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覃建谋 《钓鱼》2013,(6):20-21
我钓鱼虽然已经30多年了,但退休前并不知道《钓鱼》杂志。退休后,钓鱼的机会多了,就经常去渔具店。2001年有一天,我去渔具店,发现柜台上有一本报纸式的《钓鱼周刊》(8开),翻看内容相当不错,就借回来看。从此我才认识《钓鱼》,并开始订《钓鱼》。后来我从网上还知道全国共有钓鱼类杂志5家,就把其他4种同时订了一个季度回来看。经过对比,我认为《钓鱼》比较适合于本人阅读,就从中选优,开始坚持年年订《钓鱼》。我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过去业余写作,主要是写诗和写民间文学。由于  相似文献   

2.
新忠  蒋超 《中国钓鱼》2023,(12):60-62
<正>浮漂是钓鱼人的眼睛,是“预警机”,是“侦察兵”。它能使钓者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作为超级钓鱼迷的我早就梦想拥有一只极品浮漂,但因价格不菲,在钓具店里数次拿起又放下,数次失之交臂望之兴叹。这一年我过生日那天,远在他乡的女儿早已猜透老爸的心思,她给我寄了1000元钱,要我去买浮漂,说是专款专用。这样的机会再也不能浪费了,我欣然“遵命”,去钓具店挑选了我心仪已久的那只极品浮漂。  相似文献   

3.
编读往来     
《钓鱼》2006,(8)
《钓鱼》我的良师益友我是一个铁杆鱼迷,认识《钓鱼》是因为加入了南京“垂钓乐”俱乐部,该俱乐部老板牛春源及夫人钱月娥大姐都是非常热心的钓鱼人。刚开始,牛老板经常组织我参加钓友们的钓鱼活动,但是我每一次都比别人钓得少,甚至是“放空而归”。牛老板见钓友们经常取笑我“瘾大水平低”,就劝我看《钓鱼》杂志,和杂志中的钓友学习钓鱼。就这样,我有了一个无声的老师。这本杂志内容丰富,实用性强。我在杂志中学到了不少新的知识,改变了不少钓鱼理念。和钓友外出钓鱼的时候,从来都是多问多学,学习别人的钓鱼经验,以弥补自身的不足。经过一…  相似文献   

4.
姚军 《钓鱼》2013,(4):18-19
四年前的一个下午,下了班后我又不由自主地向县城中心的邮政大楼走去。在邮政营业大厅里有一半空间被用来出售杂志报刊。那里设有柜台,柜台上放了一排排的报纸。柜台后有三排四层的书架,杂志是五花八门、门类俱全,这里就有关于钓鱼的杂志。以前,我记得这里只出售一种钓鱼杂志——《中国钓鱼》。那个下午,我来到早已熟悉的老位置,正准备拿起新来的《中国钓鱼》时,冷不丁看到边上放了一本《钓鱼》杂志,这是一本很有潮流气息的杂志。那"钓四年前的一个下政大楼走去在邮政营  相似文献   

5.
在台湾,钓友们找钓场最快的方法之一,是到钓具店看“公布栏”。 “公布栏”其实就是钓具店里喜气洋洋的那一片红。在传统的钓具店里,它可能就张贴在进门的墙壁上,或在结帐处的墙上,总之能够让顾客一眼看到的醒目位置上。 “公布栏”的内容,也是各显神通,互有所长。例如“全新开幕,放鱼万斤、保证钓友爽!爽!爽!满载而归”,“数量多易钓、  相似文献   

6.
缘起 我是一个钓鱼迷,更是《中国钓鱼》的忠实读者。2000年第五期“天下钓场”刊登了贵州黎平黄寿高同志的文章《墨门山水库欢迎您》,我看后深深地被黔东南优美的风景和动人的钓情所吸引,油然而生驾车千里会友,垂钓墨门山水库的想法。之后我给《中国钓鱼》  相似文献   

7.
马建华 《钓鱼》2008,(2):22-23
本来在我的前一篇文章中表达了我不再就“盲区理论”以及由此引出的“子线长短与灵敏度”等问题发表意见,但看到《钓鱼》杂志第20、21、22期连载的《我对盲区的几点补充看法》后,思想斗争了很长时间。如果撰文继续谈自己的观点吧,一来上班工作忙,双休日还想钓鱼,其他业余时间由于本人担任着“威海钓鱼俱乐部”论坛的总版主,  相似文献   

8.
我看了《中国钓鱼》1997年第二期上题为《珍珠钩拖钓翘嘴鲌》一文后,感到相见恨晚,找到了知音。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对此文所述钓鱼效果我确信无疑,因为我的钓法与作者有  相似文献   

9.
感谢读者     
《钓鱼》杂志创刊已整整3个月了,作为一名编辑,我感慨万千,有成功的喜悦,有失误的沮丧。在这段时间里,编辑部收到大量或赞扬、或批评、或指正的文章,我们实在感动不已!《钓鱼》杂志主要秉承原《钓鱼专刊》专业人办专业刊的传统,一贯以技术文章及信息量大、快为优势。《钓鱼》杂志的编辑基本上都是钓鱼高手,甚至是钓鱼大师。但“钓鱼专家”并非编辑专家。正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希望出现正,就不可能出现反。《钓鱼》杂志有时候偶尔会出现一些表达或语言文字上的差错,作为编辑,深感歉意。美国前总统罗斯福说过这样一段话:“只要做事,就免不了有失…  相似文献   

10.
我是一名《钓鱼》杂志的老读者,九几年,偶然从朋友那里看到一份《体育时报·钓鱼专刊》小报,然后就一直爱不释手了,从此结下了深深的情缘,以忠实读者的身份见证了《钓鱼专刊》从一份小小的报纸,成长为《钓鱼》杂志,到现在中国月发行量最大的钓鱼类期刊,深切地感受到《钓鱼》在广大钓友心目中的分量!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名《中国钓鱼》杂志的忠实读者。我从10岁开始就喜欢上钓鱼了,今年上高中了。在这7年里我课余时间总会去河边钓鱼,比如在北京三环路附近的昆玉河、北郊的小汤山钓场等等,凡是我能到达的地方,我总是会去的,可能因为爸爸是一个钓鱼迷的缘故吧。就这样,7年来我钓到的鱼就无数了,最大的一条是在昆玉河钓到的4千克鲤鱼,虽然比不上一些钓友钓的数十千克大鱼大,但我很满足了。2003年8月,我偶然在报亭上看到一本《中国钓鱼》杂志,便买了一本看,翻开后就立即吸引了我,各种谈经说技让我爱不释手。从这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逢月必买,买后必看,到今年已经5年了,这5年中我从没有中断过。  相似文献   

12.
张新龙  任重摄影 《钓鱼》2013,(16):12-13
我是一名《钓鱼》杂志的老读者,九几年,偶然从朋友那里看到一份《体育时报·钓鱼专刊》小报,然后就一直爱不释手了,从此结下了深深的情缘,以忠实读者的身份见证了《钓鱼专刊》从一份小小的报纸,成长为《钓鱼》杂志,到现在中国月发行量最大的钓鱼类期刊,深切地感受到《钓鱼》在广大钓友心目中的分量!2002年底,一个亲戚在深圳开了一家布艺公司,我因为以前在服装厂做过技术员,布艺缝制也算半个内行,亲戚力邀我去帮忙打理。临行前,将订阅了多年的《钓鱼专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名计生工作者,工作之余最大的爱好就是邀上钓友南征北战去钓鱼。钓的多了就有了一些心得一些感触,时常写下来,整理整理寄出去。不想有两篇竟在《中国钓鱼》上发表了,这给了我很大的鼓舞。《中国钓鱼》一直是我的好朋友,看到《中国钓鱼》开展的“关注环保,从我做起”的活  相似文献   

14.
之晔 《钓鱼》2006,(4):70-71
春节放了7天假,与妻带了孩子在岳母家享了几天福,其间进了两次书店,买了5本钓鱼的书,价格不菲到还能承受,可是选到要读的章节却读不下去了。比如《钓鱼高手》(2004年8月,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洋洋洒洒27万字,读来读去不知道是哪些高手的技术,如果是作者自己的本事,称“高手”实在与我这个“低手”没有多少差距。另外一本书就谦虚多了—钓鱼”两个字。不过前面——“加了4个字:阿呆系列(FishingForDUMMIES),一个叫彼得·卡明斯基的美国人写的,是这个系列中的一册。有了这个“呆”字就容易理解了,笨蛋、傻瓜(可不要以为作者是弱智或是…  相似文献   

15.
人说:“百闻不如一见。”我说:“百看不如一试。” 曾经在许多期《中国钓鱼》杂志上看到“魔力促饿鱼饵”的广告,心里总不以为然。但看多了以后却让我忍不住试上一试。去年8月份,我向安庆德鑫渔具厂邮购了10瓶“消食精”,10瓶“抢吞”,10袋“饿鱼宝”和10袋“醉鳖宝”。“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我加入钓鱼行列时间不长,钓技当然很一般,甚至经常“光头”。但是,自从9月份我得了此宝以后,我却成了一鸣惊人的“钓鱼高手”。我是前年参加我们林业学校钓鱼协会的,由于没有钓鱼经验,前年的比赛中,我仅钓了一条可怜兮…  相似文献   

16.
我像酷爱钓鱼一样酷爱《中国钓鱼》,因为我太爱她了,除了能外出垂钓的时间外,总忘不了要看看她。随着订阅时间的延长,杂志数量的增多,内容不断的丰富,使我学习《中国钓鱼》的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充实。刚订阅《中国钓鱼》杂志时,基本上是看过完事,后来发觉有不少文章对我提高钓技有直接帮助,所以就看了一遍又一遍,还用红蓝  相似文献   

17.
秋钓响潭     
我的爸爸是典型的钓鱼迷。自从3年前他被一本《中国钓鱼》拉下“水”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成了顽固“追鱼族”中的一员。除去工作,钓鱼就是他的第二职业。只要天气好,一有时间就去钓鱼,从不“缺勤”,多次小有收获。说起钓鱼来,总有讲不完的新鲜事。出于好奇,我逐渐?..  相似文献   

18.
我是一个近70岁的老人了,退休前由于工作关系,没什么业余爱好,退休后每天除了看报纸和电视外,就无事可做。一不会打麻将,二不会打牌,其他的事更是一窍不通,生活上单调无聊。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开始学钓鱼,从此我就迷上了钓鱼,一钓就是七八年。钓鱼为我增添了无限的乐趣,增加了户外活动,锻炼了身体,生活也变得充实多了。  相似文献   

19.
博采出新     
《中国钓鱼》创刊伊始我就订阅了,我读《中国钓鱼》,一为学习其中的垂钓经验;二是借鉴其经验,指导、改进、提高自己的垂钓实践。 河北钓鱼基地主要鱼种是鲤鱼,因而我在垂钓活动中,参考《中国钓鱼》中的有关文章,博采众家之长,摸索出了一条提高钓鲤上鱼率的钓具组合法。运用这一组  相似文献   

20.
钓友们一定不会忘记《中国钓鱼》1998年第三期刊出的那篇《“钓鱼王”钓起“青鱼王”》的故事。那体重如我,身长及我鼻尖的“青鱼王”,虽未谙尊容,但已充满诱惑。我就是怀揣着这本极为诱惑的《中国钓鱼》,在1998年7月底走上了追寻“鱼王”的游钓路。 400里抚仙湖,奔来眼底。蔚为壮观,很似海的气势,难怪又被称为澄江海。湖面积217平方公里,是继滇池、洱海之后的云南第三大淡水湖。最深处154米,也是仅次于东北吉林长白山天池的我国第二深水湖。水不在深,虽无龙但有鱼王且有仙。因湖中有二石耸立,宛如仙人抚肩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