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常婧 《科协论坛》2007,(5):139-140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应意识到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并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优势来努力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于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培养和造就适应未来科技激烈竞争,具有创新精神和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务,也是义不客辞的责任。针对在计算机教学中如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
陈洁 《中国科技信息》2006,(11):279-279,260
今年,在全国的科技大会上胡锦涛主席发表了《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的重要讲话,党和国家已把创新能力提到了一个决定国家未来的竞争力的高度.的确,中华民族的强大要取决于民族创新精神的提升.那么,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就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这也对我们历史教学工作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提出了要求。  相似文献   

4.
马玉芳 《科教文汇》2008,(35):147-147
国家的兴旺,民族的振兴呼唤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之际,更应关注数学课堂教学这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口头禅,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寻找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数学教学中愈来愈显得重要。本文将从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来探讨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问题。  相似文献   

5.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当代世界经济竞争的核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要靠科学技术的创新,靠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归根结底还要靠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可是,对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是高等学校教育中长期以来的一个薄弱环节。学校教育观念落后,教育模式单一,教学形式过死,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就要有创新精神的教师。  相似文献   

6.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因此,在新技术革命的严峻挑战面前,我们只有大力发展综合国力,才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教育必须是适应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课堂教学是学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主要渠道。那么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相似文献   

7.
周杏陵 《科教文汇》2008,(36):174-174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不竭的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中学教学肩负着培养新世纪人才的重任。推行创新教育,我们历史教师责无旁贷。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和引导呢?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8.
李福军 《科教文汇》2013,(21):17-17,19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消防学员创新思维就是指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培养消防院校学员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开发学员的创新能力和精神,激发学员的创新思维,培养优秀消防指挥人才的创新素质,这是时代赋予消防院校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是消防教育的核心,也是消防教育者所肩负的重要使命之一。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怎样从多角度、多方向、多侧面去培养学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启发学员的创新型思维。  相似文献   

9.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消防学员创新思维就是指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培养消防院校学员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开发学员的创新能力和精神,激发学员的创新思维,培养优秀消防指挥人才的创新素质,这是时代赋予消防院校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是消防教育的核心,也是消防教育者所肩负的重要使命之一。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怎样从多角度、多方向、多侧面去培养学员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启发学员的创新型思维。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在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强调指出:“迎接未来科学技术的挑战,最重要的是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给当代教育的核心提出了新的目标,即:教育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在政治教学实践中,我们要适应形势的发展,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知识,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相似文献   

1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的民族,难以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人才的成才靠教育”,物理教学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其重要任务,在目前使用的新教材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有如下体会。  相似文献   

12.
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总会引起大学教育教学的变革,这样的变革首先是由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开始的。在传统教学环境下要求的是培养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而社会发展需要的是具有优秀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要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创造型人才必须要进行新课程教学改革,改变教育教学中的培养目标。这考验着我们广大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师的创新能力,因为教育教学的改革本身就是一种没有蓝本和模式的教学创新过程,需要我们教师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首先我们自己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造性组织教学,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转变教育教学目标,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创新精神是创造力发展的灵魂和动力,培养创新精神乃是开发创造力最重要的和最有效的措施.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这是由"创新精神"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这也是由审美教育和历史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历史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现实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磨砺学生的创新意志  相似文献   

14.
虞阳兰 《科教文汇》2009,(18):191-191
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老师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5.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综合实力和竞争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持久动力,没有创新的民族是难以自立于世界之林的。教育创新反映了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客观要求,是新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国民素质的重要举措。因此,全面提高国民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首先应从教育创新人手,大力提倡和实施创新教育,突出当代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真正培养出与时代潮流相适应的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16.
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时代赋予我们老师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7.
周杏婵 《科教文汇》2009,(31):98-99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是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的。因此,转变观念,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王晓薇 《科教文汇》2007,(11Z):122-12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精神的培养是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大职责。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坚定学生创新信念;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等途径,强化在历史学科教学中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精神的培养是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大职责。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坚定学生创新信念;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等途径,强化在历史学科教学中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之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在物理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我们每一个物理教师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笔者就该问题从三个层面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就教于专家同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育教学环节的一项重要内容。在物理教学中,应重视物理课堂气氛,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创新意识。1、激发、培养兴趣的途径初中生的好奇心是非常可贵的,教学中必须利用这种心理特征。强化学习动机,把这种停滞在表面的新鲜和好奇,激发成真正的求知兴趣,转化成潜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