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我国传统教学很讲究结尾处的余音韵味,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讲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一堂课若能做到“虎头一驼峰一豹尾”,即由精彩夺目的导课、引人入胜的高潮、耐人寻味的结课三部分组成的有机整体是最好不过了。好的结课能给人以美感和艺术上的享受,但这不是教师只凭灵机一动就能达到的效果,教师应增强对教学结课的设计意识。不断提高结课的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堂教学有一个开头、过程以及结尾的结构设计问题,如果说引人入胜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那么画龙点睛的结尾则使该节课锦上添花,给人以美感和艺术上的享受.一个成功的结课常常能让学生大彻大悟、豁然开朗,或者犹如余音绕梁、久久回荡,并且对后续内容的学习起到激情增趣、催人奋进的作用,这也符合新课程“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的理念.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践,谈谈数学课堂常用的结课方式.  相似文献   

3.
一节高质量的课不仅体现在精彩的“开场”和恰到好处的“结课”,也体现在中间环节的“过渡”上。巧妙的、水到渠成般的过渡不仅能给人以艺术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能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从整体上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继续性和整体性,更有利于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4.
结课也是一种教学艺术。好课的结束常含不尽之意,给人以美的遐想,有益的启示。下面就高中地理第九章《工业生产与工业布局》谈谈其结课的方式。  相似文献   

5.
周智 《教学月刊》2011,(6):47-49
笔者发现,长期以来,“结课”作为课堂教学的环节之一,受到了教师的广泛关注,并被付诸教学实践,但对其的深入研究和有效运用却为数不多。我们知道,“结课”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完成一个教学任务或活动后所实施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是课堂教学流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好的“结课”能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进行及时的总结和巩固,并加深理解,留下难忘的记忆;好的“结课”能帮助学生区分易混点,关注前后知识的联系,并将新学内容有序地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好的“结课”能对重点、难点、关键点、易错点予以强调和提醒,帮助学生更深刻、更准确地理解教材内容;好的“结课”能适时扩展、延伸教学知识,通过设置悬念,使“结课”成为衔接前后教学内容的纽带;好的“结课”能对学生先前的课堂学习表现实施激励性的评价、矫正和补充;好的“结课”能使本节课的总结与导课时设置的“问题”首尾相映,更完美地达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6.
结课的好坏,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许多优秀教师都很讲究恰到好处地“结课”。或归纳总结,强调重点:或留下悬念,引人遐想;或含蓄深远,回味无穷;或新旧联系,铺路搭桥等,显示出了精湛高超的教学艺术。但有些教师经常忽视“结课”这一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或听到铃声,道一句“今天就到这了”后下课;或提前完成了教学内容在等待中听到铃声悄然离开:或兴之所止,一拖数分钟仍“恋恋不舍”;更有甚者,能一节课后再上满10分钟“加时课”。因而,很有必要研究一下结课的艺术。  相似文献   

7.
古人写文章讲究设计一个坚强有力、发人深思的结尾,形象地称为“豹尾”.数学教师也应注意课堂教学结课的设计,做到善始善终.结课效果的好坏,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好的结课,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但决不是教师凭灵机一动就能达到的效果,而应该增强对结课的设计意识,不断提高结课的艺术水平.因此,教师进行教学结课时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8.
“结课”是构成“课”的基本部分,与其它教学环节一样重要。师范类高校教师在组织和实施教学时应讲一些艺术的“结课”,并指出一些不够理想的“结课”方式。这里简单介绍几种在物理教学中常用的“结课”方式。  相似文献   

9.
结课的好坏,也是衡量教师教学艺术水平高低的标志之一。许多优秀教师都很讲究恰到好处地“结课”。或归纳总结,强调重点;或留下悬念,引人遐想;或含蓄深远,回味无穷;或新旧联系,铺路搭桥等,显示出了精湛高超的教学艺术。但有些教师经常忽视“结课”这一课堂教学的最后环节,或听到铃声,道一句“今天就到这了”后下课;或提前完成了教学内容在等待中听到铃声悄然离开;或兴之所止,一拖数分钟仍“恋恋不舍”;更有甚者,能一节课后再上满10分钟“加时课”。因而,很有必要结合自己的生物学教学研究一下结课艺术。  相似文献   

10.
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都十分注重导入、过程环节的教学艺术,但对结尾却很少讲究,往往只是通过布置作业、预习下一节课内容等单调的形式结束。在人们的观念中,存在着一些根深蒂固的想法:导入和过程是至关重要的,而结课却无足轻重。其实,数学课堂既要讲究“凤头式”的开头,更需“豹尾式”的结课。结课是一门“画龙点睛”的艺术。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艺术情感空白美是语文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教育理念。它包括语文教学艺术情感引课空白美、语文教学艺术情感过程空白美以及语文教学艺术情感结课空白美三种类型。“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的原则、适时“嘎然而止”的原则、“融洽师生情感”的原则.是语文教学艺术情感空白美必须遵循的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12.
板书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门教学艺术。朱绍禹先生指出:“板书能点睛指要,给人以联想;形式多样,给人以丰富感;结构新颖,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固然要重视课文的导学,但也要重视语文教学的结课艺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既可以用准确清楚、简明扼要的语言总结全课,也可以追求“留白”,留给学生回味和想像的余地。以下几种结课方式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14.
结课也是一种教学艺术。好课的结束常含不尽之意。韵外之致,给人以美的通想、有益的启示。怎样才能结好课呢?十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总结有如下几种结课方式;一、概括性结果课临结束时,教师可就本课内容作一精当简洁的小结。这样做能收到画龙点睛、统摄全课的作用。此种结课要有针对性地用简练的语言提纲携领总结。如“新陈代谢”一章:①进行新陈代谢的结构基础是构成人体的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而进行新陈代谢的基本单位是细胞;②新陈代谢与皮肤、呼吸、消化、循环、泌尿系统的功能有直接关系;③人体各项生命活动:如运动、生殖…  相似文献   

15.
初中数学结课素有课堂教学“豹尾”之美誉,它是课堂教学的一个缩影和必要环节.一位优秀教师在课堂结束的时候,一般说来都能恰到好处地处理“结课”:或留下悬念,引人遐想,或含蓄深远,回味无穷;或归纳总结,强调重点;或新旧联系,铺路搭桥等,显示出了精湛的教学艺术.  相似文献   

16.
“课尾”教学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如果“课尾”教学能达到“课业结束趣犹存”的境界,那么这就是堂圆满成功的课,同时也表现出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下面几个成功的“课尾”教学设计,或多或少地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一、在“课尾”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相似文献   

17.
初中理科教学不仅要精心“导入”新课,其课堂结尾的小结,俗称“结课”也应讲究艺术,以起到强调重点、归纳总结并为下一环节教学铺路搭桥.  相似文献   

18.
“空白”也叫“留白”,本是一种艺术表现的手法。它能使艺术作品虚实相映、形神兼备,给人以美的享受。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合理、巧妙地运用空白艺术,故意留出一部分空间让学生去思考、去想象、去发挥,使语文教学有虚有实、有疏有密、跌宕多姿、妙趣横生,语文教学就会呈现出和谐的美感。“空白”艺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9.
吴章文 《广西教育》2008,(10):40-40
写文章有“凤首、豹尾”之说,一节课亦如此。数学的导入和结课是一种教学艺术,导入设计得好。就会点燃学生学习欲望;课末的教学设计得好,就会给学生余音绕梁、意犹未尽之妙。  相似文献   

20.
一位语文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一节完整的语文课离不开‘三语’:导入语、过渡语和结课语。精彩的导入语,犹如芬芳宜人的花香,能将采蜜的学生引入知识的百花丛中;精妙的过渡语。恰似攀登云端的天梯,能帮助学生攀上知识的天宫;精美的结课语,好像余音绕梁的音乐,能够绕学生之耳三日不绝。”本着丰富一线语文教师的口语教学艺术。强化“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