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书的境界     
品书要有境界,教书也当有境界。有境界,方能达到教书的思想与艺术的高度。教书的境界大约当从三个方面来实现。 一、发红烛之光。闻一多先生的名诗《红烛》中这样写道:“红烛啊!/流吧!你怎能不流呢?/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藉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红烛啊!/你流一滴泪,灰一分心。/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教师是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固然有一种奉献精神,但也包含着一种快乐。《论语》中记载,当叶公问子路孔子情况时,子路不对。孔子说:“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用功忘记了吃饭,快乐以致忘记了忧愁,不晓得老境会要到来。孔子喜爱古代文化,敏以求之。仕途不显后,就聚徒讲学,专门从事教育事业。晚年在鲁国一面授徒讲学,一面整理文化遗产,先后整理修订了《诗》、《书》、《易》、《礼》、《乐》、《春秋》。显而易见,孔子的乐在于为中国的教育事业与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孔子云:“知  相似文献   

2.
<正>师:“红烛”这一核心意象与“诗人”的形象有什么关联?请大家结合诗歌内容等来谈一谈你的看法。生:诗歌的第一节把诗人的心与红烛的红进行对比,诗人希望自己的心也能像红烛一样红。师:怎么能看见诗人的心呢?生:“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诗人要把心“吐”出来。  相似文献   

3.
红烛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一误再误;矛盾!冲突!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底方法。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破世人底梦,烧沸世人底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红烛啊!…  相似文献   

4.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红烛啊!这样红的烛!诗人啊!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红烛啊!是谁制的蜡——给你躯体?是谁点的火——点着灵魂?为何更须烧蜡成灰,然后才放光出?一误再误;红烛闻一多矛盾!冲突!红烛啊!不误,不误!原是要“烧”出你的光来——这正是自然的方法。红烛啊!既制了,便烧着!烧罢!烧罢!烧破世人的梦,烧沸世人的血——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红烛啊!你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红烛啊!匠人造了你,原是为烧的。既已烧着,又何苦伤心流泪?哦!我知道了!是残风来侵你的光芒,你烧得不稳时,才着急得流泪…  相似文献   

5.
蜡烛,曾经是古往今来许多诗人骚客吟咏的对象。如:“日暮汉家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其中享誉千载的莫过于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句:“蜡炬成灰泪始干”了。它们或寓情思.或寄怀抱,客观的物象由于融入了各自的主观感情,自然形成了境界的高下之分。 本文笔者谈的是,曾经“昂头作狮子吼的民主战士、诗人”闻一多先生的一首现代格律诗──《红烛》。它是闻一多的第一本诗集《红烛》的序诗。这本诗集编入了他从“五四运动到留美初期的部分作品,于1923年…  相似文献   

6.
《红烛》作为序诗,收录在闻一多同名诗集《红烛》的开篇,以其独特细腻的语言魅力向读者传达出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在以“红烛啊!”为“反复式”语段的应用中,潜藏着作者对生命的反复追问和思索,在不同诗歌小节中呈现出他对生死的深层体悟。  相似文献   

7.
1925年7月4日,闻一多先生在《现代评论》上发表了组诗社子之歌》,它并未收入《红烛》和机水》两种代表诗集。今天重读这首并不闻名但却同样凝聚着诗人炽热深沉爱国情感的作品,别有一种激动。杜子之歌》由七首小诗,分别以“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和“旅顺——大连”为题,诗人沉痛地把当时被侵占的七地比喻为祖国母亲七个“受虐于异类”的儿子。诗中流淌着诗人特有的红烛式的炽热而悲壮的内在激情。七首极富感染力的诗篇中,《澳门》为第一章:“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胜?-…··/我离…  相似文献   

8.
可贵的“红烛”精神江西省电化教育先进工作者,泰和中学地理教师陈崇煊,在地理教学中,勇于探索,不断拼博,积极开展教学改革。由他设计并绘制的电教教材──中学地理教学系列投影片,三次参加全国中小学电教教材评奖和展览。其中,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地理第一册教学系...  相似文献   

9.
<正>这一期我们继续挖掘教材中容易被忽略的名篇作者素材,选取恰当的切入点来进行素材运用训练,期待能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启发。愿做红烛的闻一多(闻一多《红烛》)闻一多先生在《红烛》中写到“烧破世人的梦”“心火发光之期,正是泪流开始之日”“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切入点:但问耕耘,只求无悔。  相似文献   

10.
在孕育一代诗人、学者的山灵水秀之地,在诞生“最后一次演讲”英雄的鱼米之乡,迎着朝阳,沐着雨露,千万株新苗托起一支红烛在春风中向上、向前。闻一多中学红烛文学社以“弘扬一多精神,为家乡培养新才”为宗旨,在学校领导及全体语文老师的关怀指导下,经过一届又一届学生的辛勤耕作,如今已绿苗茁壮,红花灿烂。红烛文学社在1989年经我校语文教师唐维林初创,当时只是手抄、刻写油印资料而已。并由于高考的压力,一度中断。1995年随着教育改革形势发展,我校一批中青年教师在探索语文教学创新的过程中,重新点燃“红烛”,并创办了《红烛》期刊。至今…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诗歌的学习方法路径是意象和诗歌语言。课堂围绕“红烛意象”和“诗歌语言”探讨欣赏诗歌的方法:第一步,听读诗歌,进行红烛意象解构,引导学生分析红烛子意象的意蕴;第二步,品读诗歌语言,引导学生对子意象进行融合,体悟红烛整体的奉献意蕴和情感;第三步,赏读对话,通过知人论世的文学欣赏方法,完成作品赏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传达的为理想而献身的青春底色。  相似文献   

12.
登门奇遇     
译文:小胖,开门啊!不开!我是齐齐头!/因为是你,所以不开!/开门!不开!我再也不跟你玩了。/就是不开/你在跟谁说话呢?  相似文献   

13.
苏教版高中教材语必修三中选录了美国名诗人惠特曼的一首诗歌《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教材中诗歌第三节结尾一句被译为“只是我以悲痛的步履,漫步在甲板上,那里我的船长躺着,他已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对于其“漫步”一词我认为翻译不够妥帖。  相似文献   

14.
闻一多的《红烛》、《死水》、《真我集》等三部诗作意蕴丰富,其整体可以勾勒为一座“红与黑”的诗歌殿堂,这是诗人与其诗歌的精神轮廓。诗人的心灵历史及心理特征在诗中显现了美育为上的救世情怀,其诗作具有“纯形”的诗美特征和沉郁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15.
一滴水     
一滴水想在诗人、散文家和哲学家那里寻找自我。因为它常听其他的一滴水谈起这件事,说只有诗人、散文家和哲学家才最了解一滴水。啊……一看见这个“啊”字,一滴水知道它找到的是诗人。“啊,一滴水里也闪耀着太阳的光辉。”这话多好,一滴水有那么  相似文献   

16.
《忆江南》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第一首词,是诗人白居易的绝唱之笔。诗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和“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借助比喻,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开篇一句“江南好”,结语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有力地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借助资料和注释,  相似文献   

17.
“捧得一颗心来,不带一根草去”是教育家陶行知的一句名言,也是对教师光辉形象的真实写照;诗人闻一多的《红烛颂》,更是将教师的精神品质与红烛执着、奉献的特性紧密相连,让世人由此联想到教师这份职业的崇高和伟大.而从事着这一职业的每一分子.郜是最值得我们善待和尊敬的人。  相似文献   

18.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属自读课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爱国与思乡”,学习要求是“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中的艺术形象,欣赏凝练的诗歌语言。”  相似文献   

19.
<正>《红烛》在我国新诗发展历程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处在“诗体大解放”的时代洪流中,闻一多用自己独特的抒情方式,在我国传统诗学的基础上吸取了西方诗学,使两者在创作中和谐统一。四位教师都关注到了《红烛》的特殊性,着力于讨论诗人如何创新性继承、创造性发展我国古代的诗歌传统。  相似文献   

20.
一、积累运用(25分)1.阅读下面这段诗按要求答题。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①给加点字注音。(2分)襁·褓·()()·掳去()梦寐·()②请说说“梦寐不忘”一词的含义。(2分)③这段诗选自《》,作者。(2分)2.下面的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并改正(2分)自立更生雀跃燥动生机勃勃根深底固筹资锐不可挡经久不息3.下面文句的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