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萌 《新闻界》2005,(6):140-140,145
1992年,世界上第一条短信在英国沃达丰的网络上通过电脑向手机发送成功,标志着世界上第一条手机短信的诞生。2000年5月17日,中国移动通信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开通了(SMS)服务.发出了中国第一条短信。直到今天,手机短信已经走过了五年的历程。在这五年中,它迅速被国人认可并接受,成为一种新的沟通交流和娱乐工具。短信传播给传统传播学理论带来了新的冲击,拓宽了传播的广度,形成“点——点”、“一点——多点”的交互立体传播模式;对传统“把关人”理论提出了新的挑战,短信传播中信息的流通处于真空状态,特别是随着短信息转发速度的提高,信息会以几何级数迅速传播。  相似文献   

2.
手机短信在其出现至今的几年间呈现出爆炸式的发展和蔓延式的扩张,特别是短信和互联网的结合,手机的大众化和短信服务的广泛展开,短信爆炸式增长的势头在短期内仍将大幅上扬。无论是出于个性的追求,还是消费习惯的养成,都注定这种流行绝不会是昙花一现,而且巳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电视媒体“短信互动”模式的失范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曹飞 《声屏世界》2005,(1):13-14
“参与”“互动”让手机短信在广电传媒着实“火”了起来。短信让受众真正体味了参与节目的互动感,也让媒体得到了真正的实惠。但短信的滥用与短信使用中的欺骗性及已显现的博彩性质.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应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以规范市场.让媒体的短信业务健康有序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浅析手机短信迅猛发展的契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宁 《今传媒》2005,(4):38-39
自1992年世界第一条手机短信在英国沃达丰公司的GSM网络上通过PC向移动电话发送成功以来,中国国内的短信传播市场最近几年发展迅猛。2002年整个国内市场总额超过19亿人民币,2003年这一数字己经涨了3倍多,超过62亿。这种发展成为备受瞩目媒介新景观。伴随着手机短信的迅猛发展,手机己经被学们称为“第五媒体”,而不再仅仅是“移动电话”。这主要就在于手机短信功能具有大众传播的功效,  相似文献   

5.
现如今,短信已逐渐渗入人们的普通生活.汽车上,商场里,办公室里,随时随地可以看到对着手机按动拇指的人,满耳都可以听到手机短信的提示音,“信息已发送成功”成了出现在人们眼前最频繁的字眼。  相似文献   

6.
<正>当人们还在津津乐道“第四媒体”互联网的强大威力时,被誉为“第五媒体”的手机以其独特的魅力悄然走入我们的生活,其中短信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渗透到我们社会生活每个角落。2004年8月,广东作家千夫长的”中国首部手机短信连载小说”《城外》以18万元高价被运营商买断后,短信小说引起了人们广泛关注。2004年11月15日,黄玄的“中国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手机小说”《距离》横空出世,《中国青年报》撰文“手机小说倡导的阅读革命是不是泡沫”,再一次把手机小说  相似文献   

7.
黄色短信。“握着情人手,温柔随我走;握着小蜜手,美味如烈酒;握着野鸡手,刺激又颤抖;握着老婆手,左手握右手。”这是一条知名度很高的短信“段子”,在手机短信中这样带点“荤”的段子非常流行,转发率也很高。  相似文献   

8.
《新闻界》2004,(2):83-83
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手机用户数量已达到2.5亿,平均每天有超过3亿条短信在用户的拇指之间传送。来自世界GSP协会的统计,2003年世界范围内手机短信总量为5100亿条,其中中国达到1700亿条,占全世界短信量的1/3。手机短信除了聊天、问候外,还有订制新闻、收看天气预报、参与答题游戏等多项增值业务,而其构成的产业和市场被人称为“拇指经济”。在年轻人中间,“短信聊天”成为一种时尚,逢年过节,短信息更成了传递感情的新媒介。羊年春节之后,股市中短信概念也应声而起,相关个股曾时盘中的亮点。有统计数字表明,猴年春节发送手机短信超过70亿条…  相似文献   

9.
手机短信的信息传播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媛媛 《新闻三昧》2005,(12):52-53
近年来,手机短信发展迅猛,据中国国家信息产业部2005年1月20日最新统计显示,2004年全国手机移动短信业务量达2177.6亿条,比上一年同期增长58.8%。作为正在崛起的“第五媒体”——手机的主要表现形式和信息传播形式,手机短信几乎集中了以往纸质媒体、广播媒体、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的所有优点,在信息传播过程中表现出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程岭 《今传媒》2006,(5):55-56
手机短信具有覆盖面广、指向性强、成本低,接收率几乎百分之百的优势,大江南北乃至全球范围,新闻、娱乐、教育等纷纷锁定手机短信的传播功能,短信新闻早已抢滩。2001年7月扬子晚报开通“扬子随身看”(手机短信息业务),成为全国首家新闻媒体主办的手机短信息新闻服务品牌。2005年8月份,湖南联通与湖南红网联手推出了精品新闻短信服务——CDMA手机新闻杂志,开创了短信杂志的先河。各大门户网站和新闻网站都开通了短信新闻订阅服务,并按照新闻内容或重要性进行分类,短信新闻服务已比较成熟。相比之下短信广告资源却没有真正很好地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1.
短信新闻写作特点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短信新闻的出现不仅为人们提供了获取新闻信息的崭新渠道,也改变着人们对新闻的传统看法和观念。作为成长中的“第五媒体”,手机短信在新闻传播上显示出巨大的成长空间,并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去年8月12日,新华社播发了我国首部短信新闻故事《赵家富》,作品共分14篇连载,每篇均不超过70字,通过小小屏幕向手机用户讲述了抗洪英雄赵家富的事迹。  相似文献   

12.
手机短信服务应用与服务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实例对当前公共图书馆手机短信服务应用状况分析,阐述了手机短信在图书馆读者服务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推出图书馆短信服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胡志斌 《声屏世界》2007,23(2):61-62
1986年,珠江经济台开播之初就在节目中开通了热线电话这种形式,也开启了听众热线参与节目互动的先河。1992年12月,世界上第一条手机短信诞生于英国沃达丰公司。1999年第一条中文手机短信成功发出。2002年北京交通广播《一路畅通》栏目率先在节目中开始大规模引入短信参与机制,从此短信互动逐步成为媒体普遍采用的一种最为重要的形式。  相似文献   

14.
2006年英国第4频道推出观众可以选择剧情发展的电视剧集,每集最后提供故事的两种发展方向让观众投票,并进一步设想让观众通过手机短信提供故事发展方向,多次播出,称之“互动电视”(Shapeshifter TV)。今年初,芬兰一家广播公司首次在《浪漫爱人》(Accidental Lovers)实践了这种“Shapeshifter电视”的构想:观众用短信来谈论对故事的看法,系统对短信进行数据分析之后,对电视剧的旁白、字幕和场景做相应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李洋 《青年记者》2004,(8):32-33
手机短信的出现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而便利的传播渠道,但同时也引发了垃圾短信、涉嫌犯罪短信和强迫广告等负面信息的大量流行及传播负效应的显现。如何预防和追惩手机短信的负面信息传播,净化传播环境和社会空气,是一个值得深思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李南 《新闻窗》2011,(1):114-115
一、手机短信广告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992年12月3日.全球第一条手机短信在英国诞生。而我国则于1998年开通短信业务,从此,短信在中国成为最受欢迎的业务之一。在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中国,中国移动2001年的短信数量达159亿条,2002年达到500多亿条,2007年中国手机短信发送量达5921亿条。  相似文献   

17.
《传媒》2010,(12):38-40
2000年~2003年 2000年5月17日.中国移动公司正式开通短信(SMS)服务,第一条短信的发出,宣告了手机媒体化的开始. 2002年春节,中国手机短信拜年火爆.2002年,手机短信发送量达到900亿条.  相似文献   

18.
被称为“拇指文化”的手机短信,与广播的“联姻”,为广播传媒带来了无限生机和活力。短信节目在一些省、市广播电台方兴未艾,其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容忽视。但在这种“热”现象的背后,也同样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隐忧,值得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郭峰 《网络传播》2005,(11):68-69
众所周知,全国互联网的用户总数已经突破1亿,但相比全国手机用户总数近4.5亿的数字,难免有些黯然失色。手机,继应用于娱乐服务的个人短信市场被开发后,应用于移动商务和移动政务的“短信网址”也出现于人前。记者就如何进一步了解这一新型产业模式专门采访了短信网址联合信息中心秘书长马燕黎先生。  相似文献   

20.
赵志刚  高霞 《新闻前哨》2003,(11):34-34
统计显示,2002年中国手机短信发送量接近1000亿条,15至25岁年轻人是主要使用群体,每天平均要发送短信近10条。人们用手指疾速拨弄手机键盘的同时。也在随时随地传送着各种信息和情感。在拥有近两亿手机用户的中国,手机短信衍生出的“拇指文化”成了一种时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