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爱玲 《新闻前哨》2009,(12):32-34
2009年秋天,湖北荆州,长江之畔,一个英雄的群体为抢救落水少年而铸就的大勇、大义、大爱,在人们心中久久回荡。他们在母亲河上的故事,湿润了无数人的眼睛,洗涤着无数人的心灵。  相似文献   

2.
刘泓 《新闻窗》2013,(5):40-41
体育新闻报道不仅旨在传播体育信息,更在于娱乐大众,供人们丰富业余生活之用。故而,在体育新闻报道中,体育竞赛的冲突性、刺激性、戏剧性和新奇性得以重点凸现,而体育竞赛的主角体育明星更是占据了体育报道的较大篇幅。究其原因,是体育新闻使用了英雄原型这一报道策略,体育明星被描绘为无所不能的英雄,在赛场大显身手,关键时刻屡屡制胜对手,  相似文献   

3.
本文重点分析近年来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在武汉公共交通领域报道的先进典型人物,分析该媒体在报道典型人物、聚焦“凡人英雄”、彰显人物背后的时代精神上的做法:选择的典型人物要能“立得住”、为人物贴的标签要能“叫得响”、全媒体报道的方式要能“传得开”。  相似文献   

4.
在汶川大地震报道中,很多“英雄“的形象闪现,人民解放军、医护人员、志愿者、老师、学生、家长,以及创造生命奇迹的顽强斗士们,英雄的行为总是让人感受到神话中才能拥有的力量。笔者拟以汶川大地震报道中的英雄形象为例,丰富原型的含义,拓展原型的寓意。  相似文献   

5.
在开展新闻报道工作时加强人物报道,有利于让人们发现生活中的平凡英雄,而传播力会对人物报道的效果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本文利用文献资料法等方法对人物报道传播力进行了研究与探讨。在探究过程中先分析了人物报道、传播力的概念,之后分析了新时代人物报道的特点与提升人物报道传播力的策略。在分析后发现,人物报道具有典型人物平民化、报道内容新闻化、传受点评互动化等特点,若想提升人物报道的传播力,就需要精选身边普通人、着眼生活普通事、引用性格鲜明语言并灵活应用各种媒体手段,所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人物报道,充分展现“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  相似文献   

6.
寓教于画推陈出新———“少年英雄卡通系列丛书”(第一辑)评介□班国春“少年英雄卡通系列丛书”采用我国五六十年代出版的革命传统教育、革命英雄主义暨爱国主义教育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进行改编,并运用当今我国少年儿童最喜好的卡通(漫画)形式创作而成,由海天出版...  相似文献   

7.
丁文涛 《新闻前哨》2009,(12):55-56
2009年10月24日.湖北省荆州市荆江宝塔河段,15名长江大学学生和3名冬泳队员组成“人梯”接力救援2名落水少年,少年获救,3名大学生陈及时、何东旭、方招英勇献身,这一英雄壮举震撼人心.成为感动中国的华彩篇章。  相似文献   

8.
周敏  徐银霞 《新闻前哨》2023,(13):31-32
面临特殊的公共事件时,一座城市的应对成为凸显其形象的契机,在武汉城市形象的塑造中,媒体向外界展示出武汉是一个英勇的、有担当的、感恩的英雄城市形象。本文以湖北日报全媒体报道为分析样本,利用慧科新闻搜索研究数据库对关键词进行检索,探究媒体对武汉“英雄城市”形象的建构过程,总结媒体建构城市形象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5·12"汶川大地震三周年纪念日即将来临之际,中央精神文明办于5月7日在绵阳北川召开了"全国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座谈会"。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共青团中央少年部、全国妇联儿童工作部以及十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宣传部、文明办领导、各省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美德少年170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案件新闻报道中出现的"犯罪英雄"现象,本文以高玉伦越狱案的相关报道为例,从新闻视角选择、新闻叙事文体风格和报道话语分析三个角度出发剖析媒体如何突显"犯罪英雄",并从媒体、市场和受众角度揭示了其产生来源。本文认为,"犯罪英雄"式报道对于媒体、犯罪者及犯罪主体、受众和社会道德均有一定危害,因此有必要加强媒体人正确新闻观教育,提高法律素养,恪守"环境守望、社会良知"、职业承诺,做好舆论矫正和社会减压工作。  相似文献   

11.
付晓晓 《新闻世界》2014,(7):266-269
中国大陆主流媒体在报道灾难事件时常采用英雄叙事的话语策略,塑造关于灾难的特定话语。不同历史时期的灾难话语因具体社会情境而变化,与意识形态密切勾连。在依附于意识形态的总体逻辑之下,灾难报道的英雄叙事可以起到遮蔽社会失序状态、动员社会大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梁启超传递震区灾情的惨绝人寰,追踪军队救援的金戈铁马,讴歌民众赈灾的义无返顾……在波澜壮阔的抗震救灾报道中,媒体拉开了前所未有的全景式展示,书写了一个大写的"人"。基于这样的观感,笔者认为其中还有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把许多镜头和篇幅留给了少年儿童,把关注点投向了大量个性鲜明的少年儿童:稚嫩而坚强、无助而无畏、孤独而友爱、恐惧而率真,  相似文献   

13.
推进典型报道,是我们历代报人形成的优良传统。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以来,报社推出的英雄青年"两兰"(潘星兰、杨大兰)、"师德楷模"郑琦等  相似文献   

14.
因为刊发的通讯《让我们记住深圳的抗日英雄》中有122个字的内容失实,某报不得不刊发727个字的《来函照登》予以“更正”。像这种正面报道造成失实的情况在新闻媒体中时有所见,其中的教训耐人寻味。究其原因,是因为记者在采写正面报道时存在四大误区。  相似文献   

15.
任何时代、任何国度都有自己的英雄——人们效仿、崇拜、钦佩和追随的榜样.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塑造的英雄形象以及人们对英雄的定义存在着诸多差异,人们对英雄的认同与否也会随着时间的变化、地域的不同而发生改变.本文主要以中国和美国媒体报道为例,阐述不同地域媒体对英雄报道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军人孟祥斌2007年11月30日在浙江金华救人时英勇牺牲,又一次树立了军人的光辉形象。金华的新闻媒体第一时间同时发力,对英雄典型进行了深入报道。《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家级主流媒体组成记者团到金华采访孟祥斌的事迹;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报了孟祥斌事迹;英雄孟祥斌入选“感动中国”人物。而正是金华本地新闻媒体的及时关注、报道,使金华全城市民情感进发,使英雄孟祥斌舍己救人的事迹迅速传向了全国。  相似文献   

17.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你们选取古今中外著名少年英雄的事迹拍摄系列动画片,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是文化战线的重要任务。少年儿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化代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历史重任,最终将落在这一代少年儿童身上。帮助他们从小树立起为中华民族全面振兴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把他们培养  相似文献   

18.
2009年10月24日,湖北省荆州市荆江宝塔河段,15名长江大学学生和3名冬泳队员组成"人梯"接力救援2名落水少年,少年获救,3名大学生陈及时、何东旭、方招英勇献身,这一英雄壮举震撼人心,成为感动中国的华彩篇章.  相似文献   

19.
本书收录《人民日报》刊发的相关报道,选取当代有代表性的英雄人物,包括为国献身的爱国英雄、勇于开拓的时代英雄,以及不懈进取的奋斗英雄等,以弘扬英雄精神、讲好英雄故事,有利于广大党员干部学习英雄事迹、传承英雄精神,让民族精神、英雄意志融入血脉、薪火相传。  相似文献   

20.
英雄传承     
在海军领导机关办公楼对面,高高竖立着人民英雄安业民、雷锋的画像。他们的生命,定格在为人民献身的一刹那,年轻、英俊,充满青春活力。人们出入办公楼,同他们那坚毅、智慧、深沉的目光对视,会引起无限联想和思索。1959年春天,安业民英雄业绩在军报、海军报和地方报刊广泛宣传时,湖南农村一少年被深深打动。1960年他在参军后第一天的日记中写道:我一定要向安业民等英雄战士学习,做一个毛泽东时代的好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