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红色基因承载着中国文化发展的精神价值,利用红色基因对青年大学生价值观进行培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年群体中的生动实践,也是新时代对广大青年提出的新要求。针对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高校应注重用红色基因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推进红色文化资源进课堂、进校园、进网络,形成以红色基因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力,增强红色基因的文化熏陶和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2.
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社会主义环境下生成的新型社会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了尤为关键的导向作用。文章通过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对培育该种新型社会意识提出了"传承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传统美德,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设社会导向"等建议,旨在为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培育提供必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联结着民族的历史、现实和未来,在文化的长河中独树一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以少数民族文化为载体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开了新的思路。本文以少数民族文化为切入点,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4.
大部分高校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细化至课堂教学和各项文化活动中,希望真正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效果。然而,这种互动还是以班级为基础,但在高校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中,学生自身对班级的概念已经淡化,宿舍、社团等平台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更有影响力。因此,本文客观分析公寓文化建设的内涵、重要性,及其推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可行性,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延安红色文化是党在延安时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和积累的宝贵财富,它不仅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本源性优质资源和先进性优秀文化根基。积极研究和开发延安红色资源,运用延安红色资源丰富的物质成果和非物质成果,推进其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进实践,使延安红色资源所蕴含的科学思想观念、正确政治观点、高尚思想道德、良好心理品质和健康审美情趣,不断促使大学生更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当代文化思潮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需要发挥文化整合和引导力,这不但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反映,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我们要深刻认识文化整合和引导力的含义和机理,理解文化整合和引导力是增强主流文化认同的文化力量,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力量,是明悟"自信自强"的文化力量,进而从文化主体、文化内容和载体、文化形式等方面推进文化整合和引导力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陶乐 《职业圈》2014,(33):10-10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企业精神文化建设,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路径,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树立企业形象、形成企业特色的迫切需要,对企业精神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丰赟 《职业圈》2014,(3):68-68
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份,触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良好的企业文化传播到社会后将给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正能量。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9.
胶东地区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为驻地高校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无尽的资源。推进胶东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必须遵循文化传承、价值引导、人生导航、道德塑造四个原则,实现胶东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在海洋精神、红色精神、创新精神、实干精神和乐观精神的五个结合。  相似文献   

10.
朱永英 《职业圈》2014,(27):108-10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价值体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整合企业意识、凝聚企业力量,使企业职工更加积极向上,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在新形势下,企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诸多困难。本文针对企业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和方法展开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要求,是构建我国文化治理体系和增强我国文化治理能力的内在需求,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目标、构建和谐校园的有效途径之一。积极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从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本文主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两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2.
乡土文化是乡村大众的精神家园,对人们潜在的影响自然而深远。乡土文化是核心价值观发展滋生的良田沃土。立足乡土文化,整理家谱典籍,传承家规家训,挖掘典故史实,弘扬民俗文化,修故居古迹遗存,打造宜人风光景致,以民为本,树立典范,重视教育,把核心价值观融于其中,加强培育人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随着乡亲、乡音、乡情、乡愁跨越田野、跨越乡村,传遍中国大地。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八大为我们提出了精炼准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标,且从三个理论层面为我们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弘扬工作指明正确方向,这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也是对我国价值思维向度的延伸和归纳。基于此,必须加强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理论政策的深入研究,发挥体制机制的规范引导作用,党员干部积极发挥榜样力量,创新话语体系,拓展宣传方式,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全社会齐心协力奋斗的事业。  相似文献   

14.
李迪 《文化学刊》2015,(4):177-179
包括先秦儒道圣人观在内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厚的精神宝藏,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讲话中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本文从道德修养、治国方法、人生境界几方面展开论述,探讨先秦儒道圣人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15.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的优秀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历史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探寻"红色文化"在中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时代价值,对于青少年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许崇丽 《职业圈》2014,(22):110-110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一个重大理论课题,更是一个具体实践问题,尤其是让广大人民群众认同、接受、践行,真正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生根开花,在群众中点燃激情,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问题和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17.
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筑魂的战略工程,是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文化安全的精神屏障。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富强、民主、和谐、文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总书记在本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把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  相似文献   

18.
中华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重要文化源泉,在精神滋养、价值支撑、典型垂范和制度借鉴等方面有诸多参照价值。徽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共享的宝贵财富。传承和弘扬徽文化精髓,不断发掘徽文化的时代性和可借鉴性,真正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贡献出一份力量。  相似文献   

19.
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也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强大精神力量。红船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高度一致性,都具有一脉相承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属性、共同的精神内核和与时俱进的实践品格。用红船精神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深入挖掘研究,积累文化资源;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文化氛围;开展日常活动,形成有效载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20.
文化自信与文化产业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但也存在文化产品缺乏价值观引领、文化产品原创性不足、区域间文化产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为改善目前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应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引领作用,政府、企业、高校三者协同施策,不断丰富文化产品价值内涵,坚定文化自信,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