定井冈山作为革命根据地则是毛泽东在井冈山进行革命宣传获得良好群众基础的结果。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可以看出,教育通过培养的人才直接作用于政治,但是教育又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不能以政治代教育。  相似文献   

13.
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十分重视文化教育建设,通过创办革命报刊、进行文艺宣传、举办干部训练班、开办平民夜校等,在根据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教育活动。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文化教育工作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党政军干部,推动了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促进了左右江地区的社会进步和文明传播,为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从创建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之日起,就着手抓教育工作,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教育体系。江西苏区、陕甘宁边区、东北解放区等革命根据地学校历史课程的设置与改革,体现了教育为革命和生产服务的精神,注重对学生进行政治教育和良好思想品德的培养。革命根据地学校历史课程的设置、课程内容的编写为新中国普通中学历史课程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部队——红四军。1929年,红四军主力在毛泽东、朱德和陈毅同志的率领下,挥师东进,三次入闽,胜利地建立了闽西革命根据地。毛泽东同志于1928年11月间指出:“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间,产生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的红色政权区域,在目前的世界上只有中国有这种事。”1929年蒋桂战争爆发,军阀之间忙于打仗,是我党我军创建新的根据地的大好时机,  相似文献   

16.
西北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仅存的一块完整的革命根据地,对中国革命胜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照金精神是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主的陕西共产党人在带领人民群众建立西北根据地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西北根据地的革命精神,同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一起,反映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艰苦斗争历程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精神风貌、思想品德、行为准则、工作作风等,是中国共产党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7.
解放战争初期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及其历史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革命根据地的创建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根据地建立后拥有独立开展对外贸易解决根据地建设的经济困难、利用城市优势支援根据地建设等特点,为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講授第二次國內革命战爭首先遇到的重要問題,就是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轉入農村,向農村進軍以建立農村革命根据地,革命可能在農村首先取得勝利的問題。这个問題,就是中國革命發展不平衡規律的問題。革命發展下平衡規律,是由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政治經济發展不平衡規律所决定的,要弄清我國革命首先在農村取得勝利之所以可能,建立農村革命根据地之所以可能,就要弄清中國近代社会政治經济發展不平衡的規律。政治經济發展不平衡的規律,是資本主义、特別是它發展到壟断階段的特征,它对于中國近代社会來說,又有其自己的特点,这个特点,規定中國革命首先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据地,革命可能首先在農村取得勝利的特点。農村革命根据地的开辟和建立,始于毛澤东同志的  相似文献   

19.
①中国革命摇篮并周山,毛主席亲手创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这里处处流傅着毛主席的故事,留下了革命先塑的丰功谭按。生长在井阔山的宵少年们,表示耍釉承革命傅统梢种,立志做杠色的接班人。图为井圆山小学杠镇巾仍临仰井同山革命先烈耙念塔。 (新华社盒己者李余庆、李羞徐摄) 。杠色故都瑞金,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根据地,是毛主席母艇居住过的地方。图为沙洲垠中车小学肺生参况毛主席在沙洲坦的故居。 ⑧老赤卫队晨、现沙洲坦公社党委副书纪、乡长摄世裸同志拾沙洲琪中、小学师生麟毛主席镇导人民挖.红井”的故事。 田瑞金沙洲垠中、…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的黄安(今红安)、麻城两县人民起义后,开辟的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鄂豫皖边界地区的第一块革命根据地。笔者翻看近几年出版的《中国现代史》及有关中国现代史的参考书,发现多数把黄麻起义后开辟的根据地,称之为鄂东北革命根据地。其实这次起义后开辟的应是鄂豫边革命根据地。 1927年11月13日,湖北省鄂东地区的黄(安)麻(城)两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举行了伟大的武装起义。起义部队在攻打黄安县城时,遭到了失败,一部分起义军突出重围后,便转移到鄂东北地区的黄陂县木兰山一带开展游击战争,并在此将起义部队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七军。但此时还没有建立以木兰山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所以,在1929年4月,第七军又返回到黄麻起义地区时,其处境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