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国第一次水利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是国家基础水信息的基准性调查。水利普查档案是水利建设与管理的重要依据,是国家档案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归属于水利科技档案的范畴。水利普查档案的齐全、完整、准确,直接影响着水利普查工作的质量,本文就怎样做好水利普查档案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测绘技术是水利普查工作中的常用技术,在水利普查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测绘技术与水利普查工作的关系入手,对测绘技术在普查工作中的应用作详细分析,重点探讨测绘与水利普查的方式方法,得出相关结论,供同行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
马建斌 《科技风》2013,(15):258
数据质量是水利普查的生命,质量控制是水利普查成败的关键,是科学、准确和真实的获取普查数据的重要保障。介绍质量控制的控制原则、主要内容和控制措施,以确保普查数据的真实准确。  相似文献   

4.
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 灌区基本情况普查报告》显示,我国现有大型灌区共计456处,中型灌区共计7293处.从普查报告中可知,现有的大中型灌区建设时间较早,始建于20世纪中期,由于历史原因和建设资金投入等因素,灌区在工程建设过程和运行管护阶段存在问题:设备由于资金不足性能较差、无法完全配套,存在"重建轻管"现象运行管护...  相似文献   

5.
卓磊 《科技风》2014,(13):277-277
《全国水利信息化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入贯彻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部署,紧紧围绕水利改革发展目标,全面实施"金水工程",进一步提高水利信息化水平,提升水利综合决策能力,加快水利现代化步伐。博河流域管理处面对博河灌区发展民生水利、改造传统水利的迫切需要,为推动博河灌区向智能化管理转变,提高水利管理和灌区服务水平,积极响应全国现代化发展潮流,在经过2013年一年的调研、学习、筛选、酝酿基础上,于2014年初启动了博河流域灌区信息化建设规划工作。  相似文献   

6.
正2013年,中国水利部和国家统计局发布了《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公报》,公报显示:到2011年底,中国有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千米的河流2.7万条,比20世纪50年代估计的5万余条,少了近一半。于是,很多媒体报道称,中国的河流在急剧减少,还有文章分析河流数目减少的原因。英国杂志《经济学人》发表的相关文章也提到中国的河流在消失。但事实果真如此吗?仅仅50余年,中国的河流竟消失了一半?  相似文献   

7.
该文以从化市为例,分析研究水利普查成果在解决"三农"问题和城市规划的开发利用,使水利工程更好地服务于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拥有着非常众多的河流,其中不乏世界闻名的大江大河,比如说长江黄河以及雅鲁藏布江等等。这些河流都是具有相当丰富的资源,如果善加利用,可以为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带来非常强劲的动力。但是,这些河流都是季节性河流,也就是说在一年当中的水量变化量是非常大的,如果发生了对于水灾的预防不及时的情况,常常会在我国的境内造成严重的水灾,这些后果也是相当巨大的,破坏也是严重的。因此,本文着重的介绍了现在我国的水利施工中的新技术,目的是可以进一步的发展我国的水利施工,将其应用到具体的施工建设当中去。  相似文献   

9.
河流生态修复在我国处于起步和技术探索阶段,河流整治工作基本处于水质改善和景观建设阶段,缺少传统水利、生态系统栖息地和景观的有机结合,有很多的河流整治,还留在渠道化、衬砌等方法,这种方法已经被发达国家舍弃,内河航道整治使自然河流渠道化,从而破坏水生生物的产卵场、栖息地和河流形态的多样化,减少河流的自然净化能力和破坏生态环境,所以应做好河流航道整治工程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并且对不同情况采取合理的水生生态保护与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10.
绿色速览     
《青海科技》2013,(2):9-11
我国水利家底首次摸清 十年河流减少一半多 水利部、国家统计局3月26日对外发布《第一次全水利普布公报》,我国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约有2.3万条,  相似文献   

11.
金安区中小河流灾害频发,作者在金安区水利局长期从事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参加过2010年中小河流规划与建设,参加过2017年灾后水利薄弱环节3年行动,对金安区中小河流治理提出一些认识和看法。  相似文献   

12.
水利科学是研究如何利用水、兴水利、除水害的科学。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产的要素,是国家的重要资源,也是促进和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水利和水能资源丰富,河流多、水面广,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就有1500多条,全国江河多年平均年径流总量为27115亿立方米,居世界第六位,全国水能蕴藏量为6.76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  相似文献   

13.
"一带一路"经济战略的实施推动了我国水利工程的发展,并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水利工程在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同时也加剧了所处河流的生态系统的破坏。而运用生态水利的理念,使得水利工程既能够满足我国对水资源开发的需要,又能兼顾河流生态系统的健康,即是保障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也更能契合"一带一路"经济战略思想和十九大精神。所以本文通过探讨我国生态水利工程发展的现状、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生态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4.
浅谈均质土坝测压管的布设与施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土坝内浸润线的位置变化,掌握坝体在运行期间的渗透情况,必须在坝体内埋设测压管。测压管的对于不同的河流布设形式、测压管的结构哪种方式更好、均质土坝坝体的抗渗标准及检测方法值得水利工作者探讨。  相似文献   

15.
渗漏是发生于水利建筑施工中最常见,也是最严重的问题,让工程质量无法保证,也干扰了竣工后工程的正常运行。水利建筑通常都是在河流上游施工的,一旦发生渗漏,必然会危及下游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所以,无论从施工质量还是工程安全来讲,防渗漏技术都必不可少。首先分析了水利建筑工程施工发生渗漏的原因,继而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正林秉南院士是我国著名的水力学与河流动力学专家,他生前长期从事水力学以及河流动力学的研究,为我国水利科学的理论研究及其工程应用、为应对和解决三峡工程建设中的泥沙问题、为推动海内外水利科技界的学术交流和中国水利走向世界做出了重大贡献。最近阅读他的传记《智者乐水:林秉南传》,有很多体会,感动于林秉南院士赤诚的爱国之心,以及他坚定不移地为实现强国梦想奋斗的精神,特摘录一些他的事迹和读者朋友门分享。  相似文献   

17.
山洪灾害是影响和林格尔县较大的自然灾害。文章提出利用非工程措施,以中小河流防治为重点,积极开展山洪灾害应对策略,对今后山丘区水利水保工程防灾减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西藏河流水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志华 《资源科学》1980,2(2):25-35
西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形成时间最晚的高原,总面积120.1万平方公里。据初步统计,在这辽阔的高原上,流域面积大于10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余条,大于2000平方公里的河流在100条以上。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朋曲、森格藏布等河,均发源或流经西藏。西藏是我国河流较多的省区之一。但是,西藏河流方面的研究工作过去开展的很少,为此,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水利组于1973—1976年较全面地考察了西藏的河流与湖泊。本文就是在考察的基础上写成的。现仅就西藏河流分布及其特点、河流水资源及其分布特征和资源评价等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9.
1990年4月,在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河北省文物普查补漏时发现龟地遗址,2004年唐山市文物管理处为了配合电网工程,对遗址进行了试掘,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唐山市文物普查队对该遗址进行了复查。该遗址器物特征明显,时代脉络清晰,除了具有一些冀东、燕山南麓地区典型遗物特点外,同时还有着还乡河流域乃至滦河流域自己的较为独特的器物类型,是一处重要的商周聚落遗址,对研究这一地区商周时期的文化面貌具有重要的历史、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我国幅员辽阔,河流众多,中小河流不仅占河流总数的大部分,且以错综复杂的态势分布在祖国的各个区域。由于地形、地貌、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的巨大差异,给中小河流治理工作带来诸多困难和挑战。综合中小河流分布的现状和特点,水利工作者要能够通过合理选择岸线布置,明确岸线防洪标准;加强河道清淤疏浚,巩固河道护岸生态;维护河道水域环境,提高民众护水意识等措施,做好新生态形势下的中小河流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