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近年来,网络直播异常火爆,其凭借低门槛低难度的技术优势和对观众心理需求的满足收获大批用户.本文试从网络直播受众的心理特征进行分析,探究移动端泛娱乐化类网络直播的火爆原因,促进观众理性认识网络直播并正视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推进网络直播给受众与社会带来更多积极性的能量,实现良性、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2.
网络直播是互联网技术和资本力量双重作用下产生的景观,其作为一种新兴网络传播模式和视觉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网民的青睐。尤其是受到疫情的影响,网络直播带货更是2020年的最大"风口"。本文基于德波的景观社会的理论视角,探讨以网络直播为代表的新媒介形态作为一种景观呈现形式,如何加剧了景观的弥散与渗透,其火爆背后的表层和深层逻辑如何,技术支撑和资本运作下网络直播如何塑造景观以"迷惑"受众产生消费。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6,(16):54-58
媒介的发展触发网络直播从重大事件的报道向普通受众的转型,这具有耐人寻味的联系,其背后隐藏着极为复杂的文化及心理现象。有研究发现,网络直播由公共空间向私人领域的转向,既有文化学上的自我形象构建、形塑认同的驱动,也体现在人们对窥视欲的满足、象征性移植以及性驱动力等复杂的心理逻辑现象。事实上,普通受众的网络直播存在一定的社会结构中,并存商品利益与精神满足的二元对立,这两种力量的冲突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方向,两者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为此,必须让网络直播回归现实,反映客观需要,并最终超越客观,以更宏观的视野来进行解读,并由此启发受众以更客观、真实、理性的心态来面对网络直播。  相似文献   

4.
近来,网络直播备受关注,有人称2016年是"中国网络直播元年",国家、各互联网巨头、社会及其个人纷纷置身于网络直播中,秀场、体育、电竞、电商等各类直播形态层出不穷。因此,让人不禁要问,为什么网络直播会这么火爆呢?本文试图从社会环境、网络直播特点和观众心理等方面去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消费时代,电视文化在消费文化的语境中蓬勃发展,其自身也成为了一种消费文化的一部分。消费时代下的电视文化是一种快感文化,观众观看电视是为了获得愉悦和刺激。电视"真人秀"《奔跑吧兄弟》作为一种具备了故事性以及游戏性、刺激性和诱惑性的节目形态,建构起消费时代典型的电视文化快感。本文以当下热播真人秀节目《奔跑吧,兄弟》为例,通过分析节目中快感的来源,受众对快感的需求以及快感的类型,从而对消费时代下电视文化的特性有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周春林 《视听》2016,(12):93-94
在直播热之下,"商品拜物教"思潮的流行、消遣性心理与畅享身体消费带来的快感是受众的鲜明特征。人们在观看网络直播中消沉于虚幻的精神满足中,并失去理性思考,产生了严重的精神危机。  相似文献   

7.
严凌辰 《新闻传播》2021,(7):113-114
网络直播节目是随着社会科技发展而产生的新型节目形式,网络直播节目与受众间有更加高效的互动性,更具亲民性也更加碎片化。总的来讲网络直播节目的出现改变了过去传统的录播节目形式以及电视直播形式,其优缺点也十分明显。而网络直播节目的主要艺术形式对受众的心理感官存在影响,如何更好地利用视听语言等艺术手段给予受众更好的观感是当前网络直播所面临的问题。本文主要就网络直播节目的特点展开讨论,并阐述网络直播节目艺术呈现形式对受众心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主客观角度下体育比赛解说评论的句型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机前的观众所获得的体育比赛的信息基本上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电视画面传递出来的信息,二是体育解说评论员的解说评论所传递出来的信息。电视受众接收信息的方式不同于广播的解说评论和网络上的文字直播,后两者接受的途径是单一的,要么通过听觉,要么通过视觉,而电视的受众则是通过视觉和听觉来获得相关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发言平台的大众化,吐槽文化对年轻受众产生了较大影响。以吐槽文化为特色的的脱口秀节目应运而生。《吐槽大会》紧扣当下网络流行的"吐槽文化",迎合了年轻受众的表达习惯,每期节目都获得了接近1亿的点击量。本文以《吐槽大会》为例浅析吐槽文化对网络脱口秀节目的影响和吐槽文化在生活中的起到的作用。通过分析吐槽文化背后的文化背景探究吐槽的本质。  相似文献   

10.
"央视新闻"微博作为国家级媒体在新媒体的传播平台,具有互动性、开放性和权威性的特征,在发布国内外重大新闻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设备的增多,网络直播逐渐成为新媒体新闻报道的一种方式,"央视新闻"微博在运用直播方面也有了不少实践.与传统的新闻报道方式相比,网络直播具有实时性、互动性和通俗化的特点,能够给受众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在新闻报道中利用直播技术,提高了报道的时效性,丰富了报道内容,拉近了观众与事实真相、新闻人物的距离,满足了新媒体时代受众对信息的最大化需求.  相似文献   

11.
胡雪瑾 《东南传播》2024,(2):137-139
视觉传播重构了网络传播语境,视觉引流成为支撑网络媒体盈利的主要途径,由网络视觉传播失范所带来的伦理失范、价值观冲突和文化休克,引发了视觉色情、视觉暴力、视觉欺诈、直播翻车、视频盗版、侵权等一系列问题。建构视觉媒介话语空间的网络伦理秩序是使网络社会溯本清源,进行网络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本文从视觉人类学的研究视角对网络视觉化表达、传播媒介与受众的互动关系、传播组织结构三个向度思考网络伦理的建构,提出受众逐渐从制度化约束向自觉化约束演进的网络伦理建构路径。  相似文献   

12.
在网络直播带货与人们生活日益关系密切的背景下,研究网络直播带货这一空间实践的价值对于各方理性参与其过程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从意义迁移视角出发,运用价值论的相关理论,来明确网络直播带货对观众、对媒介以及对社会有怎样的意义与价值。研究发现,商品的“名人”意义形成之后,可以加深观众的信赖,从而更好地完成意义获取过程,意义在传递时经过媒介的润色与加工,在社会大背景下其社会意义也发生了更迭。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新兴的互联网视频播放模式,弹幕视频在中国互联网已经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广泛关注。而弹幕文化少有人加以深究其背后的意义生产机制以及文化现象。弹幕是怎么激发网友的快感?弹幕是怎么生产意义的?搞清楚这些问题,有助于梳理当今的影视文化以及观众的接受反应。本文以传播学以及结构主义叙事学为理论支撑来探讨弹幕的意义生产,从而分析弹幕给受众带来的影响。随着诸如Ac Fun(A站)、哔哩哔哩(B站)等弹幕网站的势力不断壮大,热衷于弹幕的中国网民已从早先的"御宅族"逐渐扩展到了其他的青年网络群体。至此,弹幕视频的意义已不再局限于一种形式上打破传统的在线视频点播网站,从文化研究的角度上来看,弹幕视频开始呈现出了一种"青年亚文化"的图景。本文将从"弹幕是什么?"、"弹幕的意义生产"、"弹幕的快感生产"三方面来着手分析弹幕。本文认为,弹幕视频的出现是一种后现代的狂欢,是受众对于传统霸权的反抗以及解构。弹幕的出现可能会改变未来的媒介格局。  相似文献   

14.
曾捷 《东南传播》2016,(8):108-111
广播新闻直播在传统意义上只是属于声音的传播,互联网平台直播属于的是视觉传播的。广播在传统的媒介环境下实现视频的直播是不可能出现的,但是随着互联网移动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互联网直播平台这样的发展新鲜事物,在媒介日趋融合的今天,二者之间可以实现融合,并实现媒介发展的新的突破。本论文研究的问题在于网络视频直播对传统广播直播的冲击与挑战,在网络视频的直播环境下,推动广播直播的新的发展和创新,这里面的优势在于其突破了原有视觉的维度,同时转变成以网红和明星模式为核心的新闻主持,把两个媒介的巨大受众实现汇聚和消融,最后就是广播新闻直播样式的改变与创新,让广播主持人更加的形象具体,让听众更加直观地接受全面最快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2020年,受疫情影响,博物馆观众服务和文化传播方式发生重大改变,网络直播成为博物馆探索实践的新方式。故宫博物院在2020年举办了十余场网络直播,吸引了数亿观众在云端"相会",共赏故宫博物院历史文化和紫禁城四时美景,引发强烈反响。从故宫博物院2020年网络直播活动可以管窥博物馆直播的发展方向,为博物馆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更好地进行文化传播、观众服务提供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网络直播的崛起,导致网络主播和受众心理问题的出现,从社会心理学视角来看,主播和受众各自呈现出不同的心理形态。其主播心理表征为个性的张扬、对名利的渴求和无聊消遣心理的排解三个特征。其受众心理表现为三方面的诉求:盲目从众的群体性、窥视隐私的猎奇性、过度消费的支配欲。两者的心理调整,主播加强自律,提升内守和操持,受者必须洁身自好,提高修养。同时,政府部门要多管齐下,加强对网络直播环境的治理和监管力度。  相似文献   

17.
王树菲 《东南传播》2016,(5):132-135
中国电视剧中的"霸道总裁"人物形象是消费文化时代下的产物,也是客观现实在媒介的主观反映。本文根据电视剧叙事内容的时间相应把"霸道总裁"人物形象分为三种,分别反映了"霸道总裁"在电视剧中典型的视觉形象表现。再从人物类型、情节类型、叙事结构具体地分析《杉杉来了》,并从中总结出中国电视剧中"霸道总裁"形象呈现的一般模式。通过研究个案到一般,发现"霸道总裁"的形象刺激女性受众视觉快感与偏好式地接受形象消费,反映其对以男性为中心意识的社会性别秩序的认同与接受。  相似文献   

18.
林亦雯 《东南传播》2013,(4):108-109
广告营销通过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来达到营销目的。现代社会广告信息越来越多,对广告受众的注意力争夺也越来越激烈。而注意其实是人的一种心理状态。那么,在广告的说服性传播艺术中,视觉形象究竟要如何来获取受众的注意力?本文通过研究受众的视觉心理,提出了广告设计,特别是电视媒体广告设计中可能获取观众注意力的重要手段。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逐步地发生变化,作为广告从业者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创新才能有更好的艺术品呈现。  相似文献   

19.
在《创造营2020》成团之夜直播当中,腾讯视频开设三路直播窗口,供观众选择切换观看.其中,舞台台口备战机位的直播引发了观看者的热烈讨论,直播不仅促使观众产生超越舞台本身的兴趣,还贡献了大量节目宣传物料.这次直播是腾讯视频采用周边直播为主直播引流的一次有效尝试.本文将从传播效果、受众心理、制作经验等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试论户外真人秀节目中的快感文化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洁琼 《今传媒》2016,(10):88-89
近几年的户外真人秀节目数量逐渐增加,形式花样翻新,节目中对嘉宾生活的展示、轻松的游戏设置等内容为受众提供娱乐享受,满足受众窥视、游戏和狂欢的快感。但其霸屏之势以及对社会、受众产生的影响,使我们不得不认审视这一电视文本。文章借助相关大众文化理论,从窥视的快感、游戏的快感和狂欢的快感三个层面,分析户外真人秀节目如何为受众提供快感,并反思其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的缺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