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莲花山铜矿床是与中酸性浅成—超浅成火山侵入杂岩有关的脉状矿床.成矿岩体为分异晚期的斜长花岗岩.矿体受北西向断裂构造控制.主成矿元素为黄铜矿,伴生有益元素为银、锌和镉,成矿期可分为5个成矿阶段.矿床成因类型:高、中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黑龙江省塔河金、铜矿地质特征的分析,讨论了矿床的成矿控制因素,最后归纳了金、铜矿的成矿模式。指出金、铜矿是壳幔源混合岩浆经一定分异作用后,三次侵位固结成岩。在第一侵入期花岗闪长岩体内、外接触带的构造有利部位形成金矿体,在第二侵入期花岗闪长斑岩周围形成铜矿体。提出了金、铜矿分别是不同成矿期、不同成因类型产物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黑龙江省塔河金、铜矿地质特征的分析,讨论了矿床的成矿控制因素,最后归纳了金、铜矿的成矿模式。指出金、铜矿是壳幔源混合岩浆经一定分异作用后,三次侵位固结成岩。在第一侵入期花岗闪长岩体内、外接触带的构造有利部位形成金矿体,在第二侵入期花岗闪长斑岩周围形成铜矿体。本文提出了金、铜矿分别是不同成矿期、不同成因类型产物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阿拉善盟温都尔毛道-科伯一带华力西期侵入岩发育,从基性-酸性均有,以中酸性为主,根据以往地质资料及本人在该区从事矿产地质调查工作3年的成果,铁、铜等多金属矿矿产无论在生成时期或空间分布上均与华力西期中酸性侵入岩有关,成矿条件是中酸性侵入岩岩体内部一些规模较大的断裂构造薄弱地带,或与碳酸盐岩接触处围岩与岩体均产生矽卡岩化蚀变的地带。本文从该区侵入岩时代、空间分布、构造特征及与围岩的接触处的蚀变特征着手,对铁、铜等多金属矿成矿规律进行分析研究,为在该区地质找矿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羊拉铜矿地处金沙江结合带东缘,西侧与古特提斯构造带的昌都—兰坪—思茅陆块相邻,以东为扬子地台西缘之中咱陆块。通过对矿区成矿地质条件分析,矿床受岩浆岩、地层、构造及岩性控制明显。结合控矿因素的综合研究,找矿应注意北东向二级断裂构造,特别是构造交汇和转换部位、构造破碎带或层间裂隙带,岩体内、外接触带(强蚀变带中的矽卡岩带)、岩体内北东向构造破碎带(裂隙带),泥盆系江边组(D1j)、里农组(D2+3l)碎屑岩—碳酸盐不同岩性面,此外特别注意与中酸性岩体接触产生矽卡岩化的地段,是寻找Cu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6.
长白县沿江地区位于吉林省南部,与朝鲜惠山铜矿隔江相望。根据相关资料认定:惠山铜矿与我国紫金山铜矿成因类型相似,朝鲜惠山—利原多金属成矿带的控矿构造、含矿层位均延入我国长白沿江地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他成矿地质条件类似,均显示出沿江地区有赋存类似惠山铜矿矿床的地质前提和可能。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内蒙古阿拉善左旗铁马库龙铁矿的地质特征,即:铁马库龙铁矿体赋存于奥陶纪闪长岩中,闪长岩是矿体的直接围岩,矿体与围岩产状基本一致,总体看矿体与围岩界线模糊,为渐变接触关系;矿体沿走向、倾向较稳定,变化不大;该超贫磁铁矿成因类型属热液型矿床,区内于阴山—天山构造带南侧,断裂构造发育,主要断裂构造有东西向构造,北东向构造,提出该区内仅有一条北东向构造,构造的存在为后期的成矿提供了存储空间,这对形成热液接触交代型矿产具备了有利条件,因此在该地段寻找铁矿产具有一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安铁河铁多金属矿床位于额尔古纳地块与大兴安岭火山岩带的接触部位,为揭示该区铁锌多金属成矿规律和控矿因素,从区域背景、矿床特征等方面讨论了安铁河铁锌矿床的成矿条件,初步认为该铁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型贯入充填式赤铁-磁铁矿床;锌为中低温热液型细脉浸染状矿床。  相似文献   

9.
它温查汉西地区铁多金属矿床处于柴达木陆块与祁曼塔格陆块的结合部位柴南缘祁漫塔格成矿带内,研究区内共发现五个矿带41条铁、铜、铅、锌、金多金属矿体,矿床的成因类型为接触交代(矽卡岩)-热液型铁多金属矿床,矿床的形成受物理化学条件、岩浆岩条件、围岩条件、构造条件控制明显,下步工作中应在强磁异常区寻找磁铁矿型铁矿体,在低缓磁异常区寻找除磁铁矿型矿体以外的铜锌金等多金属矿。  相似文献   

10.
后生屯银多金属矿,矿体赋存于燕山期花岗岩类与二叠系哲斯组地层内接触带,成矿作用以构造一岩浆热事件为成矿诱因,燕山期造山运动诱发大量中酸性岩浆侵入,伴随热液作用成矿元素在适宜的构造空间聚集成矿。矿体空间展布特征与区域矿产分布特征具有一致性,赋矿构造是一系列密集分布的平行断裂破碎带,矿床成因属中温热液脉型矿床。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凌源市刘杖子地区地层、构造、岩浆岩成矿地质特征的描述,对成矿条件分析研究,预测了本区开展金多金属找矿的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12.
经过研究表明吉林夹皮沟的成矿物质大部分来源于地幔,其成矿作用与幔源岩浆活动、韧性剪切作用密切相关。地幔活动为矿体的就位提供了有利空间而且其一级构造是矿体运移通道。通过研究得出,夹皮沟主要成矿带成为北西大型韧性剪切带及其伴生的次一级构造带北东构造带基本地质条件-太古宙变质岩系广泛分布,岩浆岩脉、韧性-脆性构造活动强烈;金矿化体受韧性剪切带两侧的次一级断裂控制,围岩蚀变是绢英岩化、硅化、绿泥石化、黄铁矿化等。经研究表明,本区深部矿床成矿潜力较大,夹皮沟本区矿床成矿带深部具有良好的成矿远景。  相似文献   

13.
通过四川甘洛-石棉地区峨眉山玄武岩铜矿的实地调查和综合研究,总结了该地区玄武岩铜矿的地质特征,并对其矿床成因、构造及成矿演化历程、找矿标志、不利成矿因素等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该区主要存在沉积型和构造热液型两种矿化成因类型,并分布在玄武岩的几个不同层位中。构造热液型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基底深部,盖层提供部分硫质,在大气降水的循环作用下,在有利的容矿空间内充填交代而成;在火山活动期后,由于地表风化剥蚀、水体搬运,在断陷盆地中形成沉积型铜矿。地质找矿中应加强对古陆地沉积相、古地理环境、成矿作用和构造运动的关系、剥蚀程度等研究,并注意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4.
北祁连山西段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重要的铜、金多金属矿产成矿地区之一。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本区主要金矿成矿流体具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浅成等特征;氧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来源主要为岩浆水和大气水;硫同位素研究表明,鹰咀山金矿成矿物质来源为超基性岩和容矿火山岩,寒山金矿为容矿中酸性火山岩并混有少量基底陆源物质,车路沟金矿为奥陶系火山岩(阴沟群)、火山碎屑岩和英安斑岩;鹰咀山成矿时间为413±5Ma、寒山为395±46~303±10Ma、车路沟为350~410Ma;鹰咀山矿床成因为与超镁铁岩有关的中低温热液蚀变岩型金矿、寒山为与剪切带密切相关的中低温热液构造蚀变岩型金矿、车路沟为与斑岩有关的低温热液型碲金矿。  相似文献   

15.
罐沟铜矿位于河南鲁山县,大地构造位置属于中朝准地台南缘,产于中元古界熊耳群下段的构造破碎带中,矿体产出受构造带控制。围岩蚀变类型有硅化、绿泥石化、黄铜矿化、黄铁矿化等,其中与铜矿化密切相关有黄铜矿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等。矿床成因类型应属中温热液矿床。在找矿的过程中应对区域性的断裂破碎带进行研究。硅化、绿泥石化、孔雀石化、黄铜矿化等围岩蚀变是最有利的成矿蚀变标志。  相似文献   

16.
根据工作区所处地质背景、地质构造、区域地球化学特征以及矿床地质特征,对希拉空地银铅多金属矿成矿条件、成矿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建立了该工作区的区域地球化学找矿模型,对工作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等进行了研究分析,大致查明了希拉空地铅锌多金属矿成(控)矿地质特征,区内铅锌多金属矿体赋存于北东向断裂带中,受小乌兰沟—包尔温多尔北东向断裂带及深部隐伏燕山期酸性岩体控制,含矿岩石主要为构造角砾岩及其附近强蚀变凝灰岩,燕山晚期酸性脉岩发育部位铅锌多金属矿化明显增强,具多期成矿特征。  相似文献   

17.
狼山造山带位于华北地台北缘西段,它经历了新太古代和古元古代结晶基底形成与变形、中元古代被动陆缘裂陷槽裂解→沉积→闭合、新元古代晚期开始的活动陆缘、海西期-中生代以来的挤压造山并伴有大量中酸性岩浆侵入的漫长构造演化与发展过程.该造山带有丰富的锌、铅、铜、铁、金等矿产资源,矿床(化)类型、矿床规模与时空分布规律都与其成矿地质背景、构造演化有密切的耦合关系,在不同构造演化阶段有不同的矿床形成:在新太古代主要形成了海底火山环境热水沉积条带状铁矿、在中元古代主要形成了与被动陆缘裂解过程相关的海底喷流-沉积铅锌铜铁硫化物矿床、而在海西期-中生代以来挤压造山过程中的岩浆热液活动,既形成了中小型的斑岩型铜金矿床、又对中元古代等先成的喷流-沉积矿床产生了明显的改造和叠加成矿作用.东升庙、炭窑口和霍各乞矿床的部分铜矿是造山过程中叠加成矿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科技风》2017,(6)
皖南石台地区主要出露为中元古代变质岩系基底,新元古代至早古生代,地层主要为海底沉积盖层。据前人研究,本区多金属矿的成矿成因受黄花尖背斜及NW向断裂构造控矿。多金属主要产自燕山晚期中酸性侵入岩,以花岗岩类为主,所在地层主要为灰岩、泥岩、粉砂岩。矿床成因由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大毛家洼银铅锌多金属矿地质背景,进行了化探异常特征分析,反映了成矿受火山机构边缘中-酸性侵入岩体与火山岩层接触带、断裂带控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晚侏罗世满克头鄂博旋回火山岩浆及其含矿热液,成矿以陆相次火山作用为主;总结了本区成矿要素,并与区域上已知矿床扎木钦、小西沟铅锌矿床进行了类比,说明它们具有相似或相同的成矿要素,指导本区的地质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20.
根据八河川老人沟铁矿详查报告结果显示,本区共发现12条矿体,其中7条为矽卡岩型磁铁矿,5条为鞍山式铁矿。鞍山式铁矿产于鞍山群通什村组,呈孤岛状残留体零星分布在混合花岗岩。矽卡岩型铁矿产于燕山期岩浆岩和辽河群碳酸盐岩的接触带,共生矿产有钼、铜等多金属矿。宽甸地区矿产丰富,分布于各个地质历史时期,仅铁矿一种,太古宇鞍山群、远古宇辽河群及燕山期中酸性岩浆侵入形成的矽卡岩均有铁矿形成。研究该地区成矿地质特征和成因,对于明确找矿目标和方向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