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多诺是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继承其学派"社会批判理论"的思想主题,即对人的现实生存境遇的一种文化批判,然后提出了"大众文化批判说"。他的批判理论核心对象是文化生活中具有欺骗性和虚伪性的大众文化以及这种文化对人和社会造成的伤害,其目的是希望人民大众能够清醒并且摆脱束缚和控制,重获自由。当今我国社会大众文化中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所以他的这一理论对我国当前大众文化建设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因此我们在大众文化建设进程中要批判接受阿多诺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以更好的促进我国大众文化的先进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这本<中国现代性体验的发生>"发生"于今天,我以为是王一川教授学术研究的一次有意义的事件.十余年前,作者丢给读者们一本<意义的瞬间生成>便迈进牛津,迎来了他自己所说的"语言论震惊".之后,他倡导"修辞论美学",以一种告别的姿态,将此前的研究称为"体验论美学".从美学理论的形上建构移向文学文本的文化解读,由关注生命体验转而关注文本修辞,他的理论视野发生了一次重大转变,也就同时有了一次"断裂".  相似文献   

3.
近年,网络中出现了一种代表性的力量,以出位的言行、火辣的身体、暧昧的文字、性话题的冲击力,震撼我们的国度和网络,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超级女声"们铸就的历史片段,必然将在中国社会、文化、网络发展史中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  相似文献   

4.
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所阐述的两种对立的生活,以及在第二生活中的自我更新和更替的精神自由和狂欢,使得人们从现世秩序中抽身而出,并使获得一种崭新生命体验的方式成为可能。该理论的独特意义与内涵,在当今的网络文化中也有呈现。但从其他角度来看,两者又有着内核上的区别。本文将着眼于当代网络的全民化狂欢,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同时表现出对失序网络世界中"假象狂欢"的担忧。  相似文献   

5.
海南社会存在一种"女劳男逸"现象,即在一些传统的海南家庭中,妇女承担着一个家庭日常生活中的绝大部分事务,而男人却相对过得悠闲。"女劳男逸"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研究其产生的原因,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海南独特的历史文化、全面把握海南社会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6.
张猛 《文化学刊》2012,(5):36-40
最近一段时间,"屌丝"一词在网络上迅速走红,成为青年人交际话语中的热门词汇。作为一个贬损意味极强的俗文化词汇,却受到了众多网民的追捧,其中的文化内涵引人深思。借助大众文化研究的相关理论可以推知,"屌丝"一词的流行是一场消除差异的网络狂欢,它与目前青年人面临的社会压力息息相关。对于"屌丝"这一后现代符号的消费满足了年轻人叛逆和自嘲的需要,也部分实现了与精英文化的对抗;而"屌丝"所暗含的生殖崇拜文化的异化也符合青年亚文化的新奇性特征,反映出青年一代娱乐至上的精神诉求。  相似文献   

7.
在我们社会结构大转型的时代,我们需要周有光先生这样的灵魂人物。周老不仅是语言文字学家,更是一位思想启蒙家。他的"三分法"的提出,他的"民族思维方法大转变"的历史任务的提出,他的"双文化"概念的提出等等,都将其推上新启蒙时代的代表之位。本文旨在更准确地反映周老的贡献,正确地估价他的文化意义与影响。  相似文献   

8.
网络社会治理旨在实现以理性和秩序等特定价值观为基础的社会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促进网络社会治理目标取向和行动原则形成方面提供了价值导向和实践路径。深入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有效融入"网络社会治理这一突显重要性的课题,对于提升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力以及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笔者从深化二者契合性的理论研究、分析网络社会治理中价值引领冲突的客观存在及其根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社会治理的原则和实践路径等方面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9.
"城市文化资本"理论视角下的城市空间价值研究,既要考虑城市空间价值创造的发展动力,又要思考城市的总体艺术模式和价值意义,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文化资本"的创造亦是一种城市艺术设计的升华。中外城市空间价值创新的发展历史已经证明,能够被认同为"城市文化资本"要素的历史遗存与设计,必然是具有穿越时空的历史性价值的人类共同记忆文化,必然能够充分表现"城市文化资本"的意义和城市的总体价值。  相似文献   

10.
“火星文”涌生的语言社会文化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火星文"是新近在网络聊天室、论坛、贴吧、个人空间等语境中所使用的一种带有语言文字游戏性质的新型的网络语言。"火星文"的涌生,与一定语言生态因素及传统语言文化的潜在因子、后现代社会文化思潮的影响、当代计算机技术的支撑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彭定安先生是我国著名社会科学家,其研究涉及多种学科,且均达到相当高度与深度,并产生了国际影响。他堪称辽宁社会科学第一人。彭定安以鲁迅学为原点和放射点的社会科学研究、大文化研究有如下几个特点:有着自觉的使命意识;有着鲜明的实践性品格;又是个性鲜明的独特的"这一个",其学术研究往往饱蕴着激情,充满了人性和人文关怀。彭定安的以鲁迅学为放射点的社会科学研究和大文化研究,其意义不独是彰显着彭定安本人的学术个性,并且由于他的独特理论建构与社会实践,证明了鲁迅学不独是中国现代文化文本的理论构造,亦是整个人类文化正确发展走向的理论构造,或者说是这一构造的核心质素。彭定安由鲁迅学走向更为广阔的社会科学研究和全人类的大文化研究,不单显示出他本人的学术研究的走向与发展和深化,并且昭示出鲁迅学本身通向整个人类的大文化的内驱力。彭定安发现、体验、亲和了此种内驱力,因而成就了自己,更成就了鲁迅学。他本人即是鲁迅学在时间上无限久远、在空间上无限扩大的证明。  相似文献   

12.
要准确理解约翰·费斯克的大众与大众文化的基本理论,一定要联系他的金融经济与文化经济的主要观点。可以说,其大众文化理论的精髓都是建立在这"两种经济"的基础之上的。基于此,笔者就这两种平衡的经济、文化经济的话语结构及文化经济的抵抗式表征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3.
栲栳是黄河宁夏段贺兰县地区传统乡土社会中主要的文化符号,也是我国非遗家族中的主要成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时代价值。但在日常保护传承实践中,往往因看不清现实价值而态度消极,这也是当下非遗发展面临的时代难题。本文以马克思"资本""价值"理论及社会学资本理论为视角,通过"掘价"方式呈现非遗栲栳的历史文化、社会时代及经济资本价值。希望以"现实"价值激发护遗传遗的内生动力,在促进非遗栲栳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为我国非遗的保护传承提供地方性知识及一种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化软实力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拥有独具吸引力的传统文化资源、庞大的海外华文网络和华文媒体资源、良好的国家形象和较为灵活的外交政策、"北京共识"或"中国模式"的吸引力等文化软实力资源。但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与世界上其他大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还处于弱势地位,主要表现在国际文化传播逆差严重、丰富的文化资源没有转化为现实的竞争力、存在文化认同危机、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不相称等。究其原因是全球化的深入、大众消费文化迅速崛起、当代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和冲击、西方文化霸权的渗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利益主体多样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学术界越来越关注中华文明史研究。这不仅仅是因为中国社会近40年所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学者认识到,重新崛起的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而这一悠久的文明形态,又是以其深厚的文化传统作为"根与魂"的。因而,全面且深入地探讨中国文化传统,不但有助于深化中华文明史、中国思想史、中外文化交流史等领域的研究,而且裨益于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为化解文明冲突、促进世界和平、营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富有建设性的思想资源。鉴此,本文试以"整体特征、基本精神和理想境界"为着眼点,通过深析近些年来的学术进展,以期推进关于中国文化传统的总体思考与理论总结。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之众多兽类意象之中,"狐狸"这一意象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且狐意象在远古时期呈现出文化层面的变迁发展,具有特殊的文化意义及社会价值。本文简要分析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的狐形象,其中主要包含九尾狐、玄狐、天狐三种,并论述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狐形象的演变历程及狐形象演变的内在动因,旨在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狐形象的特点及其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17.
"城市文化资本"理论视角下的城市空间价值研究,既要考虑城市空间价值创造的发展动力,又要思考城市的总体艺术模式和价值意涵,从某种意义上说,"城市文化资本"的创造亦是一种城市艺术设计的升华。中外城市空间价值创新的发展历史已经证明,能够被认同为"城市文化资本"要素的历史遗存与设计,必然是具有穿越时空的历史性价值的人类共同记忆文化,必然能够充分表现"城市文化资本"的意义和城市的总体价值。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精神领域的需求不断增长。与此同时,涉及文化方面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化自觉"的概念于1997年首次被提出后,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一时间,关于"文化自觉"的释义层出不穷,但是时至今日,人们对"文化自觉"意义的研究却甚少。本文旨从理论、时代、历史三个不同的维度分别阐述文化自觉的研究意义,并从中反思文化自觉对于公民自身乃至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17世纪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是"蓝色文库"现象发展的高峰期,这是一种官方扶植以满足大众需求的"人工大众文化"。此类图书的推广在适应民众的阅读水平及习惯的同时,逐步普及官方的语言规范,达到教化民众进而推行统治阶层意识形态,建立长治久安的社会环境的目的。本文在分析"蓝色文库"发展状况的同时,深入剖析其具备的社会和政治功能,从而揭示该时期鲜明的文化发展脉络,即举国家之力,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措施协调文化各个组成部分,达到全面浸润与同化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0.
网络流行语是一种独特的语言现象,网络推动网络流行语迅速发展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前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社会语言学对网络流行语的作用,很少探究其隐含的人际功能。本文将以网络流行语为研究对象,首先对这一语言现象重新审视,接着以"酱紫"为例,以国家语言文字舆情数据库为语料库,深入分析文本所在小句态度资源分布,然后从评价理论、态度系统入手,比较归纳网络流行语表达的情感、判定和鉴赏功能。结果表明,人们在使用网络用语时多使用消极词汇,表达消极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