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姬广绪 《文化学刊》2012,(1):106-110
凌纯声先生1930年的赫哲族田野调查是中国民族学和人类学第一次科学的实地调查,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本文将凌氏的赫哲族研究置放于民国时期的政治背景和学术背景中,通过对其赫哲族的研究及民族志文本的描述,探讨凌氏早期民族研究中的理论倾向与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语境下的法律应当去寻求其本土的融贯性,并将其作为解析法人类学在研究法律蕴意问题上的一个视角。法人类学蕴涵了应当寻求法律本土融贯性。从这个视角解析法人类学的认识存在其规范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文化学刊》2013,(3):4
引言人类学在中国历史上的发展是十分曲折的,它不仅是英、美、德、法等不同背景人类学家、民族学家智慧的结晶,而且受到不同的政治、经济等因素的作用与影响,这些因素导致中国形成南北不同的两种人类学的学术传统.并最  相似文献   

4.
新政治人类学是中国学者通过不断探索而形成的全新思想理论,其是对传统政治人类学的进一步细化与延伸。本文具体分析了新政治人类学中"管理学人性化"在"五化"内涵中的具体地位和作用,阐明了新政治人类学的基本发展方向与可能面对的阻碍问题,并分析管理学人性化的走向。  相似文献   

5.
杨旸 《文化学刊》2012,(2):186-191
2012年1月7日-8日,沈阳师范大学社会学学院人类学专业创办的"医巫闾论坛"召开了题为"人类学的东北研究"的学术研讨会。会议由北京大学王铭铭教授、沈阳师范大学刘平教授和吴世旭副教授共同邀请了20余位关注东北研究的人类学、社会学、  相似文献   

6.
文学人类学是世界性的跨学科研究潮流在中国当代催生出的新兴学科。从神话原型批评起步,经过三十年的研究积累,文学人类学目前处在努力建构一套适合中国本土文学和文化实际的新理论体系。其中一个主要的学术突破是打破了文学本位的神话观,将神话研究引向文、史、哲与宗教学相互整合的大视野。自2009年首次提出从"中国神话"到"神话中国"的命题,学术范式的变革获得理论上的自觉意识,本文再论神话研究学术范式的变革意义,并对"神话中国"研究的未来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人类学对中国东南和西南的研究多有积累,却很少关注东北。东北的地方经验值得人类学深入研究,这不仅需要在学术史的脉络中对人类学的东北研究加以回溯,而且需要结合人类学中国研究的不同“范式”乃至其他学科的相关研究。在比较之中寻找人类学东北研究的进路,并在具体的经验研究中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8.
人类学的中国研究走过了百余年的学术历程,大致经过了1860-1920时期的异域星火、1930-1940的黄金时代、1950-1970时期的海外典范和1980年以来的全面复兴这几个时期,不仅有过世界性的声誉,而且因其复杂文明社会的特征而具有巨大的学术潜力和广阔的理论前景。  相似文献   

9.
在大多数情况下,"华南学派"是学术界的朋友们对研究明清史、特别是区域社会史或历史人类学的一批学者及其学术主张的一种称呼。当我回答我与"华南学派"的关系这类问题时,我的表述是,我与"华南学派"共享某种学术理念和方法论平台。当然,这并不妨碍我们之间对某些历史问题有不同的理解,也不妨碍我们之间具有各自侧重的研究风格和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10.
叶舒宪 《文化学刊》2013,(6):29-45,F0002,F0003
比较神话学研究的重心始终局限在文本主义的取向上,艺术学和艺术史方面的研究成果异军突起,给文本主义的神话研究带来巨大刺激和牵引作用,使之逐渐摆脱原来的学科本位主义束缚,出现比较神话学与艺术学、艺术史研究良性互动的可喜局面。笔者着眼于人文学科,梳理这场学术范式变革的起因,称之为“人类学转向”。  相似文献   

11.
纪晓晨 《文化学刊》2014,(4):98-103
鸟居龙藏对于中国东北和蒙古的研究贯穿了他的学术生涯并且成果颇丰,他致力于此的研究也是为了反驳当时世人皆以为满蒙之地无历史文化的论断《满蒙古迹考》回溯了作者有关满蒙文化的研究轨迹,内容侧重对渤海、辽、金三国的考古探查,本书也鲜明地展现出作者的治学态度与研究特色。透过鸟居龙藏的学术眼光与遗留下的宝贵资料,当今的人类学东北研究也可从中收获启发。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研究的意义、基础和内容这三个层面上,对人类学东北研究如何展开做出初步的总体性思考,认为人类学东北研究的意义在于完善人类学中国研究的理论建构,为东北社会发展提供理论养分与实践策略;人类学东北研究的基础是在总体上对以往研究进行回顾与批评,具备对田野工作和历史文献加以结合的意识与能力;人类学东北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民族志研究和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13.
影视人类学及其作品的意义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学界的学者多尝试着定义人类学片的属性,用以作为区分人类学片和非人类学片的标准。不过,截至今天,人类学片对人类学界和人类学片属性的各种定义仍然没有获得广泛认同。然而,如果放弃对人类学片属性的依赖,我们将有一个更好的标准,那就是人类学片,以及影视人类学自身的功能与意义。人类学片不仅在抢救人类文化遗产方面,而且在促进文化的传播与交流,普及科学知识,提高民众素质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艺术价值和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4.
罗振玉旅居辽宁旅顺后,除了继续从事政治活动外,还从事大量的学术研究活动,政治上的污点固然不可讳言,但他在辽宁时期的学术成就及保存古文献的工作,亦应予以客观公正的评价。探幽发微,全面分析和研究他在辽宁时期的学术成就,对展开辽宁近代学术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母性崇拜与审美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母性崇拜与审美文化——中国美学溯源研究述略仪平策当代人类学研究认为,文化具有某种人格气质。它往往选择一种气质或融合几种相关的气质,并把这种选择“专断”地揉进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而在学术和艺术领域表现尤为突出。①这种文化气质论给我们的中国美学研究提供...  相似文献   

16.
研究表明,跨文化交际学作为一门具有多学科性质的新兴学科,在诞生初期受人类学的影响最大,而跨文化交际学者和研究人员也从人类学过往的理论和实践研究中受益最多。本文以格尔兹和拉图尔提出的经典方法论为例,浅析了跨文化交际学研究从人类学方法论中可以得到的借鉴,以及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传统方法论所受到的挑战及新方法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7.
现代人类学主要是一门从西方思想传统中发展而来的学科,但早期西方人类学所研究的包括中国在内的异邦也直接刺激了人类学的理论发展和反思。中国人类学曾经较多讨论"人类学本土化"的问题,现在更多需要思考的则是中国如何为人类学提供思想资源,对中国人论宇宙观的探讨如何成为世界人类学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18.
人类学理论的形式依赖于学者如何看待其学科史,沿着阿兰·巴纳德关于人类学历史五种视野的观点,即事件或者新理念的顺序、时间框架延续、思想体系的变化、一组平行的国家传统和程式跳转的过程,来理解学科重建以来中国人类学者对人类学理论书写的作品,分析其书写形式,有助于我们认识学科理论形式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认识这一时期人类学在中国发展的轨迹和未来走向。对人类学理论的形式的研究,关系到学科自身的定位,学科建设的方向以及学科研究领域的拓展,值得人类学界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19.
杨帆 《文化学刊》2011,(3):124-131
艺术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它跨越时间和空间维度在人类生活中投射着美的影响。人类学是研究人及其文化的科学,其关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并解释纷繁现象背后深层的文化内涵。从人类学的视野中来观察艺术具有其独到的视角,艺术在人类学的视野中不仅仅是他者眼中的美感体验,同时也是被观察者自我生活常识体系中的一部分,艺术在人类学的视野中具有生活与审美、对内与对外等双面性。文章试图通过有关人类学视野中如何定义艺术、怎样研究艺术以及艺术研究在人类学体系中的发展过程以及今后发展的可能性等问题的探讨,来呈现人类学视野中艺术的形象及其特质,从而进一步探讨人类学体系中艺术研究的视角与旨趣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张松 《文化学刊》2012,(1):98-101
东北地区是人类学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然而,与其他地区近年来人类学调查研究的长足进展相比,东北无疑处于落后的境地。我们要展开人类学的东北研究,最主要的工作当然是要对这一地区的世居民族,尤其是通古斯语各族进行长期、深入、细致的田野调查。与此同时,我们还应了解、吸收、借鉴我国前辈学者和国外学者关于这一地区的人类学调查研究成果。国外的调查以俄、日两国为主,本文所要谈的便是俄国(包括苏联时期)的黑龙江流域人类学调查对于我国人类学东北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