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款好的游戏都需要一部好的剧本,最好的剧本莫过于电影的剧本,只要电影票房足够高.那一定能带动同名游戏的销量,即使游戏做得非常差,依然还会有很多人去买游戏,例如《蜘蛛人2》.有些人甚至总结出一个规律,凡是与电影同名的游戏往往都是垃圾游戏.但也有例外的时候,Starbreeze Studios开发的《超世纪战警:逃出屠夫湾》(The Chronicles of Riddick:Escape From Butcher Bay)却是不可多得的好游戏,著名网站Gamespot给该游戏的XBOX版本打了9.3的高分,而PC版也在紧张制作当中。  相似文献   

2.
星际ONLINE     
如果你将《星际Online》当作一款大型多人网络角色扮演游戏来看待,那么你就是大错而特错,《星际Online》是一款大型多人网络主视角射击游戏,“主视角射击”是最重要的五个宇因为是主视角射击游戏,所以在游戏中就要有时刻被其他人打死的心理准备。在这里,虽然谈不上像在《雷神之锤…》(Ouake Ⅲ)中那样蓄意地杀伤别人但是也充满了动感和各种各样的战斗体验。制作小组强调,在《星际Online》中频繁地死亡是十分平常的事情,玩家经常会因为死亡而丢失了自己携带的武器和物品,  相似文献   

3.
编辑部故事     
我小学时迷恋上了电子游戏,没错,就是街机那种。当时刻苦训练一个币打穿游戏(很多游戏)除了游戏本身的快感外能在众多伙伴面前露脸吹牛皮也是主要动因之一。结果这事儿搞得我父母如临大敌,生怕我因为这东西把学习落下来。给我讲了很多大道理。  相似文献   

4.
韩服在前一段先开放了封闭内测,但是测试的时间很短,而且由于语言不通.完全看不懂游戏界面上的文字和任务,所以很难说清楚这游戏到底是一个什么感觉。7月初的时候,光通公司针对国内开始了体验内测,而且开放了极为少数的帐号。笔者有幸得到一个帐号.在这里就大致给大家介绍一下对这款游戏的初接触。  相似文献   

5.
网易是中国的三大门户网站之一。去年挣了12亿元。我们靠什么挣钱呢?我们有网游的业务,“梦幻西游”创造了中国网络游戏同时在线人数最多的游戏,因为游戏做得好,我们赚了很多钱,但是导致什么结果呢?就是很多人不知道网易在做游戏的同时还是做网站的。衡量网站的影响最重要的是首页,目前为止哪个网站的人数到达最高呢?就是网易。  相似文献   

6.
理解农作     
很多人对农村的想象,依然是繁重的体力劳动,肩挑人扛,农民因为农作的艰辛而饱含沧桑。  相似文献   

7.
大多数人都知道,很多卖座的电影后来都宣称要改编成游戏,以便让那些迷恋电影但不特别喜欢玩游戏,抑或迷恋游戏但不怎么看电影的人共同热衷,比如(《教父》。而游戏直接改编成电影的趋势也早就开始了,比如《生化危机》。游戏直接改编电影的数目并不十分庞大,但你很容易就能从音像店的搁架上找到一张《生化危机》的DVD光碟,这意味着什么呢?这当然是意味着——一篇专题因此诞生了。  相似文献   

8.
网络游戏日益引人注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商业和IT评论惊叹于网络游戏产业的“一夜崛起”,而游戏和宽带据说是“韩国经济复苏的双翼”。但是很多时候还停留在社会价值的判断上。  相似文献   

9.
《出版参考》2006,(12):40-40
美国佛罗里达州有个警察局局长一到春天就头疼,因为很多大学生会在这个时候从全国各地来到这个城市庆祝春假。这个城市和警察局局长所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学生们的聚会过多。对于很多年轻的美国人来说,这个春假就是一个狂欢的机会。喝酒、抽烟、做各种可能的疯狂举动。  相似文献   

10.
《信息系统工程》2005,(12):24-24
很多人说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其实我个人并不是很喜欢“一把手工程”这个词,因为“一把手”总让我想起“一把抓”.每个CEO都有一大堆事情要做,信息化在被这一把抓的时候,会不会从指缝中滑落出去。  相似文献   

11.
当你对一个人用情太深的时候,会对这个人产生感情上的依恋。自己的快乐源泉也都是来自于对方。而这其实是非常危险的,因为这个时候我们自己往往不能自主。我们需要安全感,这种安全感来自于我们创造自身的快乐和幸福的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网事堪回首     
记得开始接触网络的时候,是1998年,我那会儿正在上高中,为“黑色七月”埋头奋斗。当时黑色砖头状的“大哥大”都是稀罕之物,平常人能配个“CALL机”就已经羡煞旁人了。网吧还只是一个新鲜名词,就像星星点点的小碎花一样,在城市的角落里零星地寂寞地开放着。那时当然还没有宽带,基本是电话线拨号上网,聊“QQ”的人极少,都是把网吧当作游戏厅,一群男人围在里面打单机版的游戏。  相似文献   

13.
我是谁     
哲学家曾经告诉我们,生而为人,总要追问一下“我是谁”。这个问题有点深奥,不太容易想明白。但在别人的检索系统里,这件事却清楚得很,我当然是刘萍,因为刘萍是我的名字,一个三十多岁,靠写字为生的女人。然而,刘萍是一个重名率极高的名字。很多我不认识的人,提到刘萍的时候,他们脑海中浮现的也许是另外一个人。  相似文献   

14.
游戏者,还是被游戏者?何苏六在中国大陆,电视台设专门游戏栏目的虽还不多见,以节目形式穿插于各类综艺性栏目中的游戏是越来越多了,游戏节目的比重在不断增大,可是总也没能登上大雅之堂。这决不因为它们是游戏,而是因为它们还不是真正的游戏。游戏并不好做,许多名...  相似文献   

15.
做决策对于CIO来说很重要,因为CIO的事业轨迹经常是由一个个决策来勾勒出来的。而有些时候,决策有很多正确的备选答案。此时.如何在其中选出最合适的一个便成了CIO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张颂 《中国广播》2005,(9):30-33
当我们说到“交际”的时候,人们就会从人与人的往来接触的社交角度去理解,这是对的。因为,人与人的往来接触,可以通过文字语言或有声语言进行交流,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相互沟通,达到传递信息、抒发感情、寄予期望、求得认同的目的。这里,语言并不是惟一的途径,更不是最好的手段。握手、拥抱、眼神的示意……都不是语言所能替代的。列  相似文献   

17.
高战 《新闻前哨》2005,(5):26-27
说到信息消化不良,也许很多一线记者或有过新闻采访经历的人都会不以为然。因为在我们平时的采访实践中,很少有信息多得用不完的时候,相反,有些战线冷僻的记者还常常因为信息不足而四顾茫然、找不到出击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何谈什么信息消化不良呢?以信息的多寡来衡量我们消化信息的好坏,这是很容易让人走入的误区。事实上,无论信息多少,它都有一个  相似文献   

18.
兰松霖 《新闻窗》2006,(2):43-43
我是一个去年刚刚毕业的学生,是电视行业里的新手。在没有真正接触到这个行业的时候,觉得记者这个行业很风光。但是当我正式地要将电视作为我为之奋斗的事业的时候,才了解到了在记者这个看似风光无限的表象背后,更多的是新闻工作者付出的艰辛和汗水。尤其是做一个法制栏目的记者,有很多的时候需要更多的付出。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的绘画道路上我们习惯了依靠画笔和画纸工作,我从事了电脑艺术设计后,有段时间因为工作的关系几乎没再接触传统的绘画了。呵呵,可能这跟我所作的互动设计有一定的关系,因为那会儿更多的是和游戏程序代码打交道,这种状况直到我越来越对动画游戏中的人物角色和场景设计感兴趣  相似文献   

20.
彭林接触博客是因为朋友的介绍,那时他考研没有成功,打算回家边复习边工作再考一次。因为临近毕业,彭林感到很伤感,便写了些文章发给朋友们。朋友介绍他到博客上去写,因为这样能把文章都放在一起,很多人看得到,互相交流也非常方便。于是彭林就有了自己的博客,感觉无聊时就在这上面待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