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指导思想: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正、反比例的意义,理顺量与量的对应关系,进一步掌握数量关系,提高判断和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能力,灵活把握及转化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加强知识的纵向联系、横向沟通。  相似文献   

2.
正、反比例应用题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在小学阶段学习用比例的方法来解答应用题,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加深对数量关系的认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  相似文献   

3.
根据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教学要求,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学时可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基本训练:一、认识正、反比例意义的调练.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是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重要基础.训练重点有:1.“相关联的量”.首先认识正、反比例应用题中相关联的量指的是两个数量之间表现为积或商的倍数关系。而不是表现为和或差的关系.练习时,可举例加以辨别。其次,还要懂得两个数量是不是相关联,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有时,两个数  相似文献   

4.
学习用比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是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它是以过去学习过的数量之间的关系为基础的,但又是它的发展、概括和提高,是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在正、反比例应用题中,有些问题有相似的数量关系,学生由于判断不清,很容易造成混淆。在进行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教学时,要注意在学生数量关系易发生差错的地方,巧设一些对比题,把表面看来解题方法相似的题目,放在一起进行比较,通过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分清不同类型的区别和联系,加深对正、反比例意义的理解,提高解题能力。  相似文献   

5.
用方程解正反比例应用题,在解答方法上有时虽不及用算术方法解简便.但由于正反比例数量关系具有一定的特征,用方程解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两种相关联的量的相依关系;有利于今后学习函数、解答理化有关问题。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就如下几方面作了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教改的发展和深入,我们觉得应改变现行教材中“比→比例→正比例意义→正比例应用题→反比例意义→反比例应用题”的教学程序,提倡“比→比例→正、反比例意义→正、反比例应用题”的综合教学顺序,通过几年的尝试,效果很好,既省时间又省力,也帮助学生减少了学习上的困难,具体做法如下: 一、重新组合教材,即在正、反比例意义教学后把练习十七和练习十九交融练习,在正、反比例应用题教学后,把练习十八和练习二十交融练习,使学生从整体上分析数量关系,这样既能使学生从认识相关联量到判断两量关系及运用比例概念解答应用题的整个过程都处于积极思考、认真判断的动态之中,又能使学生克服套用模式猜测题的不良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7.
比例应用题教学的关键是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抓住两种变化的量的本质特征,在理解正、反比例义的基础上,列出方程解答所求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往往出现不会概括数量关系,不会写判断语,正、反比例混淆等问题。在教学中,我采用正、反比例同步教学,分为以下四个层次进行,较好地解决以上问题,效果良好。一、分析题意,概括数量关系比例应用题,学生并不陌生。在教学归一应用题时,往往只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先求“单  相似文献   

8.
当学生学习了正比例和反比例知识后,往往错误地认为能用正比例关系来解的应用题就不能用反比例关系来解;反之,用反比例关系来解的应用题也一定不能用正比例关系来解,产生认识上的僵化。其实,有些正、反比例应用题,只要我们根据题目数量关系,转变思考角度,用两种方...  相似文献   

9.
【导学内容简析】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六册“应用题例3~例5”(第107页~114页)是反映正、反比例关系的归一、归总两步计算应用题。这组应用题是在掌握乘、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列综合算式解答已学过的两步计算应用题和连乘、连除应用题的基础上学习的。重点是 :进一步学会列综合算式解答归一和归总的两步应用题 ,理解和掌握它们的数量关系。学好这部分知识 ,对于培养联贯、有序思考能力 ,学好较复杂的正、反比例应用题 ,渗透函数思想 ,进一步提高解答应用题能力 ,都是重要的基础。尤其是归一、归总应用题两…  相似文献   

10.
九义”小学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中正、反比例的应用题,是比和比例概念知识的综合运用。这类应用题,学生在四则应用题中已经学会用归一、倍比的数量关系来解答。通过学习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从而加深学生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沟通各种解法包括方程之间的联系,也为中学的数、理化等学科的学习做一定的准备。为了强化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以教材例1、例2为例谈谈对教材的处理。一、突出“照这样的速度”,理清解题思路例1: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  相似文献   

11.
一、教材简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常见的数量关系,解答稍复杂的应用题,以及简易方程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数量关系中的一些特征——比和比例,以及正、反比例的  相似文献   

12.
教学内容:较复杂的反比例应用题(教材第78-76页) 教学目标:1.能正确地找出两种相关联量的对应数量。 2.会确定较复杂的反比例应用题中的对应数量。 3.能正确解答较复杂的反比例应用题。  相似文献   

13.
“九义”六年制数学教材第十二册(下同)关于正、反比例应用题的教学目的,是进一步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能用比例解答有关的应用题,教材第31-32页例1和例2先用旧知识解题,然后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正、反比例关系,列出议程解比例应用题,这样做,使新旧知识融合贯通,有利于培养学生灵活选择解题方法的能力,教学建议如下。  相似文献   

14.
正反比例应用题一般采用分开教的方法。我们感到这样做,教正比例应用题时,学生会做正比例应用题,教反比例应用题时,学生会做反比例应用题,但是把正、反比例应用题放在一起,就会出现混淆,导致错误。因此,我们把五年制小学课本第十册中67页例4和75页例4正、反比例应用题放在一起出现,进行对比教学,既揭示它们的内在联系,又区别它们的不同点,效果较好。一、首先判断几组数量的正反比例关系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比例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比例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  相似文献   

15.
理解比、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熟练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会解比例、解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和运用正、反比例关系解答应用题;能熟练地化聚名数;会制作简单的统计图表。  相似文献   

16.
指导思想: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正、反比例的意义,理顺量与量的对应关系,进一步掌握数量关系,提高判断和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的能力,灵活把握及转化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加强知识的纵向联系、横向沟通。教学过程:一、基本训练1.下面各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为什么?(1)从甲地到乙地,所行驶的速度和时间。(2)每天织布的米数一定,织布的总数和天数。(3)运煤的总吨数一定,每天运煤的吨数和运煤天数。2.把“某班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3∶2”换句话说:(1)你是怎样理解3∶2的?(2)女生和男生人数的比是( )( );(3)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 )…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材用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来定义正、反比例,学生由此判断正、反比例往往比较困难,而且这种判断方法和解比例应用题的方法不一致,解比例应用题的书写格式和步骤又比较繁琐,学生学起来也有困难。现行教材用两种相关联的量相对应的数的比值(商)一定或积一定来定义正、反比例,抓住了正、反比例关系的本质特征,判断比较简便。由于学生已有简易方程的基础,在解正、反比例应用题时,根据正、反比例的定义就可以直接列出方程,这样既简单明了,又节省了教学时间,学生易学易懂。 在本单元教学中,从判断正、反比例到解应…  相似文献   

18.
九义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系列讲座(之十)比例应用题的○教○学刘北荣比例应用题是在教学比例的意义和性质,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包括正、反比例应用题,这是比和比例知识的综合运用。在小学阶段学习用比例的方法来解答应用题,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熟练...  相似文献   

19.
解正、反比例应用题的主要步骤是:1.根据题中一组相对应的数量,抽象出两种相关联的量;2.根据已知的两种相关联的量,写出求新的量(定量)的数量关系式;3.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关系式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4.  相似文献   

20.
“说课”──我教反比例应用题吴忠市利通一小常淑萍一、教材反比例应用题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简易方程、反比例的意义及正比例应用题解答方法和步骤的基础上进行的,学好本节课内容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稍复杂的反比例应用题。本节课的教学要求是:在学生理解反比例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