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呈现这样的情景: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做了充分准备,在课堂上充满激情,不断启发引导;但是学生却面无表情,态度漠然,近乎麻木地对待眼前的一切.教学效果可想而知.问题出在何处?我们常常把原因归结到学生身上,是他们启而不发,是他们缺乏学习的热情.那又是谁让他们失去了学习的热情呢?其实,归根结底,问题还是出在我们教师身上.  相似文献   

2.
在中学数学的教学中,我们常常听到教师和学生的抱怨.教师抱怨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不少学生在厌烦情绪支配下从事学习,效果十分差.学生抱怨老师讲课枯燥,只看中分数,不体谅学生的难处.由此引出了我们思考这样的问题:如何组织和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才能使他们的学习热情保持在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3.
陈娟 《教师》2013,(35):35-36
随着初中英语教材的改革,其难度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更大了。其要求也更高了。作为英语教师,不可避免地就是要面临一个更严峻的问题:有越来越多的英语后进生出现。他们的存在影响着集体,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以及教学内容。同时他们的弱势也给他们自己及家长带来了很大的精神负担。作为教师我们又该如何燃起这些学生对学习英语的热情.帮助他们摆脱后进生的地位呢?  相似文献   

4.
我们教师总是习惯性地把教学遇到的问题推到学生身上,抱怨学生学习不认真、贪玩、不听话等等。为什么我们不从自身找原因呢?难道说自己的教学就非常完美吗?学生对教师.对学科知识是喜欢还是厌恶呢?归根结底,教学要让学生从内心喜欢学习.产生学习的兴趣.有了“先人为主”的意识是教学顺利开展.学生深入学习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那么怎样有效地去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真谛呢?  相似文献   

6.
对初二学生来说.物理是一门新学科.他们带着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上课.怎样才能让他们学好这门课程呢?许多实践证明,兴趣支配着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注意力集中而稳定:同时兴趣又调节着情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表现出巨大的热情.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最有效的内部动力。  相似文献   

7.
卢卫标 《中学文科》2009,(14):108-108
新课标如何在我们这样的学校(农村二类)实行?这是我在参加新课程改革培训班时想得最多的问题.我们的学生毕竟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都是在同一种教育模式下学习,能改吗?改变后他们能接受吗?但时代在前进,形势不断向前发展,我们又不得不改啊!带着这个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上做了一些探究和实验.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如何在我们这样的学校(农村二类)实行?这是我在参加新课程改革培训班时想得最多的问题.我们的学生毕竟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都是在同一种教育模式下学习,能改吗?改变后他们能接受吗?但时代在前进,形势不断向前发展,我们又不得不改啊!带着这个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在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上做了一些探究和实验.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要求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和自主探索知识的能力为核心。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主动探究知识,要创设各种适宜学生学习的情景.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和思维方法,培养他们从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精神和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科学精神。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积极参与的热情呢?我以为: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最佳途径。现结合教学实践,笔者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以成功教育的经验中我们已经看到:教师对学生评价对于学生能够产生很大的影响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每位老师都应该意识到.教师评价的作用不仅会影响学生的行为.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内心;不仅会影响学生的一时,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实践证明,师生关系、课堂教学气氛、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热情、甚至学生对学校的态度、对人生态度。都同教师的评价方式有着密切的关联。这就给教师们指出了一个既简单又不简单的问题:那么,作为一名教师究竟应该怎样评价学生呢?  相似文献   

11.
冉礼隆 《考试周刊》2013,(87):193-194
在教学闲暇之余,常有教师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好教,你把心都用在他们身上了。还是得不到他们的理解.得不到应有的感情回报。是现在的学生不懂得感恩,不懂得回报,还是教师的没有找对方法。做了费力不讨好的事呢?如何才能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是公平的,是无私的,是值得尊敬和爱戴的呢?  相似文献   

12.
高中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案例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在“实施建议”部分对教师教学提出:“教师要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发现数学规律和问题解决的途径,使他们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那么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在实际课堂上有关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现状如何?创设什么样的数学问题情境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从教八年,我习惯于细细品味以往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也常常问自己:我的每一节课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知识,感恩,还是关爱?学生在汲取知识的同时快乐吗?这些问题让我久久深思。
  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抒写精彩的成长历程,关键在于我们教师能否在最合适的时候、用最恰当的方式牵着他们的手,把学习的快乐传递给他们。每个孩子都是一颗金子,我们要有一双发现金子的眼睛,以欣赏的眼光看待他们身上的闪光之处,让学习不再成为他们的负担。新时期的教师不但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把欢乐带进课堂,寓教于乐,使学生能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邱菲菲 《快乐阅读》2013,(12):41-41
近些年,我们教师觉得高中生越来越难管了。不少学生心不在焉,有的在自习课上随意走动,打扰他人学习;有的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课,“插科打诨”,影响上课进程;有的课上睡觉,课后上网成瘾;有的不尊重老师,甚至打骂老师。凡此种种说明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学生不想学习。那么他们怎么了?当初他们不是怀着雄心壮志进入高中校园的吗?到底是哪里出了错?分析并解决这些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蛙础上得到发展。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改变传统的墩学方式,建立新的教学方式,实现从教学方式向学习方式。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转变。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我们把关注的焦点都放在了学生身上,要求教师要注重学生个性化的需要,教学方式要呈现出个性化的方式。可是我们忽略了作为整个活动的实施者——教师,他们是否具备了这样的能力呢?我们的教学方式趋同.我们的教学思路趋同,我们对课堂上学生的评价方式也趋同,在这样一个“大同”世界里,如何能让一个没有个性的老师去造就一批有个性的学生呢?  相似文献   

16.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力量.是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小学生刚刚接触英语.对英语是陌生的.激发他们的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那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呢?我试从:抓住学生心理.营造和谐课堂:利用直观实物.激发学生兴趣,联系实际生活,激活创新演练几方面入手,点燃他们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7.
现在大部分数学教师的结尾语言过于程式化,总是老一套:“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大家都学懂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有没有什么问题?”实际上,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质疑的过程.为了设疑激趣,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行将结束时,教师可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慎终如始”,精心设计出一个“言犹尽而意无穷,余言尽在不言中”的结束语,给学生以启发、引导,让他们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主动去求索知识的真谛.  相似文献   

18.
我们在上体育课时,都有这种感觉:学生把体育课当成活动课、“玩”课,他们喜欢我行我素,教师的说教总是徒劳无益。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学习时总是很被动,缺乏积极性,即使在教师的高压下,也缺乏学习热情。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既注重学生的认知发展,又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  相似文献   

19.
陈杰 《学周刊C版》2011,(9):55-5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保持持久的学习热情.才有可能获得知识和成功。我们常说的“差生”.并不是因为他们的智力低下.而是缺乏学习兴趣.无法对学习产生热情。这就充分体现了教师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呢?数学课堂上没有语文课的神采飞扬和曲折的情节.也没有英语课的异国风情.但数学有对称美、简洁美,有让人为之感叹的完美。笔者结合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将与大家共同探讨如何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0.
刘照扬 《成才之路》2011,(31):17-I0012
在当前的英语教学中,怎样对待英语学困生?如何对他们施教?这是摆在英语教师面前现实而又紧迫的问题。实践告诉我们:多给学困生一些阳光和爱心.激励他们在课堂上进行各种互动式学习.就会使他们鼓起学习英语的勇气,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