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英语中的被动意义大多由含有动词的被动语态来表示,但有时也借助名词、形容词、介词等一些非动词形式加以表达.本文列举了此种用法的几类词和词组,并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用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在英语动词中的运用。第一部分至第四部分讨论它在谓语动词中的使用,第五部分至第十一部分阐明这几种类型的动词不定式,最后部分叙述了在少数动词和个别形容词后的动名词只能用于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的问题。文章还讨论了动词的几种用法,如某些动词只能用主动式,有些动词可用于主动被动两种形式,有些虽然两者皆可,但它们的含义却不同,本文通过对比显示了它们之间的差别性。  相似文献   

3.
中动词是语言学中的“特殊”现象,学界不乏中动词的研究,被动乎?转喻乎?至今对中动词仍无明确定位。有的语言学家认为中动词与“被动”语态相联系,是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也有的学者试图用认知语言学的构式语法及其转喻理论对中动结构予以全新解释。对中动词的定位究竟应从结构(形式)视角,还是语义视角呢,本文试图对中动词现象的定位作进一步的思考,并提出中动词词汇化假说和同形词假设,以期对中动词以合理定位。  相似文献   

4.
英语和汉语都有被动句。英汉被动句在结构上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英语的被动意义主要用"be动词加上动词的语态变化"来表现,汉语被动句的被动意义主要由一些特殊词带出,动词本身不体现被动意义。英汉被动句的语用功能同样有异同点,英语用被动句表达多,汉语用被动句表达少,因此英汉被动句互译时要体现这一特点。  相似文献   

5.
根据Langacker的“词汇隐喻与语法隐喻构成了符号系统的连续统”观点,以语法符号隐喻为认知工具,从认知的角度重新解释了“主动语态表达被动意义”之说,并探究了英语动词主动语态的语义特征,即英语动词主动形式表示主动意义,且呈多义性:主语自主意义,主语致使意义,主动潜质意义,主动存现意义,主观意向意义等.  相似文献   

6.
汉语和英语在表达被动概要时所适用的语法手段有区别。汉语中既有意念被动句,又有有标志词的被动句,标志词主要有介词和动词两大类;英语中表达被动概念基本上是通过标志词来标示的。它除了用介词、动词表示被动外,还借用部分形容词、部分介词短语表达的被动意义。二者在被动表达方面表现出的差异,表明它们是不同类型的语言。这种研究具有语言类型学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英汉两种语言的被动结构,并对两种语言被动表达进行了对比分析,揭示出两种语言动词概念化方式的系统差异,证实了英汉两种语言被动结构的差别是由两种语言的动词概念结构的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英语语法中有两种语态——主动语态和被动语态。本文主要介绍被动语态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即以限定动词、非限定动词及与动词同根的形容词等形式表示的形式主动而意义被动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9.
使役句和被动句作为ボイス表现文,其关联性很强,经常被讨论,但是,还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因此,本文在从中日使役句转化为被动句这一点上,对可转化的使役句的种类和动词种类进行分析,最后得出日汉语的异同点.只有他动词才可以转化为被动句,语法上的使役句可以转化为被动句.其中主体为自我控制不可能型的语法使役句不能转化为被动句是日汉...  相似文献   

10.
否定的转移是英语中常见的一种特异形象,这种表达在形式上是否定谓语动词,实际上它表达的否定意义却后移,用法非常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