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传统民间工艺科学合理地融入现代产品设计,既对提高现代产品的历史文化价值、满足消费者的物质消费与精神文化需求尤为重要,又对塑造中国特色民族品牌、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加快“走出去”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传统民间工艺与现代产品设计在功能上侧重实用性、服务对象大众化、艺术表现形式上的多样化等方面存在密切共同点和关联性,为传统民间工艺融入现代产品设计提供可行性。设计师将传统民间工艺融入现代产品设计时应注意把握生态设计、化繁入简、语境相符原则。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是以人的知识为基础,以人的智力为资源的经济,“以人为本”是现代图书馆管理的尊心,“尊重人才、重视人才、鼓励创新”成为现代图书馆管理的基本理念。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是新形式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宗旨,公共图书馆要实现“以人为本”的管理体制,努力完善  相似文献   

3.
产品设计总是依据人的目的需求来定位的。在当代设计发展的趋势上看,人的需求受到高度重视,全面考虑人的需求的“人性化设计”成为当代工业设计的重要主题之一。人性化设计指的是设计要符合人性的要求。要满足人的需求,也就说要同时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和精神(心理)需求。如何满足人的各种各样、不同层次的需求呢?设计师通过对设计形式和功能等方面的“人性化”因素的注入,赋予产品以“人性化”的品格,使其具有情感、个性、情趣和生命。一般而言,设计人性化的表现方式有如下几种 1.更适合人体生理结构的造型设计,  相似文献   

4.
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如何以人为本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人为本”是现代企业文化的新模式 ,其核心价值观是尊重人、关心人、实现人的价值。这一核心驱动力无不贯穿于现代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中 ,因而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企业的生存发展之道就是这种核心价值观的竞争。本文首先对“以人为本”管理模式的思想来源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结合现代企业员工的价值取向和我国企业在开展“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时所遇到的问题提出 :企业应当如何在尊重员工个性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 ,进而指出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就是以一种创新的思维 ,使员工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达到高度一致 ,即把员工对个人价值观的追求纳入到企业整体的价值创造活动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5.
“现代性”是对现代文化精神及实践的最深刻、凝练的概括。马克思将现代性理解为现代人的整体生存方式或文化模式。在马克思看来,现代性构成技术置身其中的整体文化背景;技术构成现代性的基础和重要标志,由外而内地影响现代人的生活。立足于现代人的生存实践,马克思展开对技术的批判。马克思立足现代性批判的技术批判,因具有总体性特征而超越了政治经济学批判,表现为一种更为深切的文化批判,其实质是对现代人技术化生存困境的反思、批判与诊疗。  相似文献   

6.
设计要“以人为本”是设计的总原则,“以人为本”就是在计以人为轴心进行思考。“以人为本”不单单是指个体的人,更包括整体的人,即社会的人、环境的人、宏观的人类。  相似文献   

7.
钱宇 《科教文汇》2008,(14):183-184
现代设计与大工业生产的结合促进了集成化、模块化产品设计方法的发展。而现代人对于产品个性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产品设计中“集成-模块化”的设计方法有利于产品的更新和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同时也给模块的定制、修改提供了方便,给产品个性化的实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被赞誉为“万世师表”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在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为世界四大名人之一,成为一位世界公认的伟大教育家。他认为要救中华民族,必须使中华民族具备科学的教养,成为科学的民族,才能适应现代生活,而生存于现代世界。现在,研究、实践和弘扬陶行知科学教育思想,对我国科技教育改革与发展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决策及推进素质教育,有着重大的推动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企业文化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人情、人性、人际关系和人的价值上,最高目的是激发职工的主体意识性、创造性、自觉性.它是企业职工人文素质反映和具体表现.作为一种物质和精神管理统一的管理文化,是现代企业生存发展中"原动力".  相似文献   

10.
人性化设计是人类生存意义上一种最高设计追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核心,这就要求设计师不仅要关注产品的物质功能,而且要关注人的精神需求,不仅要注重产品外在的美感和内在的品质,更要注重产品给人生理、心理方面的感受,体现人性化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