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浅谈民歌演唱技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丽 《文教资料》2007,(14):128-131
本文主要论述民歌演唱中寻求在气、声结合方面中、西唱法的共同之处。根据民歌的不同风格和特殊的用气技巧,对民歌演唱中有代表性的润腔唱法进行了举例说明。针对民歌演唱中吐字不清、咬字太死的问题,提出了运用高位置吟诵歌词以掌握良好的语感等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
改编《云南民歌》钢琴曲主要是以云南流传非常广泛的民歌为首要题材,然后作曲家再通过发挥聪明才智将这些民歌改编成钢琴曲。这些钢琴曲一般都具有短小、精细、清新和典雅的特点,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描述出云南人们的生活情景。本文主要通过写五首经过改编之后的云南民歌的曲式结构,提高听众对钢琴曲曲式结构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皖西民歌作为大别山民歌的重要分支,具有鲜明的音乐特色:不论是山歌、小调,还是号子、诵词,音乐的节奏和速度都比较自由;在调式使用方面,最常见的为五声徵调式,其次是五声羽调式,再次是五声宫调式,商调式使用较少,而角调式几乎没有,六声及七声调式也很少见;在音高变化和音量处理方面,皖西民歌的各个支系皆有不同。这种音乐本体特征的形成,主要是受皖西民歌发源地和主要流传地的地域特征影响。  相似文献   

4.
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我国各地都有着不同风格的民歌.文章中主要论述了我国山西地区民歌的发展历程、题材、体裁、及各地分布情况和地区色彩.介绍了山西民歌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5.
原生态民歌是处在生活状态中的、以生活为本源的、没经过专业发展的、原汁原味的民间歌唱艺术形式.原生态民歌的发展必须从源头上进行保护,切实遵循原生态民歌的创作和传播规律,并有所创新;同时,还要充分利用现代传媒的积极作用.不断挖掘其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6.
周惠 《学子》2013,(9):25
一、在"挖掘"上求深入,准确把握民歌中民族团结的因素要想发挥民歌优势,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应先吃透民歌,准确把握民歌中民族团结教育的因素,并且紧扣这些因素来教学,才是实现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目的的重要前提。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抓住以下两点。1.正确锁定民歌中民族团结教育因素中小学阶段的音乐课教材中的民歌虽以汉民歌居多,但  相似文献   

7.
周惠 《学子》2013,(8):25-25
一、在"挖掘"上求深入,准确把握民歌中民族团结的因素要想发挥民歌优势,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应先吃透民歌,准确把握民歌中民族团结教育的因素,并且紧扣这些因素来教学,才是实现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教育目的的重要前提。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以抓住以下两点。1.正确锁定民歌中民族团结教育因素中小学阶段的音乐课教材中的民歌虽以汉民歌居多,  相似文献   

8.
中原民歌崇实务,内蕴"土"的宽广、厚重和浑实;江南民歌尚玄虚,洋溢"水"的韵味,空灵清澈,委婉轻柔.不同区域的文化呈现不同的特征,民歌也不例外.中原黄土的地形地貌造就了民歌务实的"脊梁";地广人稀的状况蕴育了江南民歌"不实"的情思.中原以强大的社会道德意识为民歌烙下了传统文化的烙印;江南民俗的渲染下,民歌追求个人情感明显.中原的宗族传统和儒家哲思使民歌重事求实;江南的图腾崇拜引导民歌步入理想化和玄虚化.  相似文献   

9.
研究山西民歌的歌唱技巧,追寻和探索山西民歌唱法的规律,在于开拓山西民歌唱法的视野,增强山西民歌唱法的适应能力,从而形成以情带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演唱风格,把山西民歌文化带入了一个更新更高的领域。  相似文献   

10.
中华文化自古博大精深,多元且多样.其中民歌就是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所继承下来的一快瑰宝.每个时代的民歌,都表达着不同时代的情感体验.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传统民歌,是经过千锤百炼所留下来的民族优秀文化.中国是一个多民族所组成的文化大国,每个民族都具有着不同的文化底蕴、风俗、历史.学习传统民歌,可以让孩子们更快的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特点,也是了解中华文化不同形态的美的一种途径.将不同类型的传统民歌用孩子们喜于乐见的视角,传授给不同年级的学生们,这样才能更好地推进国民音乐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民歌是最古老的艺术艺术形式之一,源远流长,浩如烟海。它是经过世世代代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在劳动中集体创作,在实践中不断修改、提炼而流传于后世的。南阳民歌丰富多彩,故有“音乐之乡”之称。南阳民歌的调式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区域以及传统等特征,而且对于曲调的结构形式、风格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南阳民歌的调式属五声调式。其中也包括有五声性的四声、五声、六声和七声调式。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相关学术研究资料进行思考,发现音乐在横向流动的过程中会出现歌曲改编的行为。作曲家们会通过复调的应用将多种民歌改编成不同的钢琴曲,提升艺术表达的丰富性。当前,作曲家主要是借助对比复调以及支声复调等技法进行钢琴曲的改编,对旋律进行线条形式的润饰,这样能形成不同的旋律。为此,本文主要分析作曲家在将民歌改编为的钢琴曲的过程中常用的复调技法,对这些复调技法进行思考,以期对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歌,是我国辉煌灿烂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悠久的历史、众多的民族、广袤的土地,不同的地理环境、风俗习惯和方言使民歌汇成了浩瀚的海洋。各族人民在长期的演唱实践中,形成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的艺术表现特征。这就是以民族唱法为主体、以民族语言为基础、多种演唱声型各领风骚、多种演唱形式异彩纷呈,并与形体表演浑然一体的情、声、字、腔相映生辉的综合表演艺术。研究本民族民歌的这些表现特征,对于弘扬民族音乐文化,促进当代歌坛表演艺术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薛晖 《儿童音乐》2013,(9):54-55
例12: 《亚洲之声》由湖南省株洲市第五中学刘咏老师设计并执教。该课的主要教学目标为:了解日本音乐和朝鲜音乐的主要形式与特征,能背唱日本著名民歌《樱花》,并体会其独具特色的五声音阶的音调特征;了解印度尼西亚音乐的主要形式与特征,学唱《划船曲》;了解亚洲几个不同地区和国家音乐的主要特色,并能以歌唱和语言等形式作不同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关中是地理名词,也是历史、文化概念。与陕北民歌、陕南民歌不同,关中民歌具有较强的农耕文化特征。从审美角度来看,如果说艺术是走向人们内心深处的无孔之镜,那么民歌就是发抒内在感情的有情之声。关中民歌更像是汪洋恣肆的人生集合,其中蕴含的汽体、液体、固体和平地起爆的热能,其实都是民众智慧的隽永结晶。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民歌<茉莉花>为例,从地方的语言、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等因素来进行分析,从而总结出不同地域的不同的演唱风格特点.这些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茉莉花"为我们学习民歌演唱有着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紫阳县在明、清时代曾有大批外省人因各种原因落户入住.客民的迁入造成了不同地域文化的相互融合.本文探讨了明、清移民活动对紫阳民歌在文学和音乐两方面所造成的影响,以追溯紫阳民歌"北地南腔"、"南北融汇"特点的形成原因.上篇主要从歌词的相同或相似性上来分析论证移民活动对紫阳民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将民歌改编为合唱已经成为国内合唱创作及演出活动中比较主流的一种形态。将我国传统的原生态民歌素材与多声部合唱艺术结合起来,不仅能达到更好地传承民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而且能使原生态民歌更加丰富、更具艺术表现力。因此,在民歌改编合唱的过程中,必然要运用丰富的技法,使民歌具有合唱的特点,如和声、复调的运用,调性的变换,结构的扩充等,从而丰富民歌的音乐形象。本文基于刘晓耕的两首代表作品,论述民歌改编合唱的技法运用。  相似文献   

19.
江苏抗战民歌是江苏地区流传的以传统民歌曲调填入抗战唱词的民歌.在填词过程中,既有原样保持民歌曲调的抗战民歌,亦有对原民歌曲调进行变化的抗战民歌.其题材与体裁众多,在多种题材中反映抗战生活的多个侧面,在丰富的体裁中展现抗战音乐的不同形态.江苏抗战民歌在民众熟悉的曲调中融入抗战文化,实现了特殊历史条件下传统民歌的重塑;同时,将抗战的政治符号嵌入民歌,通过民歌的传唱来重构民众的政治文化,增强民众的革命认同感.  相似文献   

20.
民间歌曲歌词通俗,曲调优美,在人民大众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各地的民间音乐都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其风格、题材、曲调、演唱等方面都呈现出鲜明的多样性.本文主要以江苏民歌《拔根芦柴花》及贵州民歌《咕噜山歌》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创作背景、音乐风格以及在教学中的演唱体会,从多方位视角审视民间歌曲在民族声乐中的重要性,并为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