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安电话     
“小于,通信科给你们报道组专门安一部电话,你看安哪儿好?安什么样的?”政委张文品带着通信科薛参谋上楼来安电话。“就在这安个自动的吧!”小于道。“好!就安自动的,就安在这个桌子上。”薛参谋听到政委的指示,在一旁急忙道:“政委,现在通信科没有自动电话呀!”政委看了他一眼,果断地说,“没有就去买,款由旅里出。”随后,通信连一个战士不一会就买来一部自动电话。刚安好,张政委又上来了,他要看看安装的怎样,检验一下效果,还用宣传科的电话给报道组打了一下。可这两部电话竟是串联的,这怎么行?政委又把薛参谋叫上楼,…  相似文献   

2.
某油料仓库政委乔金平,一直对报道员十分关心,可在报道员中,却流传着一个他“三难报道员”的事儿。想听?下面听我—一道来——第一难:形不成事实不写稿去年9月中旬的一天,报道员李青兴冲冲地拿着一篇稿子找乔政委审阅。这是一篇报道部队开展“迎国庆演讲比赛”的消息。小李认为稿子写得不错,虽然活动到月底才搞,但迟早要搞,稿子写好寄走,先在编辑那儿排上号,请政委审稿也就是走走过场。可乔政委看完稿子后当时就给他上了一课:“迎国庆演讲比赛”是我们在国庆节期间开展的一项活动不假,现在活动还没搞你就把稿子拿出来了,这不…  相似文献   

3.
青蛙搬家记     
报道组成立的第三天,龚政委就过来看望我们。“嗯,环境还不错嘛!有什么困难没有?”“没啥困难,就是被它们搅得心烦。”河南籍战士小张用手一指窗外,快言快语地说。政委顺着小张手指的方向朝外观望了一阵,自言自语地说:“除了一个小池塘,再没有什么啦……”这时,一阵雨后清新湿润的风,裹挟着青蛙的大合唱飘了进来。龚政委恍然大悟,“是青蛙呀!这么大的声音别说学习,就连休息也困难呵!”政委走出房子来到塘边,扫了一眼足有一个篮球场大的水塘,露出一筹莫展的样子,“这还真成问题啦……小伙子们,你们头脑最好使,有什么办法…  相似文献   

4.
吉学同志觉得这张照片“不够满意,因此迟迟未发。”他这种能够“自我否定”的态度是对的,能够找出自己作品的不足,这本身就是一次提高和进步。我觉得此片“不满意”之处表现之一是五名全副武装的战士簇拥着一个小女孩过河似乎“小题大做”了,况且河水又是这么浅;其次,今天战士在此驻训,恰遏此景伸出援助之手,明天呢?明年呢?这样的题材也只是好人好事“级别”的,并不是新闻,再次是摄影语言过于平铺直叙。河水浅咱们表现河道宽行不?战士们的姿态也缺乏动感.  相似文献   

5.
干练、白净的高文苏,尽管已是“腕级”记者,却依然保持着多少年的谦逊,见了哪怕是一个初次相识的战士,也会露出和霭的微笑。但你若是以为这个“看上去没有什么”的人实际上“也不会有什么”,那就大错特错了。常常的,当别人豪言壮语地描绘将来如何如何的时候,他已经在不动声色地制造着一声又一声“惊雷”! 智慧而又勇敢,这便是高艾苏留给我的印象。 没有称号的勇士 如果高艾苏的那些经历和成绩发生在部队中某个人的身上,他会得到什么样的荣誉呢?也许会被授予称号?我常常这样想。当然,这并不是说他对自己立过7次功的荣誉感到不…  相似文献   

6.
某团报道员们都称团政委宇新华是“三员”政委,何为“三员”政委?——会议桌上的“传递员”年初,军区决定在该团召开“后勤工作现场会”,团召开党委会时,常委们谈到该团之所以有今天后勤工作的新局面,关键是曾被济南军区授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好干部”荣誉称号的副团长孙兆群拖着身上七块弹片兢兢业业工作起了作用。几年来,在他经手的几千万元的经费中,没有一分钱是人情发票。丰政委认为这是一条有新闻价值的线索,当即就把这一线索传递给新闻干事,并亲自组织采写,使稿件位支笔写出新天地》在《解放军报》、《前卫报》大篇幅…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大唐开国皇帝李渊出生于陇西,举旗于太原,建都于长安。可山西省运城河津市僧楼镇李家堡的李怀俊先生2006年却发表高论——唐高祖李渊是河津僧楼李家堡李氏始迁祖。2009年9月,李怀俊又将他的论点发展到极致,连李家堡所在的僧楼镇也成了“大唐发祥重镇”,并主编出版了《大唐发祥重镇——僧楼》一书。  相似文献   

8.
拍照     
集团军搞摄影的刘干事,接到画报社一个电话,让他去B团拍摄两张“老典型”爱兵本色不褪的照片。“老典型”已由过去的指导员,晋升为现在的副政委。刘干事到团后,看上午的光线很好,便让政治处主任马上找几名战士来,想在办公楼前的操场上给副政委和来配合的战士拍上两张。正在办公的李政委听到外面有说话声,近窗一看。见军里搞新闻的刘干事来了,与副政委、主任一起不知策划什么。政委是团里的党委书记,两名政工领导都在,自己不露面怎么行。政委出来了,主任、副政委立马邀请政委一同参加。不知谁报告了王团长。王团长气哼哼地来到操…  相似文献   

9.
大凡和他打过交道的报道员都说他像个“书生”,话语不多,温文尔雅,好一副“书生”模样。其实他就是个“书生”。从入伍后当文书,到现在当政委,和文字打了几十年的交道,还在《半月谈》上高谈阔论过一番哩。大凡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有“招数”,要不然,他上任后能把过去年年都跟在人家后头的报道工作摆弄得连续三年被省军区、军分区评为先进单位?所以您可别小看了这“一介书生”。他能把每个报道员的劲头都鼓得足足的,每根神经都绷得紧紧的,生怕哪条好线索从身边滑过去跑了,那多对不起咱“书生”政委呀。“书生”自有“书生”的脾气。…  相似文献   

10.
灵魂又会怎样呢?手头就有这样一个材料:1993年,在长春某大酒店,6位俊男靓女与一位解放军战士同时就餐,由于解放军战士一脸“大兵相”,花钱也不大方,便惹来了一阵阵嘲笑甚至污辱。那6位美则美矣,然则他们嘲笑“最可爱的人”时,张张美丽  相似文献   

11.
济南军区某仓库政委原华,到任前一直从干部科干事干到科长,对干部工作轻车熟路,而对报道工作却是个的的确确的“门外汉”。在机关时常同笔者开玩笑:“又到哪个单位去‘吹’了”?于是,他笑我也笑,因为我知道他的玩笑并无他意,更知道在几次研究干部提职会上,他都为新闻干部尽力,并向领导建议,搞新闻报道工作实在太辛苦,在提拔使用上要优先考虑新闻干事。后来原科长当了政委,我还挺为难,一名新闻报道行业的“门外汉”,能否重视支持报道工作?事实证明,我的担心纯属多余,更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个“行人”,竟有一双敏锐的“…  相似文献   

12.
题目写得甜蜜蜜,其实是他太痴迷。痴迷谁?新闻:谁痴迷?两杠三星的长垣县人武部政委赵丙元。读者您说说,他一个人武部政委,抓抓民兵、抓抓征兵就行了,可他倒好,常“大言不惭”地说:“工作出报道,报道促工作”。一套一套的,没治了。27年前,他还不够应征的年龄,就抱着一大堆批满“优秀”的作文本死磨硬缠着接兵干部,扬言“要到部队长才干”,非要人家收他到军营。当时的接兵干部看这“小孩”字写得不错,文章也“马马虎虎”,条件一松,他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嘎子兵”。看接兵干部对他挺“感冒”,这小孩干脆显山露水,当面背…  相似文献   

13.
(一)1993年10月,一位初学报道工作的战士小张,找到我抱怨说:“不认识编辑就是上不了稿,真没办法,要是像你认识那么多编辑就好啦。”我问他“因何发这样的感慨?”他说“7月初,我团战士柳青在长途汽车上抓住了七个掏包歹徒,这么好的新闻,我邮给了六家报纸,居然一家都没用,你说这不是因为没关系么?”原来,小张是在8月初投的稿,他只是简单地写了一下抓歹徒的过程和结果。我给他解释说,别怨天尤人,你这篇稿子写作质量还有待提高,本来抓歹徒的事迹就经常见诸报端,你又把它变成了“旧闻”,当然见报的可能性就小了。并不是编辑…  相似文献   

14.
《优秀士兵剪影》专栏,是本报继《连队新闻》、《基层人物风采》之后,新开辟的又一个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战士的专栏。尽管这个专栏在版面上不很显眼,在读者中却引起很大反响。许多读者来信赞扬她是“了解连队战士火热生活的一个窗口”,“是最受基层官兵欢迎的栏目之一”。回顾开办这一专栏的前前后后,我们的体会集中到一点,就是要满腔热情地为“小人物”立传。贴近性——让“小人物”登上“大雅之堂”军报的三版是“政治·基层·社会”版,信息量大,指导性强,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过去,尽管编辑部十分注意让三版贴近基层…  相似文献   

15.
“格子里面知识无穷,乐趣无穷,常‘爬格子’不仅能丰富自己,而且能指导工作……”这是成都军区通信团政委王国忠的经验之谈。他凭着挤时间“爬格子”的这股热情,先后在《解放军报》、《战旗报》等报刊发表新闻作品170余篇。在他的带动下,团队新闻报道工作连续8年名列前茅。从报遇员到团政要谈起新闻报道,王政委无不感唱:“我这个政委是业余时间从‘格子田’里‘爬’出来的。”他当新战士的时候,有一次,觉得班长的带兵方法不对,当时想说又怕说。于是,便写了一篇《班长请你别那样》的读者来信,寄给《战旗报》,很快被刊用了。从此…  相似文献   

16.
李敖来过了。引起的那么一点响动已经平息,我们这里一切又复归往日的平常。回到台北的他却继续过他那种“宁鸣而死,不默而生”的生活去了。马不停蹄,他立即开始了他的新节目:宣称要竞选台北市市长。不管我们怎样看待他的“鸣”:是“战士”之鸣也罢,是“政客”之鸣也罢,是“戏子”之鸣也罢……反正  相似文献   

17.
“为什么往年稿子写得不少,见报的却不多?”年初,兰空某训练基地政治处宣传股在对往年新闻报道工作进行“回头看”过程中,针对性提出了“不过‘三关’不投稿”的要求,确保了较高的中稿率。一是严把质量关,稿件寄出前必须经过宣传股长、政治处主任和政委审核把关,确保稿件的高质量和真实性;二是严把时效关,  相似文献   

18.
有人曾说钟守军有“特异功能”,无论走到哪里,都能呼啦啦地打开局面.不信,你看:他当战士报道员,部队驻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更谈不上是报社的什么“关系户”,而他的稿子却能一次又一次地在报纸上露面,他也被中国摄影家协会吸收为会员.说他是文人吧,部队又连年树他为军事训练标兵.1970年初,他担任了由18名战士组成的火箭筒班班长,担负火箭筒训练试点任务,多次在军事比赛中夺魁.年底,该班被部队树为军事训练标兵班,他也当之无愧地成为部队的“标兵班长”.  相似文献   

19.
连续三年被上级评为新闻报道先进单位的某仓库,流传着这样几则库领导关心新闻报道的故事。颜政委送邮票说起送邮票,这还要追溯到1994年初政委颜廷贵刚到仓库报到时,为战士送的第一件“礼物”。颜政委到仓库任职的第二天晚上就“拜访”了报道组,一进门,就对报道员小李说:“这则元邮票是我送给你的,希望你的稿子别寄不到报社就被退回来了……”小李莫名其妙地接过邮票,政委怎么会知道邮局退稿的事呢?后来,小李从张干事那里才得到了谜底,原来,颜政委刚到仓库的第一天晚上就去报道组了解情况,还未进门就听到报道员小李说:张平事,…  相似文献   

20.
真正的老师     
自从几十篇稿件见报后,自己便有了什么“秀才”、“笔杆子”等雅号,不少学员前来向我请教写作技巧,并尊称“老师”,让我很难为情。压根没想到我一个不足两年兵龄的普通战士,居然会成了军校大学生的老师,心中那股兴奋劲就甭提了。直到有一天,学员队孙教导员带着几个学员一起邀请我到他们队为新学员们讲一堂新闻写作课,我这才慌了手脚。讲新闻写作课对我来说还是大姑娘上轿——头一回,我哭丧着脸去找政委,寻找救策。政委听完我的话后,微笑着问我:“小王,你能在短时间内发那么多稿件,靠的是什么?”“全靠《新闻与成才》的启发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