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1.导体随温度升高,电阻增大。取“220V100W”以上功率的废灯泡的灯丝约2厘米长1段。把灯丝与两节干电池、2.5V小灯泡串联起来,闭合电键灯泡发光并且较亮。再用火柴给灯丝加热,可见小灯泡变暗。 2.玻璃由绝缘体变成导体。打碎玻璃泡,折去玻璃芯外边裸露的两段铜线,把它拧入灯头后,冉与"220V40W”以下小功  相似文献   

2.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对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容易理解,但对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界线这一概念却感到困难。现介绍一种导体、绝缘体转换演示器的制作方法。该教具的基本结构见示意图。A是一个配有灯座的白炽灯(25W或15W)。用一只废白炽灯泡将其玻璃壳打碎,再把灯芯玻璃柱上露出的两根金属丝和灯丝剪掉,把它安装在灯座B上。C为开关,D为电源插头,用绝缘导线联接全部电路。实验时,将电源插头插入电源(220V),通过开关接通电路,此时灯泡A不亮。说明B处的灯泡玻  相似文献   

3.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二册第50页,为说明“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当条件改变时就可能转化为导体”,利用玻璃设计了一个演示实验,装置如图1。并说明实验现象是:常温下,闭合开关小灯泡不亮,表明玻璃是绝缘体;用酒精灯给玻璃加热到红炽状态时,小灯泡发光,表明玻璃变成了导体。《物理教学参考》中建议,玻璃可用废灯泡灯芯代替。我和同组的物理教师们,根据教科书插图,利用废灯泡灯芯,反复实验,都未成功。是不是电源电压低了呢?于是用低压电源代替电池组,将电压提高至36V,灯泡仍不亮,实验还是不成功。是不是酒精灯火焰…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各种新型家用电器不断产生,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制造用电器外壳的材料无非两大类,即导体和绝缘体.人们把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同时把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一般生活和生产中常常把导电性能好的导体和绝缘性能好的绝缘体当作常用的电工材料.好的导体有银、铜、铝等金属以及酸、碱、盐的水溶液和大地等,好的绝缘体有空气、玻璃、塑料、陶瓷、橡胶、油等,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我们可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用导线把一个小灯泡(最好是220V的)、开关与一个废灯泡的玻璃芯串联起来,接到220V…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二册《导体和绝缘体》一节,为了说明导体和绝缘体没有绝对的界限,选取了玻璃作为研究对象,由于玻璃在常温下是相当好的绝缘体,但如果条件发生改变,它就会变成导体。实验时,由于课本中的电源没有给出合适的电压值,往往不容易成功,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体会,对此实验装置稍作了改进,成功率很高,效果很好,现特推荐给大家参考。本人采用的实验电源是照明电路的220V 的电压,玻璃材料选用的烧坏的灯泡(去掉玻璃外壳及灯丝支  相似文献   

6.
玻璃导电实验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师范学校李龙吉导体与绝缘体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通常条件下玻璃是绝缘体,不会导电。可是在高温条件下玻璃就可以转化为导体。本文介绍的实验,能说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的辩证关系。取一个报废的220伏25W灯  相似文献   

7.
问题1:白炽灯泡有哪几个部分组成?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答:白炽灯泡主要由灯丝、玻璃壳体、灯头等几部分组成.灯泡中的金属材料都是导体,而玻璃壳体,灯头的塑料部分是绝缘体. 问题2:白炽灯泡是根据什么原理制成的?  相似文献   

8.
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有重要作用。物理教学大纲指出“大纲中规定的演示和学生实验都应该力求做好”。 现就初三物理几个演示实验作改进和补充说明。 1.关于玻璃变成导体实验的改进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物理第二册》第五十页第四节“导体和绝缘体”图4-12:常温下玻璃是绝缘体,给玻璃加热到红炽状态,玻璃变成导体,小灯泡发光这一实验,照课本中做,如果用电池组做电源,即使将玻璃(用废灯泡中的玻璃芯和灯丝引线)加热到红炽状态,小灯泡也不发光。现将这一实验  相似文献   

9.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物理教材第二册第四章第四节的内容是———“导体和绝缘体”。该节内容在向学生讲清楚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的基础上,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认知水平,又明确指出了两点:一是“导体和绝缘体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二是“一般情况下,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当条件改变时,就可能导电”。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两点知识的理解,教材特地提供了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演示实验———玻璃在高温下也能导电。其实验演示电路如图1(甲)(乙)所示。甲:常温下玻璃是绝缘体,小灯泡不亮。乙:给玻璃加热到红炽状态,玻璃变成导体,小灯泡发光。图11…  相似文献   

10.
问题1:白炽灯泡有哪几个部分组成?哪些是导体?哪些是绝缘体? 答:白炽灯泡主要由灯丝、玻璃壳体、灯头等几部分组成。灯泡中的金属材料都是导体,而玻璃壳体,灯头的塑料部分是绝缘体。  相似文献   

11.
绝缘体变导体的演示实验是初中电学的一个重要实验 ,它揭示了自然界中量变到质变的矛盾转化规律 ,是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论教育的生动内容。采用人教社初中物理第二册第 5 0页图 4— 12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很难成功 ,一般采用微安表或者用发光二极管代替小灯泡的方法来做。但因此时电流表还未讲到、二极管发光弱等原因 ,使实验效果不明显。改进的方法是将小灯泡换成“2 2 0 V  10 0 W”的白炽灯泡 ,电源采用 2 2 0伏交流电 (教室的插座即可 )。闭合开关 ,灯不亮。用酒精灯加热玻璃 (废日光灯管端、废白炽灯均可 )。 2分钟左右 ,玻璃即达到红炽…  相似文献   

12.
1.如图1所示,将灯泡的灯芯接入电路时,电压表的指针_____;当用酒精灯对灯芯的玻璃柱加热一段时间后,电压表的指针就会______,这表明通常情况下是的玻璃,受热达到一定高温时也会变成,将图中的M、N跟废日光灯管中的钨丝连接,用酒精灯对钨丝加热后,电流表的示数_____,这表明钨丝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__。  相似文献   

13.
在四年级科学课《导体和绝缘体》这一课教学时,我让同学们用电路检测器来检测周围的物体是导体还是绝缘体,并告诉同学们:能接亮小灯泡的物体,说明它容易导电,是导体;不能接亮小灯泡的物体,说明它不容易导电,是绝缘体。同学们通过实验,很  相似文献   

14.
初中课本中有一个绝缘体变导体的演示实验,把玻璃加热到红炽热状态,它就变成导体了。学生对这个实验很感兴趣,但是利用课本上的装置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问题有:①要用酒精灯加热灯芯很久才使电路导通,这样浪费了宝贵的上课时间;②加热时,教师一个人很难操纵整个实验装置。为此,我们自制了简单的玻璃变导体演示器,在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1实验器材1m左右的带插头的双导线一束,废旧的卡式电灯泡1个,铁架台,酒精灯,硬铁丝。2演示器元件的制作和组装小心地敲碎废旧灯泡的玻璃外罩,保留灯芯及灯泡头,为了将…  相似文献   

15.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的条件下绝缘体也可以变成导体。一般条件下不导电的玻璃,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也会变成导体”。按照课本的要求,玻璃球作实验材料有一定缺陷。可以用废小灯泡、或盐水溶液来替代玻璃球来做实验,其结果是,材料易得,操作简便。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方法一:找一个“220V、40W”白炽灯泡,把插口端固定,用废布包着灯泡轻轻两边来回转动,一旦松香粘接处脱落之后,加大转动幅度,直至拧断铜丝,取下灯泡头。用小起子从内轻轻敲碎玻璃柱,逐渐扩大口子取出碎玻璃和灯丝。将玻璃泡洗干净,放入水中浸满清水取出,用橡皮泥密封灯泡口,再用强力胶将插口端与灯泡头粘接起来,待胶干固后即可使用。把插座固定在木板上,再把水凸透镜插入插座,既稳定,又可随处移动,十分方便。方法二:找一个透明的,圆柱形的药瓶,洗净后装上水,注意不要把水装满,盖上盖后就留有一个小气泡。把药瓶水平放置,通过水柱看书上的字…  相似文献   

17.
玻璃变成了导体广西邕宁县大塘中学黄家胜九年义务教育第二册《物理》第四章第四节“导体和绝缘体”中图4—11的演示实验,目的是为了说明导体和绝缘体不是绝对的.当条件改变时,绝缘体也会变成导体.按照教参提供的参考,电路元件选择如下:电源电压力6V,小灯泡为...  相似文献   

18.
高中物理的“吸收光谱”演示实验,由于广大农村学校没有弧光灯;塔形灯芯上的钠蒸气也容易扩散;光源、焰心和准直管的中心线又很难调到一条直线上,故实验效果很不明显。对此,我们作了一些改进,获得较好效果。一、改进光源用“220V,200W”的白炽灯泡代替弧光灯,效果很好。实验证明:凡是“220V,200W”以上的灯泡都能用。二、改进灯芯做杯形灯芯代替塔形灯芯,即把酒精灯芯的棉线用剪刀剪齐,留1.5厘米长,再弄成向四周均匀发出的射线,像一朵朝天开放的小白花即可。  相似文献   

19.
读了1999年第6期刊登的《教材中两例物理演示实验的改进》一文,文中提及的第二个改进的演示实验,即玻璃由绝缘体变为导体的实验,改进后确实操作简单,实验效果明显,尤其是缩短了实验时间,对课堂上的实际操作有重要的意义。但也有美中不足之处,就是实验使用的电源电压为220V,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存在着不安全的因素。其实,人教版九年义务教材中的实验效果不佳的原因是:当玻璃受热后由绝缘体变为导体时,电路中的电流较微弱,小灯泡无法显示,只要改进一下显示的方式就可以了。我在教学实践中是这样做这个实验的。如图1所示,将实验用的小灯泡改换成…  相似文献   

20.
为了形象地表现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教材一般用电池、小灯泡、导线组成演示电路,来判断物体是属于导体还是绝缘体.这种方法虽然直观,但对水、人体、树枝等导体,由于电阻较大,灯泡不足以发光,容易造成它们不导电的错误观点,该实验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