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人与书     
这个题目,是郁达夫用过的。这里将它再用一次,是因为觉得人与书的关系太密切了,它远远超过人与其他一切物品的关系。人与书的关系,可以紧密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按郁达夫的说法,“书即是人,人亦即是书”。“书即是人”,因为书和人一样拥有思想、智慧和感情。自然,  相似文献   

2.
在会话时,有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的人称代名词,有了这些人称代名词,可以更好地分清人物所处的场所和人物之间的关系。本文从《世说新语》一书“人”的自称词用法入手,对该书所描写的人物感情和心理状态等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书喻十种     
<正> 中外成名者,对书有各种比喻,富有哲理,笔者归纳为十种,以飨读者。1.书是阶梯。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2.书是学校。卡莱尔说:“书是真正的大学。”3.书是老师。歌德说:“读书是与高尚人的谈话”4.书是航船。凯勒说:“书是航向无限广阔生活的船只。”5.书是钥匙。托尔斯泰说:“书是智慧的钥匙。”6.书是珍宝。别林斯基说:“书是贵重的珍宝。”7.书是社会。皮罗果夫说:“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使人高尚。”8.书是良药。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相似文献   

4.
人爱书,便与书结缘。读书之人都会买书、藏书、迷书、恋书,但爱书的感情却是相通的。冯至先生写与情同知己的几本书的故事,缅怀故人,手握旧卷,不禁倍觉情深。倪墨炎先生的淘书又惊又喜,也让人沉浸,兴趣盎然。傅月庵先生用细腻的心思“倾听”“我的老师”的书城悠悠岁月故事,启己又达人。  相似文献   

5.
“情”,指人的各种感情欲望,是《红楼梦》中揭示得最为深透表现得最为成功的重要内容,梦因情而生,曹雪芹在书中写了大小数十种梦纪,说到底都是为表现“ 情”服务的,情切切,情未了,梦是情的派生物,作者对书中人物的梦幻写得细腻,逼真,传神,变化多端,熠熠生辉,所揭示的情更是浓烈,厚重,含蓄,深沉,丰富多彩,耐人寻味,情与梦浑然一体,梦与情对表现人物揭示主题可谓双峰对峙,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6.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多次反复强调,要求将其贯穿于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之中,而且要“正确、流利、有感情”。而现实情况是.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述,不闻学生琅琅的书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成了老师的事,而不是学生的事。许多乡村和边远山区的学生.即使念完高中.也只会一点“椒盐”普通话.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7.
《爸爸和书》是一篇阅读课文。作者以饱含感情的笔触,叙述了孩提时代爸爸为了使“我”和姐姐能成为热爱学习的人,省吃俭用替“我”和姐姐买书的故事。教学时,应加强阅读方法指导,让学生自己在阅读中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课文重点,体会课文感情,从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价值感情”范畴:价值感情是个人主体从自身与他人的价值关系方面对自己社会存在状况作了某种评价而引发的高级社会情感,是人因为发现自己获得他人、社会承认或遭到他人、社会拒绝而产生的情绪反应。在价值感情的推动下,人力求把自己塑造成社会认为“应该如此”的样子。文章还论述了价值感情的特点和对社会发展与个人幸福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讲好“悲剧性”课文的“秘诀”在哪里陕西榆林地区教研室刘新国鲁迅曾经说过:“什么是悲剧美呢?就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酉毁灭给人看”,使人产生无限悲悯,无限同情的神圣情感。之所以说这种感情是神圣的,是因为这种悲悯和同情的感情是对道德的判断,对善良的追求,对灵...  相似文献   

10.
现代人的健康主题之一就是“心理养生”,即从精神状态上达到青春长驻。近年来,发达国家提倡不积累”感情势能“,即心理上受到的外界刺激.一定要与承受力保持平衡。因为感情的起伏会使人处干失调状态,形成“感情势能”.其潜在的能量超过一定限度时,  相似文献   

11.
书的比喻     
书是人们最好的朋友,它给人们以知识和力量。许多名人、学者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发人深思的格言:1.书是窗口。高尔基说:“几乎每一本书在我面前打开了新的、不知道的世界的窗口。”2.书是粮食。孙中山说:“一两顿饭不吃倒不在乎,可是不看书,就受不了。”3.书是补品。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说“:书是全人类的营养品。”4.书是钥匙。俄国诗人、剧作家托尔斯泰说:“理解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5.书是社会。俄国文学评论家波罗果夫说:“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与气质,使人高尚。”(湖南益阳陈立摘荐)书的比喻!湖南益阳@陈立…  相似文献   

12.
藏书之乐     
或许我自小及长,对书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或许因从事文学创作,不可不读书以增长学识和扩大视野,几十年来,居然攒集了数万册图书,聊可“坐拥书城,不亚南面称王”以自慰。  相似文献   

13.
“书”和“信”,古今含义有别.古代的“书”不等同于现代人的“书籍”,古代的“信”并不全指现代人的“信件”。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场早春的暖雨,是一场令人赏心悦目的多情雨。在“一个阴霾的日子”,她突然来了,“使人聚然感到一股复苏的暖意”。这暖雨“治愈”了“我们对春天无比饥渴的强烈感情”。多么及时,多么富有感情。这和杜甫笔下的春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一句“好雨知时节,当春及发生”,足以让人全身湿暖!  相似文献   

15.
不少文学青年都喜欢说:“写诗要有感情。”这话并不错,不过说得不够全面,须知没有感情固然不会有好诗,但光有感情也未必就能写出好诗来。“我痛苦啊!”“我高兴啊!”尽管说的人确实感到十分痛苦或快乐,但它留给别人的印象恰恰是苍白的,一点也不动人。正是鉴于感情的直接渲泻常常导致概念化,鲁迅才会语重心长地说:“我以为感情正烈的时候,不宜做诗,否则锋芒太露,能将‘诗美’杀掉”(《两地书》)。怎么办?怎样才能充分“体现”诗美?有创作经验的诗人们总是一方面保持旺盛的感情,另方面又  相似文献   

16.
享受阅读     
说不清楚我和书之间有着怎样的一种感情,它对于我就像每天要呼吸的空气和必不可少的食物一样。似乎还不止如此,没有书读恐怕比饿肚子还要难受。古人云:三日不读书,则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为了不使自己“面目狰狞”,我的生活里是绝对少不了书的。因为有了书,我的生活变得不一样了,我的喜怒哀乐都和它连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17.
人的感情有高级与低级之分,高级的感情(道德感情、审美感情、智能感情等)是由低级的感情(情绪)发展而来的;它为人提供心理动力,调控人的行为,从而把人的行为引向消除负价值、创造和发展正价值的方向。但价值、需要的客观性和相对性,还是有待通过讨论进一步廓清的问题,因为诸如“客观的=物质的”和把主、客观混淆的传统观念仍有一定的影响。这对学术发展是有害的。所以,对于感情与价值、感情与行为的关系、感情对主体生存的意义等重要问题,必须在哲学领域加以辨别、澄清,以推动学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一、情感的触发点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乃为艺术之花的血液与浆汁,文章不是无情物,唯有真挚情感,方有撼人的艺术魅力。再说人是感情动物,真挚的感情最容易打动人,而且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曾与教育家夏丐尊合著的《文心》一书中,王先生给学生们讲“语汇与语感”一课说:“辞的情味可以从好几个方面辩认,有的应从声音去吟味。”王先生所说的意思是语感应通过推敲和吟味来培养。“推敲”说的是思维,“吟味”则是读与听,是感情的沉入。语言的内涵有时从字面就可感知,有时还必须把语句变作有感情的声音去细细体味。学生富有感情的朗读本身就说明他对语言文字有敏锐感觉。因此,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努力激起对作品鲜明的“内心视象”,把作品的内容清晰而具体浮现在自己的脑海里,通过读与想的结合促进学生的…  相似文献   

20.
波罗果夫曾经说过:“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世界,好的社会。它能够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课外阅读总量提出的具体要求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据笔者的调查,80%左右的学生对阅读名著有一定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