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6 毫秒
1.
龙舞文化是中华民族独具特色的传统民间舞蹈文化,在当今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形势下,探究龙舞创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极具重要性,为了能够更好传承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更好发展和弘扬龙舞艺术,为地方文化建设服务,为艺术活动与民间文化的有机融合提供更新的思路和舞台,本文从龙舞的起源与发展,龙舞道具的创新与传承这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本文从建立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化、推动旅游产业提升等方面阐述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分析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通过研究提出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温州为例,通过分析瓯越传统文化精神,探讨"温州精神"在改革开放经济大潮中从被尊崇到被丢弃,与产业经济从崛起到衰落之间的内在联系。阐述公共图书馆在弘扬优秀地域文化、宣传和传承优秀精神、提升人文素质以及助力文化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优秀传统文化更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财富。新时代发展中,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不断促进民族进步、提升民族凝聚力的根脉所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有利于继承弘扬传统文化精神;有利于为社会培养思想政治水平高的优秀人才,能有效提升广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涵养,拓宽大学生德育思维。该文通过调研走访、翻阅资料得知当前部分高校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形态,旨在为二者的教育融合提出些许参考建议,以期强化传统文化的现实教育意义,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促进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5.
随着元宇宙发展和研究进入全新阶段,各级政府和相关行业、企业都在积极探索元宇宙如何赋能文化产业,传统文化元宇宙化也将成为其中一个重要方向。保护、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会有效增强国家凝聚力和国际影响力。元宇宙所具备的媒介综合优势为中国传统文化沉浸传播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方向。作为下一代媒介的集合体,元宇宙将重塑未来的文化生产方式和消费习惯,可以通过建立元宇宙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库、元宇宙物质遗产/非物质遗产博物馆档案馆以及将传统节日元宇宙化等方式,推动实现在元宇宙媒介中讲好新时代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6.
我国资源型城市的产生和发展本质上是基于计划经济的政治型城市化和以GDP为中心的经济型城市化发展的结果,而环境破坏和资源枯竭导致的城市衰退正反映出这些传统的城市化道路正逐步走向末路。在文化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重视文化生产力,挖掘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以实现文化城市为目标的文化型城市化为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为建设文化城市,资源型城市要做好文化型城市化的顶层设计,围绕产业支撑要素,强化文化政策重点,同时大力推进文化产业与传统工业的融合,促进工业的文化转型。  相似文献   

7.
论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踔 《文化学刊》2011,(2):173-179
近年来,我国公共文化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文化产业发展明显加快,文化贸易快速发展,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但是,我国文化软实力提升仍面临重视程度不够、社会核心价值观引领和整合力不强、发展动力不足、文化产业发展落后、文化资源开发不当、文化传播力不强、缺少文化"摆渡者"等诸多问题。因此,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必须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提升竞争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传承力;强化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增强文化凝聚力;建构全社会参与建设新格局,增强文化发展动力;改善传播理念和方式,提升文化对外传播力;重视思想、观念和原则的生产和传播,增强文化吸引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对象是城市文化建设,围绕建设"文化佛山"的总体目标,通过弘扬佛山特色文化、提升品位,加大文化在佛山城市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引领带动、支撑、持续的作用;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充分认识到在率先迈向文化强市的进程中,补齐城市文化建设的短板;将创新与弘扬特色文化作为城市文化现象与思想支撑的出发点,使提升文化品位引导城市发展成为共识。建设文化佛山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加强城市凝聚力,使市民更具有幸福感和获得感;二是通过加大文化软实力策略、实现文产的跨界融合、增强城市整体形象来进一步提升城市长远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文化河源视域下客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事关河源的未来发展,事关客家文化的保存、弘扬和繁荣。本文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释义,阐明了加快发展基于"客家古邑"的创意文化产业的背景和必要性,提出了河源市基于"客家古邑",发展创意文化产业的镜鉴,进而就推进客家古邑创意文化产业发展提出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世界文化的融合发展,文化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在这一背景下,地区的发展与文化紧密相连。湖南省是一个历史文化悠久并且现代文化产业丰富的大省,拥有"快乐购""手机动漫"等科技产品,都彰显着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态势。本文就基于这一背景主要探究在文化科技融合的背景下,湖南省文化产业新业态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11.
洛杉矶市是美国重要的文化产业中心,在文化资源建设与开发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市政府将经营思想全面融入文化公共管理,一方面通过资助和支持政策促进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和现代文化资源建设,另一方面通过规范和优惠政策促进各种文化产业发展,以开发和利用文化资源,并促进文化资源建设与开发相互融合,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12.
松林 《生态文化》2007,(1):43-43
吉林森工集团松江河林业有限公司林海雪原文化产业分公司成立于2006年6月。公司以发展、保护、弘扬长白山特色文化为使命,以文化振兴产业、以产业弘扬文化为宗旨。该公司经营范围:文化旅游、经营娱乐场所、艺术品制作交易、文化艺术人才培训,经营各类体育赛事、文化艺术贸易会展。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虽已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文化产业体系,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产业机制不健全、文化资源缺乏保护、创新力度不够等。而辽宁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点,在产业发展转型的过程中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有助于实现辽宁从文化大省发展为文化强省的目标。本文主要分析辽宁省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促进辽宁文化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化与经济的融合,是文化产业的基本属性与特征;文化产业应定位为:通过文化产品的创造和传播,把先进文化转化为先进生产力.文章对文化产业的市场定位与经营进行了探对.  相似文献   

15.
伴随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我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基于各自产业特点,在发展中密不可分,具有相互促进、相互融合的可行性。文旅融合需要结合具体旅游环节,整合相应的文化元素,在内部形态上相互融入。文旅产业链的核心组件是旅游目的地。文旅小镇模式、主题公园模式等成功的文旅融合案例为探索"文旅互促型"文旅产业协同发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弘扬中华文化既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与国际地位的重要任务,也是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方面。新媒体时代,具有去中心化、社交性、低门槛等特点的短视频新业态成为国际受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方式,借助短视频新业态进行中国文化国际传播潜力巨大,但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与挑战。立足当下,需要不断优化传播路径,创新传播方式,既要提升对外传播内容质量,打造独特文化品牌,又要推进话语转型,丰富文化内涵,同时注重媒体间相互融合,拓展传播渠道,构建跨文化多维传播格局,以此共促我国数字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构筑新型国际传播业态。  相似文献   

17.
“一山一水一圣人”代表的是山东文化的精气神,“山”和“水”体现的是齐鲁自然文化,而“圣人”则更多地代表齐鲁文化的人文一面,是齐鲁文化的精髓所在。山东以传播孔子文化为己任,注重传统思想与现代观念意识和世界文化的融合,推进孔子文化产业的发展,创新对外传播内容和手段,加大“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力度,在推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接轨融合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文化自信是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同,是对自身文化价值及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念,同时文化也是广大人民的精神粮食。因此,文化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在新时代,通过弘扬传统文化有利于增强人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本文通过长子鼓书的发展状况来阐明如何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9.
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发展皆是实现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虽然公共文化服务以官方为主导,文化产业发展以市场为主导,但二者在内涵和特点上有所关联。按目前发展态势,公共文化服务和文化产业正面临共同的一些瓶颈,如存在认识误区、缺乏人才、地区发展不平衡等,二者如何互动共赢谋求发展是本文探讨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社会主义环境下生成的新型社会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发展,对中国社会发展起到了尤为关键的导向作用。文章通过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对培育该种新型社会意识提出了"传承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传统美德,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设社会导向"等建议,旨在为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培育提供必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