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4 毫秒
1.
《无机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先行基础课,它从内容上可分为理论部分和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部分。理论知识部分内容系统性强,老师容易讲,学生喜欢学;而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内容多且零碎,描述性强推理性差,老师感到难教,学生也感到难学且枯燥无味,这样就形成了教与学的“两难”局面。教与学的“两难”使得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受到很大影响,这也是高等院校无机化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又在化学  相似文献   

2.
高中化学第一册教材的特点是理论性强,起点高,有关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比较复杂。根据高一化学教材的特点和要求,就我们的教学体会,提出几点关于抓好复习教学的意见。一、加强知识的系统化高一化学教材,大体上可以分为两部分:基础理论和元素化合物知识。它的体系基本上是以物质结构理论为主线。因此,加强知识系统化,首先要以物质结构等基础理论作指导,把若干族元素化合物的具体知识(这里先侧重于非金属主族元素)联系起来,统一起来。例如,学生已学习了氧族、氮族和碳族,结合初中已学过的卤族元素,总复习时,可以选择硅、硫、磷、氯四种元素,讨论以下几个复习题:(题目可预先布置给学生复习思考)  相似文献   

3.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学生在复习时总感到内容庞杂,头绪繁多,不易记忆。近两年的高考试题中又注意考查元素知识与理论,概念实验,计算的结合,加强了试题的综合性和思维的深度。怎样才能强化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做到应用时得心应手呢?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自己动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组成点一线一面相互贯通,纵横联系的网络,在比较中掌握知识在复习课本的基础上,应以每一族元素为一单元,以每族的典型元素为重点,抓住其不同价态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相互转化关系这条主线,将知识统摄整理,编织一张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网络,依靠知识结构去比较掌握典型代表物的典型性质。在复习时注意落实四种关系:(1)位、构、性的关系;(2)应用关系:即物质的结构、性质、制法、用途的关系;(3)同种元素各物  相似文献   

4.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内容中的重要部分。许多学生在复习时,常对其涉及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反应现象、制法用途等感到“碎、散、多、繁”,记忆困难,重点不易掌握。下面结合碱金属这一章谈谈复习方法。1、用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指导复习,按族系统熟练地掌握重点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碱金属在周期表中处在IA,最外层有1个电子,结构相似,推知其为强还原剂,可分别与非金属、H_2O、H~ 、ROH(醇)反应。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失去电子能力的趋势增强,所以从Li→Cs  相似文献   

5.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的重要内容。这部分知识多是叙述性的 ,学生在学习时普遍感到“碎、散、多、繁” ,难以记忆 ,重点不易掌握 ,在分析问题时不能迅速对相关知识进行联系和迁移。“3 X”这一新的高考模式下 ,将会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强调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而元素化合物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联系又较为密切。因此在教学中如何使学生对元素化合物知识深刻理解 ,统摄整理 ,有序贮存 ,灵活运用 ,就显得非常重要。以下就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谈些粗浅的认识和体会。一、理论指导 ,深化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虽然内容繁多 ,但其…  相似文献   

6.
学生在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时易产生两个感受:(1)知识零碎、易懂;(2)解决与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有关的冋题时易出现错误。在高二备考复习中运用单元分类教学法,通过对单元知识进行再加工、整合,帮助学生构建以分类为基础的单元知识结构体系,就能有效提升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或复习效率,本文主要以“金属及其化合物”为例,对高中化学单元分类教学目标的整合设计进行研究,以期为高中化学教学提供新的教学之法。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分析氧族元素是典型的一族非金属元素 ,编排在《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一章之后 ,是对“元素周期律”内容的应用和扩展 ,起着加深理解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知识的作用。本章包括氧族元素、硫及其化合物和环境保护三部分内容。教材介绍氧族元素性质相似性和递变性的同时 ,对硫及其化合物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 ,其间渗透环保知识。教材的这种安排主要体现以下两个特点 :①注重理论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这一特点揭示了由一般到个别的演绎认知规律 ,明示了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科学方法。基于这一点 ,教材围绕本章内容设置…  相似文献   

8.
无机化学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这部分内容:材料很多,涉及面广、分散、繁杂,教师感到难教,学生感到难记。 针对无机化学叙述材料部分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采用了能够体现总结归纳、高度集中、  相似文献   

9.
氧族元素一章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高考的热点。它包括三部分的知识,一是氧族元素的性质递变,二是氧族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三是硫酸工业和环境保护。近些年的高考试题非常注重对氧族元素知识的考查,以氧族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为依托,既与金属、非金属知识密切相联,又充分利用和不断丰富理论知识,如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  相似文献   

10.
学生学习元素化学的共同感觉是:头绪多,内容杂,难记,难用。改革旧的教学方法势在必行。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我们把一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作为一个整体,拉通安排,试行以学生为主的“大单元”教学法。现以“氮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为例谈谈基本做法和体会。“氮及其化合物”的内容包括:氮气、氨和铵盐、NO 和 NO_2、硝酸和硝酸盐等知识。教学的基本过程是,教学的任务下达给学生——读书自学,分组讨论,书面作业,教师  相似文献   

11.
元素与化合物教学(以下简称元素教学)是无机化学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也是无机化学教学的难点。之所以说是教学的难点,是因为该部分内容庞杂、零散.而且以叙述为主。教师在教学中若照本宣科,势必平淡,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听起来感到枯燥,难以掌握。因此,改革元素教学的教学方法是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笔者从多年的无机化学教学中体会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应用基础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元素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试从应用无机化学基础理论分析、归纳元素与化合物的性质入手,谈谈培  相似文献   

12.
无机化学元素部分的教学历来是无机化学课教学中的一个难题,常常是教者吃力听者乏味.究其原因主要有这样一些问题:一、内容庞杂,涉及的化学现象和各种化学反应式很多给系统记忆造成困难,使教师和学生都感到枯燥无味,杂乱无章.二、理论部分不能和元素部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理论和实践脱节,不能前后呼应,引不起元素部分的学习兴趣.三、课堂讲授长期形成一种模式,每种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都总是按存在——制备——性质——用途顺序进行,这样势必造成照本宣科,千篇一律,学生感到厌烦,教师觉得没劲,教学效果自然不好.四、实验课和理论课怎样紧密配合,尤其是如何应用实验手段来学好元素化学等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几年在元素部分的讲授中做了一些努力和探索,下面就谈谈我们的作法.  相似文献   

13.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知识构成的基础和骨架。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导出,是我们在对元素化合物知识感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发展,又要依赖于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扩展和深入。同时,化学实验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生动的再现和认识,化学计算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定量研究,化学用语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记载和描述。所以离开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其他化学知识将成为无源之水。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感到化学知识特别是元素化合物部分,内容繁、头绪多、易懂、好学、难记、难用,感到他们的思…  相似文献   

14.
卤族元素是高中阶段第一个全面研究非金属元素及其单质和化合物知识的单元,涉及的知识面广,反应方程式多,物质间的联系复杂。这部分知识学生常常觉得零碎、易懂难记。这种情况与学生对知识间的相互联系认识不够、没有形成整个知识结构有关。如何根据这部分知识内容的特点,指导学生建立有序引导回顾的知识结构,这无疑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影响后续非金属元素族的教学。为此,本文将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卤族元素”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构想1.教学构想图3.内容呈现:两条主线,一个核心。两条主线:以代表元素的单质和化合价的变化为…  相似文献   

15.
元素部分内容多、反应多、不易掌握,总结时应针对其特点,找出它的规律性,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本文仅以非金属元素总结为例,浅谈一下应当怎样学好这部分内容。一、及时进行阶段总结非金属元素中各族都有其特性,同时又具有共性。每学完一章(族)后,大家应对这一族元素及时进行小结,找出其一般性规律,熟记重要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并对这些性质作出理论解释。例如,当学完卤素一章后,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总结。1.单质参与反应的倾向单质参与反应的倾向取决于许多因素。当其形成离子型化合物时,  相似文献   

16.
变式教学在元素及其化合物中的应用十堰市卫校(442000)田家华无机化学教材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础知识繁多,若采用一般的“讲授法”进行教学,往往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泛味,我尝试在元素及其化合物教学中,采用“改变教材内容顺序,调整教学环节,并结合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17.
指导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几点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内容中的重要部分。学生学习时,常对其涉及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实验原理、化学方程式、用途、制法等感到“碎、散、多、繁”,枯燥无味、记忆困难、重点不易掌握。因此我们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学法指导。  相似文献   

18.
丁五洲 《新高考》2006,(12):23-27
卤族元素和氧族元素的有关知识依托于元素化合物,既可以考查化合物性质及其转化,又可以结合基本概念和理论、化学反应原理、化学实验等进行综合考查。此部分知识点较多,且相对零散,增加了复习的难度,如采用本文所介绍的主线复习法,则将使复习工作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9.
"氮族元素"一章内容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内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这部分内容存在的疑问较多,为便于同学们学习时掌握,笔者对教学过程中学生所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归纳分析.一、氮气有关疑难点分析1.N比P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为什么氮气却反而比白磷活泼性弱?答:根据元素周期律可知,氮元素的非金属性比磷元素强.而物质的活泼性与其分子内的  相似文献   

20.
一、物质结构知识的运用举例1.为什么第六周期诸元素的低氧化态化合物更为稳定?大家知道,在同一族中,诸元素的s电子对随原子序数的增加惰性逐渐增加,在第六周期中表现的特别明显。例如,价电子层结构为6s~2的ⅡB族单质Hg很难被氧化;ⅢA族的T1(Ⅰ)化合物比T1(Ⅲ)化合物来得稳定;ⅣA族的PbCl_4在-80℃时才能稳定存在,PbO_2具有很高的氧化性;ⅤA族的Bi(Ⅴ)化合物是有名的氧化剂。Bi、Pb高氧化态化合物都不稳定,而这些元素低氧化态化合物都稳定,其原因是在Hg(O)、T1(Ⅰ)、Pb(Ⅱ)和Bi(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