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
监控摄像机拍摄得到的二维码图像会产生畸变,进行二维码识别时,如采用单纯的Harris角点检测算法检测二维码图像的4个顶点,存在运算量大、识别效率低的缺陷,不适合在线实时二维码检测场景。提出了一种改进的Harris角点检测方法,先将二维码图像灰度化,再基于Harris算法逐行扫描获取畸变二维码的4个顶点,以缩小对初始二维码图像识别的操作范围。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大大降低二维码图像识别的运算量。  相似文献   

2.
随着二维码的广泛应用,图像识别技术在二维码的识别中会使用的越来越多.本文简要介绍了QR二维码的特性和符号结构,详细分析了采用图像处理方法识别QR码的整个过程,并将双线性映射方法应用于图像校正,最后给出了解码的具体步骤.  相似文献   

3.
二维码优点众多,被广泛应用于各行业特别是工业生产领域,但由于工业环境差、工业生产产品有效二维码比例小、产品材质导致的二维码打印显示图案不同等原因,采集到的二维码图像存在光照不均或无法检测等情况,阻碍二维码优点的有效发挥。鉴于此,以工业ECC200码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多尺度Retinex算法对因光照因素造成的异常图像进行处理,然后采用图像平面漫游的方式对复杂背景下的ECC200码进行定位,对圆点式ECC200码使用模板匹配的方式进行精确定位,从而提高识别准确率和识别时间。与常见二维码识别软件进行对比实验表明,提出的方法在识别时间和识别率上都更胜一筹。  相似文献   

4.
提出了一种并行化LSB(Parallel Least Significant Bit)算法,实现了二维码图像水印的嵌入、提取.对待处理图像数据进行分块并利用Open MP的编译制导指令进行任务分担,实现了运算过程的并行化.该方法嵌入水印的二维码图像具有较好的防伪验证功能,而且适合以电子形式保存,并行化处理方法较传统串行算法可缩短1/3左右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二维码能够存储文本信息,但是文本信息不如图片形象、生动,比如人的图像、指纹之类用文字不好表达,用二维码存储图片解码后不会造成图片信息的失真。通过对二维码的比较,在VisualC++6.0环境下用QR码存储及识别BMP小图片,并通过对图片的压缩实现一般图片的存储及识别。  相似文献   

6.
结合高电压技术与图像识别技术,开发了基于STM32F104微控制器的高压放电图像识别系统,该系统能够对高压放电区域内的图像进行图像获取和传输,并在微控制器内对图像进行预处理、灰度化和特征提取.通过比较高压放电前后图像中灰度化放电像素的点数差异,能够较为准确、快速地识别球板电极间隙内的放电状态,识别准确率达92%以上.此...  相似文献   

7.
针对用户使用二维码进行数据传输时数据量较大的问题,提出一套基于B/S架构的Web端数据交换解决方案。该方案依托图像处理技术,浏览器端采用HTML5与JS技术,服务器端采用OpenCV与C++技术。测试及试运行结果表明,利用图像处理技术保存和识别大数据量二维码图像的方案是可行的。该系统不仅可方便用户在PC端和手机等移动端的日常使用,也为二维码的数据传输提供了一种新方式。  相似文献   

8.
为解决普通水印图像包含信息量较少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二维码的水印算法。将待隐藏信息制成二维码,再将其作为待隐藏水印。然后对二维码图像进行置乱,用其替换载体图像的最低有效位,从而将其隐藏到载体图像中去,达到水印嵌入的效果。提取时,将待测图像的最低有效位提取出来,并进行反置乱变换,即可恢复隐藏的二维码,进一步得到原隐藏信息。实验效果良好,而且二维码作为隐藏信息能携带的信息容量要大于一般的二值图像。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了一种图像二值化质量算法.该算法尽大可能保留图像目标有用的信息,解决了图像的特征提取和特征识别中关键区域不足的问题。经实验证明本算法保留图像目标有用信息较多、特征识别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基于改进的边缘检测和数学形态学结合的车牌图像识别新方法.首先将采集到的彩色车牌图像转化为灰度车牌图像,然后利用Sobel算子进行边缘检测,接着对灰度化的车牌图像进行形态学的腐蚀处理,得到平滑图像的轮廓,再进行X方向的定位和Y方向的定位及区域校正得到车牌的区域.通过对车牌图像的二值化和形态滤波把车牌上的字符给有效分割出来,最后采用模版匹配的方法进行车牌字符的识别.从仿真的结果看:可以准确提取车牌位置的字符,字符识别的准确率较高,且识别的速度快.  相似文献   

11.
基于曲面拟合的QR码图像预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曲面拟合技术的图像二值化方法采用二雏二阶多项式拟合曲面对QR码背景图像进行曲面拟合和图像分割。实验证明,该方法能较好地解决光照不均条件下获取QR码图像的二值化问题。  相似文献   

12.
针对模糊、光照不均情况下获得的低质量QR码难以识别的问题,设计一种低质量QR码识别算法,包括加权平均值法灰度化、中值滤波算法降噪、二值化、基于位置探测图形定位、基于透视变换法的旋转矫正,以及基于Zbar开源库的译码算法等。重点研究针对模糊、光照不均QR码图像的二值化算法,提出一种基于Bernsen算法思想的改进算法,将全局阈值引入该算法中,实现对图像的二值化处理。在VS2010环境下基于Opencv2.4.9图像处理库对识别算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该算法得到的QR码图像完整且噪声少,有效克服了低质量QR码的影响,提高了图像识别率,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传统算法QR码定位中出现QR码失真,或旋转时出现较弱鲁棒性的现象,提出一种新型QR码自适应定位算法。在算法研究过程中,首先使用自适应阈值算法解决不均匀照明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轮廓跟踪与轮廓筛选的定位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QR码定位算法相比,该算法定位准确率提高了30%,且定位速度提升了17%,可见该定位算法能够很好地应用于QR码定位。  相似文献   

14.
QR码作为二维码中的一种,具有容量大、可靠性高等优势。伴随手机图书馆的逐步建设,QR码与短信、手机网站等结合,广泛应用于书目联机查询系统(OPAC)、研读间预约等场景,促使图书馆服务的时空、方式得到拓展和延伸。简要介绍QR码的基本情况后,针对目前手机图书馆中QR码的几种具体应用形式进行分析,并指出该技术在图书馆推广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随着3G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的普及,QR码在图书馆服务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移动信息技术环境与QR Code相结合,设计移动学习平台。运用二维码易读取的特性,并结合移动学习过程数据分析结果来达到跟踪使用者学习进度与成效的目的。平台包含前端和后台移动学习子系统二部份,其中前端子系统集成了浏览、登陆、信息上传、QR Code编/译码等功能,后台子系统主要包含移动学习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6.
借助移动互联时代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便携式移动学习终端和二维码技术,教师利用二维码能够在课前将微课等资源推送给学生,方便学生高效自主地学习,还能随时掌握课前检测数据的汇总结果,增强后续教学的针对性。本文以《爱莲说》一课为例,介绍了二维码在初中文言文教学各环节的应用,在此基础上讨论二维码的教学功能,并对基础教育中学生使用手机的现象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7.
QRCode二维条码具有超高速全方位识读、纠错能力强、能有效表示汉字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该系统以QRCode二维条码为载体,利用第三方控件,使QRCode二维条码在火车票中得以实现。实验表明,该系统不使用专用的CCD二维条码设备就能够通过摄像头拍照识别信息,在时间和准确度上能满足要求,为二维条码在票务系统中的使用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NAND的高速海量图像存储器的设计与实现。为完成某数字相机图像数据的实时存储任务,设计了采用"FPGA+ARM+FIFO组+NAND FLASH阵列"的结构模式的数据存储系统,最终实现存储速率200MB/S,存储容量64GB的高速海量实时图像数据存储器。  相似文献   

19.
伪随机二进制序列(PRBS)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被广泛应用于导弹、卫星、飞船轨道测量和跟踪、雷达、导航、移动通信、保密通信和通信系统性能的测量以及数字信息处理系统中。M序列是伪随机二进制序列中,带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的周期最长的一种基本序列。高速PRBS广泛用于高速通信系统中。高速PRBS由于速率较高,直接产生难度较大。本文首先分析M序列的基本原理、结构、性质,然后提出由四路并行的PRBS产生高速PRBS的设计想法,最后实现了四路并行的PRBS。  相似文献   

20.
The ability of middle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to reason quantitatively within the contex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was investigated. A quantitative reasoning (QR) learning progression was created with three progress variables: quantification act, quantitative interpretation, and quantitative modeling. An iterative research design was used as it is the standard metho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learning progressions. The learning progression was informed by interviews of 39 middle and high school students from 5 schools in the Western USA using QR assessments. To inform the lower anchor, intermediate levels, and upper anchor of achievement for the QR learning progression, an extensive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 QR was conducted. A learning progression framework was then hypothesized. To confirm the framework, three QR assessments within the context of environmental literacy were constructed. The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using these QR assessment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tudents do not actively engage in quantitative discourse without prompting and display a low level of QR ability. There were no consistent increases on the QR learning progression either across grade levels or across scales of micro/atomic, macro, and landscap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