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颖 《集邮博览》2008,(9):16-17
"伟大的祖国"系列特种邮票开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系列邮票的先河,共分五组,分别为:特3"敦煌壁画"(图1)、特5"建设"(图2)、特6"敦煌壁画"(图3)、特7"古代发明"(图4)、特9"古代文物"(图5)。其中第一、三、四、五组均为反映我国古代杰出的创造发明和灿烂艺术成就的题材,仅第二组为我国重大建设项目的现代题材。这就使得第二组与其它各组选题不和谐,让人不理解。  相似文献   

2.
筱娴 《中国集邮》2001,20(10):36-37
《永乐宫壁画》邮票是2001年5月5日发行的1套壁画题材邮票,从邮票的构图看,与以前发行的《敦煌壁画》类似,如果不仔细区分的话,两之间的差别并不大,而且全套邮票尚有1枚2,8元面值票,从近期的走势分析,该票能够保住面值已属不错。但是该票尚未发行,其全张票的市场期货价已高达80元,比20元的面值足足高出3倍,出现了令人不可思议的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3.
倪双来 《上海集邮》2001,(4):23-23,26
1952至1996年,我国共发行《敦煌壁画》邮票32种、小型张3种,另有1994年发行的YPl3《甘肃风光》邮资片第5图“敦煌莫高窟”和2000年发行的JP89《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发现100周年》纪念邮资片。  相似文献   

4.
中国绘画作品有不少被搬上了邮票,我们在制作、收集和欣赏这些绘画作品极限片时,会发现有些邮票与原作之间存在着差异。本文着重研究邮票上的中国画、壁画、年画三种主要形式的中国绘画作品与原作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接下来的“古代文物——绘画”系列邮票较为繁杂,首套便是1979年的《中国绘画·长沙楚墓帛画》,分为“龙凤引魂升仙帛画”和“人物驭龙帛画”,内容均反映了我国古代民间的习俗,复古色彩过于浓厚,画面缺少美感,发行后不太惹人喜爱,少人关注。1987年至1996年,邮政部门将敦煌莫高窟所存壁画选择性地搬上邮票,才真正引发了人们对这一系列  相似文献   

6.
王超 《中华武术》2004,(1):28-28
中华民族艺术瑰宝敦煌壁画,内容宏博,包罗万象,可以说是我国古代生活的百科全书,是五彩缤纷的形象的史册。  相似文献   

7.
2020年9月26日,中国邮政发行了2020-14《莫高窟》特种邮票1套4枚,小型张1枚(图1)。4枚邮票的图案名称分别是“北魏释迦禅定像”“北魏影塑飞天”“西魏佛菩萨像”和“唐菩萨坐像”,小型张为“唐释迦佛一铺”。这5种图案表现的都是彩塑艺术,无论是新邮报道,还是从邮票名称上都没有说明有后续内容发行,这意味着这是一套已经完成主题(莫高窟)表达的邮票。对于这样的处理,笔者感到很遗憾。这套邮票在艺术效果和印制工艺上比此前发行的“敦煌壁画”邮票有了新的突破,但彩塑是远不能代替莫高窟这座艺术博物馆的丰富内涵和整体价值的。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资料法等,对敦煌体育壁画的文化价值进行研究分析。在这些鬼斧神工的石窟壁画中,骑射、驯马、投掷、举重等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反映了古代人强身健体、修身养性等思想。为我们研究古代体育文化的发展历程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历史材料。  相似文献   

9.
敦煌莫高窟的张骞出使西域壁画(图1)为一幅历史题材的佛教故事画,形象地反映了张骞出使西域的事迹,又涂上了浓厚的宗教神学色彩。为我国现存最早描述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画面,由汉武帝建甘泉宫供奉两个“祭天金人”、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张骞等持节西行3则连续的故事组成。邮票画面截取故事的第二部分(1992-11-4,图2)。  相似文献   

10.
新邮杂感     
△《黄埔军校》邮票的色彩给人一种凝重感,引人思考。图案占满整个票幅也是近年少见的。 △《敦煌壁画》第五组“张仪潮出行图”邮票没有出现主人公张仪潮,重蹈了《敦煌壁画》第四组“出使西域”邮票遗漏张骞的覆辙。  相似文献   

11.
陈蓓露 《收藏》2012,(22):68-73
2012年9月26日,由山西博物院与四川博物院共同举办的"大千世界——张大干敦煌临摹作品展"在山西博物院开展,来自四川博物院的46幅张大千先生临摹的敦煌壁画作品在山西博物院展出。张大千先生是20世纪中国画坛富有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1941年至1943年的敦煌之行,是张大千艺术生涯的转折点。据《张大千传》记载,1940年10月,他历经千辛万苦抵达敦煌,怀着对艺术的追求和对宗教的虔诚,于人迹罕至的戈壁沙域,风餐露宿,殚精竭力,耗资巨万,以致债台高筑。在两年又七个月时间里,他完成了对309个洞窟的编号,临摹了276幅壁画。  相似文献   

12.
邮电部从1987年至1996年间发行了6组《敦煌壁画》特种邮票,敦煌邮电局也陆续启用了6种新颖别致的长方形挂号戳和2种快件戳,用红色加盖在贴用《敦煌壁画》邮票的给据原地实寄封上。现分别简介如下: 图1是1987年5月20日敦煌县邮电局启用的挂号戳,规格为39×22mm,戳内左侧为阴刻图案,中刻  相似文献   

13.
敦煌壁画和文书中的马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多竞技体育项目起源于生产劳动和健身娱乐活动,经过不同形态的演变,最后才发展成为一种竞技体育比赛项目,敦煌壁画和文书中与马有关的一些文化活动,为我们展现了马术运动的文化源流。  相似文献   

14.
王为威 《集邮博览》2018,(12):62-63
2018年5月11日发行的《当代美术作品选(二)》特种邮票中,第二枚《秋溪放筏》(图1)是中国现代著名国画艺术家关山月的作品。艺术大师关山月的绘画作品不是第一次登上中国邮票了,1982年邮电部发行J.84《中日邦交正常化十周年》邮票中,第一枚"梅花"就是关山月的作品(图2),他用傲霜斗雪的怒放梅花来形容中国人民高贵的品格。关山月的山水、花鸟、人物作品无数,但尤其擅长画梅。  相似文献   

15.
珍邮撷锦(51)     
金泽 《上海集邮》2013,(10):23-23,F0002
苏联1957年马科夫斯基绘画未发行票切里斯通(Cherrystone,美国)2013.7.10—11拍卖会1361号拍品弗拉基米尔·马科夫斯基(1846—1920),是俄国著名画家。而且,他与兄妹四人,以及他的儿子都是有名的画家。苏联原定1957年发行俄罗斯美术家系列邮票,图案就是马科夫斯基的作品《黄昏》,面值40戈比。然而,就在邮票即将准备发售之际,邮政部门突然决定取消发行,全部收回。但是,依然还是有几个邮局没有按规定行事,已经提前开始出售这套邮票了。  相似文献   

16.
世人皆知敦煌莫高窟、山西永乐宫有中国古代最优秀的壁画艺术。对于北京人来说,敦煌太远,永乐宫太偏。其实北京就有壁画瑰宝——法海寺壁画。早在1993年全国知名美术家、文物专家就已经把敦煌、永乐宫和法海寺壁画合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壁画艺术宝库,对它做出了恰如其分的评价,只不过是深藏闺中人不识罢了。  相似文献   

17.
正1954年,中国农历甲午年,日本发行了世界上第一枚马生肖邮票(图1)。时至今日,已整整一个甲子周期了。细赏60年来世界各地发行的马生肖邮票,确实是别有情趣,令人回味无穷。随着生肖邮票的风行,世界上许多国家(地区)都陆续加入了发行马生肖邮票的行列。经历了前四轮的"预热"后,最终迎来了2002年发行马生肖邮票的高潮。在这一年,全世  相似文献   

18.
浮世绘     
正每一个具有丰富历史底蕴、文化发达的国家或民族都有自己悠久的美术史。如果不追溯到远古时期,日本绘画的历史是以政权所在地名来划分的。从公元七世纪起一直到十七世纪初,其间经历了大和时代、奈良时代、平安时代,由于与中国隋、唐的密切交往而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尤其是佛教对其影响最深,不仅仿照唐代的风格建造了法隆寺等众多寺庙,绘画也多以佛教为题材进行创作,壁画也出现了类似敦煌壁画的风格(图1)。直到十七世纪初,德川氏消灭了丰臣氏而统一了日本后,日本才进入了以浮世绘而闻名于世的江户时代。  相似文献   

19.
正上世纪80年代,由于函购业务的增加,一些邮局曾使用过一些"挂号""快件"邮政副戳,这类邮政副戳只需要盖在信封上即可,比起纸质粘贴的挂号签条要简便很多。在这类戳记中,尤数甘肃敦煌启用的副戳最具特色。1987年5月20日至1996年8月15日,我国发行了《敦煌》邮票第一组到第六组,共24枚邮票和3枚小型张。每  相似文献   

20.
程宏谊 《上海集邮》2012,(8):27-28,49
最引人注目的是20世纪30年代曾被判为"形式主义",作品被禁止展出的画家彼得罗夫一沃金。一直到60年代,他在苏联画坛的声誉才得以恢复,作品《政委之死》(图30,部分图刊封三)、《警报1919》(图31)、《红马》(图52)等逐一被搬上邮票。苏联解体后,彼得罗夫一沃金的《圣母像》又亮相俄罗斯邮票(图3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