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还没老就开始回忆了。都梁那年出版了他的第四本书,也正拍摄他的第三部戏。第四本书有两个版本:小说版叫《荣宝斋》,文学剧本版叫《百年往事》。因为气脉流畅,都梁的"文学剧本"可以当小说读,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做《百年往事》时图书  相似文献   

2.
台湾傅斯年图书馆所藏《太平钱》《奇福记》两种四色抄本曲本,为清代内府之物,曾经"北京人文科学研究所"递藏。从各层信息判断,两剧原来抄就于雍正朝(或更前),再以四色抄写于乾隆朝,应为两朝内府演出之本。这其中,《奇福记》乃据李渔《奈何天》剧改编而来,剧词仍保留原有的男女情色表演,则其应属帝王私密性演出所用剧本,演出之地当在宫廷或行宫的室内小型戏台。两曲本内存有大量详细的演出指导文字,包括服饰、道具、台步等,可为清代内廷戏曲演出研究提供较为详实可靠的文献依据。两剧在篇幅、情节、文字方面,与其所依据的明清旧传奇基本保持一致。另外,二剧均在出目之下标明唱腔,显示出雍正朝内府演戏仍以昆、弋两腔为主的特色,而弋腔已略盛一筹。这些信息为探讨清代内府演戏、清初戏曲发展史,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中102种剧本末附穿关,它们当源于内府本;《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中有些剧本虽无穿关,但《述古堂书目》中标注"内府穿关本",它们也可确信为内府本;剧本末无穿关的教坊编演本、历朝故事剧等也可推论是内府本。以清代钱曾《述古堂书目》相佐证,可知现存《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中的内府本应有130多种。内府本是赵琦美脉望馆钞校杂剧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4.
孙琪 《声屏世界》2021,(4):46-47
现代都市生活剧作为主流的电视剧类型,因所反映的是人们的现实生活而更受认可.《我是余欢水》作为近年较为成功的现代都市生活剧,因更"接地气"的刻画赢得了观众的追捧与喜爱.文章即以此为例,针对现实都市生活剧的构建模式展开探析,在剧本的构建上着眼于小人物形象所引起的共鸣、迎合社会热点话题吸引观众持续追剧;在演员的选取上,以演技...  相似文献   

5.
速成的代价     
在7月16日的《新民晚报》上,有一篇贺友直先生的文章:《不禁想起阿达》。他说,他基本不看国产动画片,最近偶尔看到一部,看了几分钟就不喜欢了,原因在于"动画不动",当然不是完全不动,人物在讲话时眼动嘴动,还有就是谁讲话时谁就挪到前面来,人物根本不是靠自己的动作进行表演。观众看的大致就是剧本,或相当于"看"一个广播剧。他想起了过去由阿达创作的《三个和尚》,在那个动画短片里,人物性格  相似文献   

6.
(一) 剧本,是一剧之本。选择一个好的、适当的剧本、是导演工作首要的一环。张浩同志的短篇小说《有一个青年》发表之后,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我们拿到它,也是一口气读完,爱不释手,感到它是改编电视剧的好题材。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剧本是一剧之本。对于影视作品的创作,剧本是创作的基础。而对于科教片的创作来说,"剧本"的创作同样重要。科教片创作所依据的"剧本"我们称之为台本,这主要是由于科教片的台本具有通俗性、科学性、形象性和实用性等特点而区别于影视故事片所用的剧本。分镜头台本是科教片二次  相似文献   

8.
牛军 《湖北档案》2005,(10):8-8
2005年8月9日,祝贺《抗日名将左权》央视热播暨当阳影视创作座谈会在当阳市档案局会议室召开。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明振江少将、朱德扮演王伍福及一批影视作家和演员发来贺电。《左》剧的编剧是当阳市广播电视局干部张道清,他用26年时间,编出了这个剧本。该剧是建国以来,我国产自基层作家之手的首部重大革命历史大戏,也是湖北省基层作家首次创作的央视大戏。会上,《左》剧编剧张道清向当阳市档案馆赠送了《左》剧创作资料和电视剧光盘,  相似文献   

9.
对比之前四家卫视争播《团长》的情况,重庆卫视选择的一定时期内的差异化策略还是值得称赞的。这次重庆卫视推剧的成功,首先是选剧的成功,也就是《潜伏》这部剧本身就具备了"大片"的基本素质,如果电视剧本身没有这种素质,就算运用这么多资源去播出和推广,也不能达到这种成果。  相似文献   

10.
叶稚斐是明末清初一位引人瞩目的曲家,他名时章,字稚斐,以字行,号牧拙生,江苏吴县人。[清]高奕《新传奇品》品评其作如"渔阳三挝,意气纵横"。叶稚斐之所以出名,不仅因为他创作了《琥珀匙》、《英雄概》等十多种剧本,被公认为是个剧坛才子,更因为他秉陛耿直,写过揭露地方恶势力的传奇剧本《渔家哭》,结果被投进了监狱,还差点送命。明末清初江南文人以戏曲文字肇祸者,叶稚斐是个典型。此事在康熙五十一年刊本《吴中叶氏族谱》中有明确记载。清乾隆年间焦循所著《剧说》也据传闻记载了此事,但误将传  相似文献   

11.
知识与趣味     
我在鲁迅文学院进修时,曾听汪曾祺先生谈及毛主席改戏词一事。 汪曾祺是戏剧《芦荡火种》的编剧。“文革”中,《芦荡火种》被改编为京剧样板戏《沙家浜》。当时,谁也不敢对江青改错的戏,哪怕一句台词提出异议,只好暗地里想办法。一天,有人提出,剧本很重要,是不是让主席过目,请他老人家提提意见,江青只好无话。于是,剧本送到了主席手里。几天后,汪曾祺  相似文献   

12.
简谈立体声广播剧《减去十岁》的改编和导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部制作的立体声广播剧《减去十岁》荣富之[1987年第十届“柏林未来奖”广播剧大奖。“柏林未来奖”是世界性的广播电视节目的比赛,每两年举行一次,已有17年历史,在国际上颇有影响。今年的“柏林未来奖”有50多个国家参加。评委们在审听《减去十岁》时,气氛活跃,笑声不断。在讨论中时,评委们认为这是一出绝妙的讽刺剧,构思新颖,具有独创性。评选结果,《减去十岁》得分最高。我国广播剧在国际比赛中获奖,这是第一次。广播剧《减去十岁》是根据作家谌容的同名短篇小说改编的。本刊特约该剧编导王芝芙撰写此文,同时发表她改编的剧本,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刘雁 《传媒》2014,(12)
正近期电视屏幕播出的电视剧出现一冷一热的现象:冷的是抗日"神剧",热的是描写小人物的都市情感剧。根据收视率调查,两种剧的主流观众竟然都是成年男性;而成年男性观众的这种理性转移,体现出了从"神剧"到"人剧"审美的回归。曾几何时,抗日题材剧雄踞电视屏幕,风靡大江南北。《亮剑》《雪豹》《打狗棍》播出时,就是男人的狂欢季,不管重播多少次,都有铁杆影迷追着看。调查显示,支撑抗日题材剧高收视率的是一批成年男性观众。男人都有"英雄  相似文献   

14.
元代东平人张寿卿的杂剧《红梨花》剧本故事叙述书生赵汝州慕恋洛阳名妓谢金莲的故事。在此基础上,元石子章创作了杂剧《竹坞听琴》,另有人编写了南戏《诗酒红梨花》;入明后,著名的戏剧家徐复祚,按照传奇剧本的体制特点,改编成了传奇《红梨记》。可见《红梨花》作为脚本,对后世影响颇为深远。元杂剧《红梨花》现存三个版本,本文拟对三个版本的差异进行比较,考证其源流。  相似文献   

15.
《声屏世界》2012,(4):39-39
《乡5》只是龙视人辉煌的开始,这点从《樱桃》的再次热播就已看出端倪,"中国龙行天下"已不是一句口号,已经变成大家对黑龙江卫视未来的一种期待!剧时代:限令下的营销出路2011年至今,广电总局重拳频出,限娱令、限广令、禁烟令、限宫斗穿越涉案、限翻拍名著、限境外剧……可以说,电视媒体遭遇十年间最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16.
继广播剧《我是柱子》(以下简称《我》剧)和《历史的守望者》(以下简称《历》剧)相继获得第七、第八两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之后,抚顺电台创作的《矿工街纪事》(以下简称《矿》剧)又荣获了2005~2006中国广播  相似文献   

17.
在戏曲理论方面,梦龙也有所成就。与他同时的沈自晋,在传奇《望湖亭》第一句中,曾列举吴江派一些剧作家而加以评赞,其中称"龙子在多闻"。博学多闻的梦龙,自编;剧本外,致力于改编别人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在梳理上世纪30年代复旦剧社史料时,一个人物名字跳入眼帘:李丽莲. 1936年1月,复旦剧社分别在上海卡尔登大戏院、新光大戏院演出曹禺名作《雷雨》,这是《雷雨》在上海的首演.著名戏剧大师欧阳予倩担任导演,复旦剧社成员参演了大部分角色.1月10日的《申报》这样介绍《雷雨》的演出阵容:“剧本是曾获得一九三五年至高的评价,导演是中国舞台技巧最精细的专家,演员是久经锻炼的学校剧人.”然而,《雷雨》主角繁漪,却由“李丽莲女士客串”——李丽莲是谁?她既不是复旦学生,更不是“学校剧人”,怎么会在《雷雨》中担任主角呢?  相似文献   

19.
《声屏世界》2013,(10):88-89
《梦想剧场》引领收视新高《梦想剧场》作为全国领先的家庭生活剧播放平台,2013年秉着"大剧先行"的原则,网罗众多透视社会现象,"剧"焦社会热点、折射时代特色的剧集,率先播放给目标收视人群。《孩奴》、《老有所依》等一批优质好剧,不仅带动剧场收视屡创新高,更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20.
在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赵本山及其作品以鬼畜视频《念诗之王》的形式再次火爆在公众视野,并以一句"改革春风吹满地"激起了国人的共同记忆。一方面,获得十余年春晚语言类节目一等奖的"赵氏喜剧"获得新生与火爆,而另一方面市场常青树开心麻花团队制作的《羞羞的铁拳》、《李茶的姑妈》出现口碑下滑,甚至票房遇冷的情况。本文将两个团队的喜剧经典作品从剧本特色,台词设置,表演风格以及作品主题进行对比,探讨分析其共性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