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基于GIS和遥感技术,提取出1990、2000和2010年锦州—葫芦岛沿海地区的景观类型图,分析其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并通过定量化得出的锦州—葫芦岛沿海地区景观类型单位面积生态价值表,计算出1990—2010年锦州—葫芦岛沿海地区不同类型景观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表明:锦州—葫芦岛沿海地区景观总面积呈增长趋势;面积变化最大的景观类型是建设用地和水域,建设用地在20年里增加了272.2km2,而水域在20年里减少了159.4km2,耕地、林地、草地的面积变化量其次,呈递减趋势;景观格局的转变类型主要为:水域、耕地、海洋、草地转为建设用地,以及水域、林地转为耕地.非建设用地,特别是水域的大幅度减少,导致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下降趋势明显,这将给该地区带来一系列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城市管理者需要加强用地平衡和规划布局管理,智慧地配置景观资源,景观格局优化研究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
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从2004年的中巴资源卫星影像中提取贵阳水源地三大水库水源涵养地作为研究区域,采用景观指数法进行水源地土地覆被格局现状研究。结果表明:以三大水库为中心的水源涵养地总面积为127584.63hm;旱地、水田和建设用地三种受人类生产活动影响严重的用地类型占研究总面积的59.91%,而林地和灌草地占33.71%,若单独考虑林地,则仅占总面积的22.60%,斑块大小上仅具有相对较大的,平均斑块面积为4.49hm;旱地具有最高优势度,是人类生产活动导致大斑块耕作所致;综上所述,林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具有一定难度;灌草地破碎化严重,斑块数量多,平均斑块面积不大,可以考虑对灌草地的林地化改造,部分实现原有林地的连接,扩大林地面积。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横断山区地形起伏度与人口和经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形起伏度是影响山区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以横断山区大尺度ASTER GDEM为数据源,基于GIS的窗口递增分析原理,采用均值变点法科学分析平均地形起伏度的最佳统计面积并对其进行分级和相关性分析,得出实验区最佳分析窗口面积为0。202 5 km2,省域之间地形起伏度差异明显,省内差异不明显,相关性较高。同时,采用空间分析技术、统计学方法以及PCA排序法,分析地形起伏度与人口、经济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地形起伏度的增大,人口密度逐渐降低,当达到3。7以后人口密度趋于一个固定值;地形起伏度与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的负相关性最大,与城镇化率的负相关性较小,与人均GDP的负相关性最小。  相似文献   

4.
以安徽省宿州市为研究对象,分别从Landsat TM/ETM+和Landsat 8遥感影像提取1987年、2000年、2005年和2013年四个时期的土地利用信息,每个时相的遥感影像分为建设用地、林地、水体和耕地四类,从城市建设用地扩展速度、扩展强度、分形维数、稳定性指数、城市扩展弹性系数、城市扩展方向等方面详细分析了26年来宿州市城市扩展的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宿州市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一直持续增加,扩展速度进一步加快,扩展强度也进一步增强.1987—2013年,建设用地面积净增50.67km2,扩展速度为5.18%,扩展强度为1.63.城市空间格局由填充式逐渐向外延式转变(即由老城区向外延伸扩展),主要向南、北、东南和西北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采用极差标准化方法消除由于时相差异造成遥感影像获取地表温度值的不可比性;用2km格网内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所占的面积比例表征土地利用格局,以中国哈尔滨市为例,研究城市热场分布的空间格局、时空变化规律,探讨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格局对城市热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哈尔滨市建成区存在显著的热岛效应并呈增强态势、市区总体地表温度升高。各用地类型随面积比例的升高平均地表温度相互间差异变小,建设用地对热岛效应的作用增强,水体缓解热岛效应的作用减弱,热环境的空间差异性变得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土地利用产生了巨大的变化,造成城市整体格局和环境质量受到影响。文章以南京仙林新市区为案例区,利用2003年和2009年两期遥感解译数据,借助GIS空间分析功能,从三个方面定量分析了六年间南京仙林新市区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三个指标分别是:土地利用变化的幅度与速度、土地利用程度以及土地类型转化方向。结果表明:六年内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十分明显,其中,耕地受人为影响变化较大,55.6%的面积消失;水塘以数量丧失为基本特征;建筑用地、未利用地、绿地、自然林地、道路面积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未利用地的增长速率最快。从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变化来看,耕地的转出率较高,主要转变为自然林地、建筑用地和道路。  相似文献   

7.
以福建省沿海城市宁德市为研究对象,选取高程、坡向、坡度、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水域缓冲区6个指标作为评价要素,采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加权叠加法进行生态敏感性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水域缓冲区为宁德市生态敏感性最大影响因子,高程为宁德市生态敏感性最小影响因子。极敏感区占宁德市总面积的8.72%,高度敏感区占总面积的22.61%,中度敏感区占总面积的37.07%,轻度敏感区占总面积的22.41%,极轻敏感区占总面积的9.18%。整体来看,空间分布大致呈现西北向东南逐步递减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大方县退耕还林前后植被恢复变化状况来评价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效果,以2000年和2010年landsatTM影像为数据源,借助ARCGIS和ERDAS平台,对该县退耕还林以来的植被覆盖度、植被类型变化、不同坡度植被恢复情况以及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2000年,2010年低等盖度植被覆盖度面积大幅减少,中等盖度以上的植被覆盖度面积大幅增加;耕地主要转变为林地、草地和园地,其中林地面积增加最为显著;以上坡度范围林地面积比例由2000年的18.67%提高到2010年的25.85%;大方县生态环境指数提高了0.0443,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改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为掌握大方县退耕还林前后植被恢复变化状况来评价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效果,以2000年和2010年landsat TM影像为数据源,借助ARCGIS和ERDAS平台,对该县退耕还林以来的植被覆盖度、植被类型变化、不同坡度植被恢复情况以及生态环境质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相较于2000年,2010年低等盖度植被覆盖度面积大幅减少,中等盖度以上的植被覆盖度面积大幅增加;耕地主要转变为林地、草地和园地,其中林地面积增加最为显著;以上坡度范围林地面积比例由2000年的18.67%提高到2010年的25.85%;大方县生态环境指数提高了0.0443,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改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选用气温、湿度、风速、日照时数、降水量、海拔6个因子,构建巴南区避暑气候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利用Arcgis的栅格计算器功能加权叠加进行适宜性综合得分.在此基础上,采用相关规划衔接法,通过ArcGIS手段扣除不具备用地条件和受资源环境限制等不适宜建设避暑地产区域后,得到避暑地产可供开发区域并进行布局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巴南区适宜避暑气候资源总面积为6853.79 km2.(2)适宜进行避暑地产可供开发面积为2190.53公顷,涉及跳石镇、石滩镇、石龙镇、接龙镇、安澜镇、南彭街、麻柳镇、双河口8个乡镇.(3)综合可供开发区域总量和地块集聚度两个因素,跳石镇、石滩镇、石龙镇、安澜镇、接龙镇更适宜布局避暑地产.  相似文献   

11.
构建生态网络能够促进区域生物流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以嘉鱼县为研究对象,运用MSPA分析法、景观连通性提取生态源地,通过空间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综合阻力面,基于电路理论提取生态廊道、生态夹点和障碍点,构建研究区生态网络。结果表明:共提取生态源地面积230.33 km2(占研究区总面积的22.59%),生态廊道30条,生态夹点23个,障碍点16个。其中,面积较大的源地斑块多分布在水体区域,而中部和西南区域较为分散,生态廊道分布不均且跨度较大。在后期城市生态建设中,可结合生态夹点、障碍点的位置进行城市绿地增设和障碍区修复,提高研究区生态网络连通性,促进区域生物流动。  相似文献   

12.
巴盟地处我国北部边疆,位于内蒙古高原的西部,面积约65551平方公里。地形简单,分为三部分:北部高平原,面积30600多平方公里,占全盟面积的46.7%;中部阴山山脉丘陵,自东绵延至西,面积约19100平方公里,占全盟总面积的29.1%;南部河套平原,是一由西南向东北微微倾斜的陷落地堑盆地,面积约15900平方公里,占全盟面积的24.2%。由于巴盟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每年大部分时间受极地气团的影响,气候属于中温带大陆性气候,热量充足而降水稀少。巴盟地区太阳辐射强烈,年均太阳辐射总量在6278.25—6603.04兆焦耳/  相似文献   

13.
湖泊型流域在长江流域的面积占比超30%,其生态用地的变化对长江水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基于长江水系229个湖泊型流域1980-2015年7期土地利用数据,采用生态用地面积及其占比、改进的综合动态度、转移矩阵和空间运算等方法,分析近几十年长江水系湖泊型流域生态用地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湖泊型流域生态用地变化呈现...  相似文献   

14.
云南地处内陆高原山地,是我国湖泊集中分布的省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全省湖泊水面积约160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0.28‰,集水面积9000km~2,占全省总面积的2.31‰,总蓄水量288多亿立方米。主要集中分布在滇中和滇西地区,以中小型淡水湖泊为主,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兼有灌溉、供水、航运和发展水产之利,是极其宝贵的自然资源。历史上从来就是人民经济繁荣、文化进步的摇蓝,是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01-2015年的MODIS NDVI数据和同期气象数据,分别在年际和月际尺度上分析林地、草地、耕地和其他用地NDVI的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内蒙古地区的NDVI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总体呈现由东到西递减的特征;2)内蒙古地区NDVI整体呈增长趋势,增长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耕地、草地、林地和其他用地;3)近15年中,内蒙古地区整体呈现降水增多的趋势,温度变化不明显;4)年际尺度上,降水对内蒙古地区NDVI年际变化起决定作用;5)月际尺度上,年内植被NDVI变化受降水和温度的共同影响,草地和耕地NDVI对降水和温度的响应均存在时滞效应,而林地和其他用地仅对温度的响应有一定的时滞性。  相似文献   

16.
元江是云南省境内一个总面积2858平方千米,1991年末人口17.7万多人的山区多民族聚居的县份,其中山区占总面积的96%,坝区只占总面积的4%。这里土地宽广,呈立体型气候,海拔900米以下的炎热河谷地带,土地面积75万多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8.2%,其中耕地近6.3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29.5%,是有名的“天然温室”。在元江县境内,各种动植物资源、矿产资源、水利资源、热土资源、地热资源都很丰富。从很早的年代开始,哈尼、彝、傣、白、拉祜、苗、回等少数民族和汉族人民就居住和劳作在这片土地上。新中国成立以来,元江县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1980年以前,由于生产中各种资源的自然组合不合理的状况未得到根本的改变,加之历史的原因造成这里生产条件差,经济、文化落后,因而在全国比较,属于较贫困的县份。  相似文献   

17.
近10年新疆不同程度盐渍化耕地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新疆各地级行政区为研究单元,运用地统计学中的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土地利用动态度对新疆近10年不同程度盐渍化耕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5年,新疆灌区盐渍化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32.07%;2014年,新疆灌区盐渍化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37.72%。研究期内,新疆盐渍化耕地面积有所增加,但多集中于新垦区,老灌区经过改良治理,盐渍化危害程度明显减弱,盐渍化耕地大都呈现稳定脱盐趋势。2)新疆各地区盐渍化耕地在结构上和数量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南疆的中度和重度盐渍化耕地比例高于北疆地区,是新疆盐渍化治理的重点区域;巴州和喀什盐渍化耕地面积占比超过50%,而乌鲁木齐和伊犁地区盐渍化耕地面积占比低于10%。3)新疆各地区盐渍化耕地变化活跃程度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除克拉玛依外,其余各地区综合动态度均为正值,其中,综合利用动态度高、盐渍化耕地面积快速增长的热点地区主要集中在南疆,包括克州、巴州和喀什地区。  相似文献   

18.
在乡村人口收缩背景下,部分地区村庄用地规模持续增长。为研究这一现象,以经济发达的江苏省常熟市为例,基于2009-2013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结合多时相高清卫星影像识别村庄用地类型,阐释村庄用地的演变特征,并从土地供需角度探究村庄用地持续扩张的机制。将村庄用地划分为村庄商服住宅用地、村庄工业用地和其他村庄用地3类。分析结果表明:1)2009-2013年,常熟市村庄工业用地净增量占比53.92%,是乡村空间扩展的主要原因,商服住宅用地净增量占17.88%,且以住宅用地的增长为主;2)常熟市村庄住宅用地持续增长主要源于地方政府对农村社区建设用地补偿过量,村庄工业用地的快速扩张则主要源于乡村工业化的持续推进、企业生产利益追逐及地方政府对财税和经济增长的追求。乡村价值回归提升趋势下,人口收缩的乡村发展转型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势在必行。乡村生活空间合理集中化、生产空间进一步集约化、保留和改善生态空间,从而实现乡村“三生一体”。  相似文献   

19.
选取南平市政和县为研究对象进行生态敏感性分析,共选取6个评价因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将生态敏感性分为5个等级;运用GIS技术的空间分析方法结合AHP层次分析法,得到政和县综合生态敏感性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政和县整体以中、高度生态敏感性为主,整体呈现出较高生态敏感性,其中中度敏感区占县域面积的26.32%,高度敏感区占30.74%,极度生态敏感区占20.33%;轻度敏感区较为集中,主要分布在县域内西部,占县域面积的15.03%。结合政和县现状,针对不同区域的生态敏感性提出相应策略,为政和县生态环境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亚洲小车蝗的空间分布,以及在不同尺度上影响其分布的生境因子。基于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镶黄旗敖包音高勒调查和实测的亚洲小车蝗密度与生境条件数据,获得研究区蝗虫生境适宜性评分值(S值)的空间分布图。对整个研究区的S值和相关生境变量分别进行Morans' I空间自相关分析、融合Moran's I空间自相关尺度图的尺度方差分析、小波分析、或空隙度分析,以识别其等级结构和特征尺度。结果表明,亚洲小车蝗在<0.3 km、<0.7~1.0 km和<1.9 km这3个尺度域上出现斑块化分布。这是不同尺度上相关生境因子共同作用的结果。植被类型和植被盖度对蝗虫在这3个尺度域上的分布均有影响;坡度、坡向和地形湿度指数对蝗虫在中小尺度域上的分布有影响;高程对蝗虫在中大尺度域上的分布有影响;土壤沙粒含量、pH、有机质含量和植物叶片含氮量对蝗虫在中尺度域上的分布有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