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为了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系统打造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生态体系,高校应积极构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打造沉浸式、大数据、故事化、协同式思政课堂,围绕“一课一品”、打造“三大课堂”、构建“五位一体”,不断探索高校思政课“135”育人新模式,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机制等方面的创新,凸显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回答“如何破解高职思政课‘教学沉默’”这一实际问题,基于扎根理论研究范式,对206名高职学生的深度访谈记录进行深入分析。通过质性编码,构建了包括高职思政课“教学沉默”、大学生意识形态辨识能力、高职思政课课堂氛围和高职思政课教学制度四个核心范畴的高职思政课“教学沉默”成因分析框架。研究发现:大学生意识形态辨识能力不足、高职思政课课堂氛围压抑、“功能主义”的制度干预是高职思政课“教学沉默”的形成原因,基于“需充分重视大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需充分发挥师生间‘文化反哺’的机制优势”“需充分认识到师生间‘授业关系’与‘观演关系’的转换”研究启示,从完善思政课教学设计、构建主流舆论环境、掌握学生意识形态变化、培养“意见领袖”四个方面提出应对高职思政课“教学沉默”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高校要理直气壮地办好思政课,善用“大思政课”铸魂育人,需要通过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水平、形成思政课质量提升长效机制,建设形成思政课的良好生态。构建良好的高校思政课生态,提升教学质量是本体圈层,加强顶层设计是基础圈层,营造良好氛围是条件圈层,提升服务水平是保障圈层。在构建高校思政课良好生态的过程中,要树立“大思政课”的系统观念,坚持“跳出课堂看教学”的辩证思维,贯彻“围绕教学抓落实”的战略举措,切实解决高校思政课建设中存在的落实中央要求不力、课堂监管流于形式、教师业务能力提升不畅、学生思想认识不到位、其他课堂不能与思政课堂形成合力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高校思政课重视课堂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导致实践教学成了思政课教学的软肋。因此,构建高校思政课“四位一体”立体实践教学模式显得及时且有必要,“四位一体”立体实践模式是对课堂实践教学、校园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和网络实践教学的有机整合。构建高校思政课“四位一体”立体实践教学模式,以期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历史自信是党的二十大的重要内容,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重要理论创新,内在要求将历史自信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究其缘由在于,历史自信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三进”的题中之义、是赓续百年红色血脉的基本遵循、是抵御历史虚无主义的现实诉求。新时代将历史自信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需要从学有所思、学有所信、学有所行三个方面明确目标定位,还要着力打造高效的“思政课堂”、“智慧课堂”、“专业课堂”、“生活课堂”,以此构建历史自信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大思政”体系。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政课的智慧课堂建设是采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通过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建设的技术媒介理论研究,探索智慧课堂建设对于高校思政课的名师示范教学、扩大课程受众范围、分教学场所远程直播互动交流、同步保存教学视频资料供学生重复学习以及教学资源共享与传播等方面具有突出的优势。文章从坚持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建设的指导思想、夯实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建设的理论功底、构建高校思政课智慧课堂建设的话语体系、助推高校思政课传播能力提升的动力机制、提升高校思政课传播能力的智慧课堂建设等五个方面探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智慧课堂提升高校思政课传播能力的对策路径,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相似文献   

7.
新时代“大思政课”是一种崭新的思政课教学形态,善用“大思政课”要正确理解站位高远与视野宽广、理论育人与实践育人、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教材系统性与教学针对性、教学方法守正与创新等多重关系,真正把思政课的场域有效扩展至社会大舞台。这为思政课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聚集育人合力,助力构建思政课立德树人新格局。  相似文献   

8.
“‘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为新时代思政课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中学法治课培育学生法治意识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南和实践遵循。“大思政课”之“大”,从思想维度看,主要体现在坚持系统思维和全要素理念;从实践维度看,主要体现在教学课堂的时空突破、教学路径的方法优化及教学评价的体系完善等方面。培育学生法治意识,要善用“大思政课”,正确处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关系、守正与创新的关系、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在重大疫情背景下,思政课面临着教学要素重新整合与变革发展的新挑战。要立足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以成果导向为指导,坚持学生主体性地位,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建设“云端”教学共同体,加强课程教学内容设计,促进“双线”课堂提质增效,实施多元化考核模式,营造融交互、体验与反思为一体的学习场景,推动思政课教学由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向混合式教学模式转变,提升思政课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0.
“双高计划”项目大幅提升了高职院校大思政“金课”建设的质量。江苏89所高职院校在此背景下发挥所在区域产业(行业)优势,立足“三教改革”,从构建思政课格局、打造教学团队、深化教学内容、贯通教学方法、编写校本教材、简化考试方法等六方面建设大思政“金课”,实现思政“金课”与课程思政融合创生,提升“三全育人”创新实践的成效。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持,高校思政课面临的现实困境也倒逼高校思政课教学进行改革。在信息时代,运用“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探索高校思政课SPOC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教学模式,融合传统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的优势,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性发展,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2.
周娜 《教师》2023,(29):3-5
构建“大思政课”是当前思政课发展的内在要求。深刻把握“大思政课”构建的理论逻辑,方能把握其建设的现实维度。文章作者以分析构建“大思政课”的内在逻辑为研究起点,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当前思政课建设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的现实困境,进而提出更新教学理念、延展教学空间、整合思政教育资源等一系列策略,构建适应时代需求的“大思政课”,以期实现立德树人这一教育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3.
数字化技术助推思政“金课”建设,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不可回避的现实课题。为此,必须清晰认识数字化技术助推思政“金课”建设的背景,正确把握数字化技术、思政“金课”等范畴的科学内涵,讲出高质量高效益的、富有含金量的课;深刻理解数字化技术助推思政“金课”建设的价值,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创新性、主体性和高阶性;积极探索数字化技术助推思政课在翻转课堂、线上教学、虚拟仿真教学及教师专业化发展等方面的改革创新,不断开辟思政课教学新境界。  相似文献   

14.
思维发展型课堂是以思维能力培养作为学科教学的中心,构建思维发展型课堂有助于高校思政课形成“思情共育”的培养机制,营造既有温度又有深度的课堂氛围。高校思政课思维发展型课堂的构建以思维可视化技术为切入点,从实践的角度探寻在重塑教学目标、创新讲授方式、创设教学情景、设计学习任务及重构评价体系等教学关键环节中的构建方法,探索高校思政课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5.
河南城建学院思政课“五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利用和全面整合各种实践教学资源,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科学性和实效性。然而,该模式依然存在课堂专题实践教学主体性突出不够、社会体验实践教学形式化、基地实践教学单一、专业研修实践教学系统性不强、网络阵地教学规范性相对滞后等问题,新时代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亟需从完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建构实践教学基地、做好实践教学改革、构建长效机制等方面入手,以此提升“五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运行实效。  相似文献   

16.
林丰艳 《大学教育》2023,(20):102-105
“大思政课”是发挥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新理念,对于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和提高思政课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也是“大思政课”系统中的重要组成要素。高校思政课立足育人导向、实践导向和问题导向三个原则,将国有企业党的建设的历史、经验及新时代全面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措施、成就等内容融入思政课教学,通过建立校企协同创新机制、构建“行走的实践课+国企党建”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推动传统思政课堂改革创新等路径,切实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打造江苏红色文化思政“金课”,要从明确红色文化思政“金课”的内涵与特征入手,充分借助现代科技与信息技术手段优势,实现数字化技术与传统课堂高度融合,整合资源,进行系列课程的设计和开发,搭建“研究型+联动型+展示型”三足式教学框架,构建专题教学、实践教学、活动设计、线上线下资源库、虚拟仿真实践教学中心“五位一体”教学体系,提升江苏红色文化思政课教学质效。  相似文献   

18.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构建课程思政育人模式关键在于打造“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和“企业实践课”“三课堂”协同育人的课程思政主体,整合共建思政教学体系,改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建立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文章从现代学徒制视域下构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意义、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面临的问题及原因、现代学徒制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育人模式的构建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苏晓云 《中国德育》2022,(10):72-74
<正>从探寻教学路径、建构教学主题、建立教学基地、强化保障机制、组织师资研修、成立协创中心等六个维度探索加强“双贯通”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  相似文献   

20.
综合分析了“以学生为中心”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的优化与创新。首先,阐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内涵。其次,提出了高校思政教学实践的可行路径,如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创新思政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全面长效的教学评价体系等。最后,结合实际案例,探索了思政实践发展的新策略,并总结了实践效果,依托“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发挥主题式教学优势,线上线下协同发力,打造高质量的思政课堂,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