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校思政教育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根本问题,受多元文化影响,大学生思想日益变得多样复杂。红色文化资源是思政教育的重要载体,如何借助红色文化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把好思想第一关,是值得探究的重要议题。以N市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深入访谈等方法,借助SPSS 26软件对回收问卷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总体效果不佳,存在内容乏味、形式单一、渠道狭窄等问题。为此,应从优化内容、丰富形式、拓宽渠道等方面着手,发挥红色文化资源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的独特作用,提升大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2.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的精神财富,她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厚重的历史内涵和宝贵的育人价值,为新时期高职院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优质资源和有效载体。文章阐述了红色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在高职学生思政工作中的时代价值,并探讨了红色文化融入高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遵循的原则,提出了红色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保障教育教学的有效性,确保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  相似文献   

3.
红色文化是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可以完善高校思政教育体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为大学生思政实践能力的提升以及全面发展提供思想指引。因为高校在融合方式、师生认知、网站建设以及教育体系构建上仍存在诸多不足,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之间的融合仍需优化,所以,高校要进一步提升师生对红色文化的重视程度,优化思政教育体系以及红色文化融入方式,促使思政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4.
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重要使命,在新形势下,通过文化育人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和高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依托思政实践资源,逐步建立"四位一体"的文化育人新体系,把握场域建设、内容挖掘、制度保障主线,形成系列育人阵地,构建融思想化、...  相似文献   

5.
顾璟 《江苏高教》2020,(9):101-104
思政教育是高校全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是高校思政教育课程建设的基本任务。江苏是红色资源大省,通过深入挖掘革命文化在新时代的内涵价值,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用好用活丰富的革命文化资源,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世情、国情、党情,树立文化自信,增强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和行为认同,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江苏省革命文化资源概况,分析了革命文化在新时代的内涵价值以及其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对江苏革命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工作中的运用路径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6.
当下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将地方红色文化以课程思政的形式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助于弘扬与传承地方红色文化。在红色文化的熏陶与渲染下,帮助新时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有助于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前行,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新的思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地开展。本文通过文献资料分析和实地考察唐山地区优秀红色文化,研究建立地方红色文化课程思政素材库,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7.
地方文化资源在创新高职思政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文章结合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机构不健全、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缺乏物质保障、亮点不够突出等现实困境,基于挖掘与利用地方优秀文化资源、分类形成思政教育模块、在地方建立思政工作教育基地、分析高职教育和学生特色、实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与地方文化弘扬的有效互动等建设思路,提出以“一元主导”为前提、以思政课为主阵地、以构建思政教育体系为基础、以打造“111工程”为特色等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8.
红色文化是大学生思政教育不可忽视的资源,也是承载此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对红色文化内涵及思政教育间的关联进行分析,有利于高校思政工作的顺利展开,提升学生的思政教育水平。本次研究从红色文化及思政教育工作的含义着手分析,阐述了目前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的现状,包括影响力不足、灵活度不够等问题,最终重点探究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希望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党的十九大上,将"明晰优秀传统文化的定位,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下一阶段工作的重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本文通过详细研究传统文化资源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先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困境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大学生思政教育模式,希望为全面提高高校学生思政教育水平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0.
巴蜀文化作为一支优秀的地域文化,其覆盖范围广,影响人数众多。深厚的文化底蕴包含丰富的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是开展思政教育有利的活水源泉。在互联网广泛运用的基础上,基于各种微传播渠道,将巴蜀文化融入到大学生日常思政教育中去,提升日常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尹耀樟 《湘南学院学报》2011,(4):110-112,124
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播与传承的重要载体,其所蕴含的民族文化传统及独特的民族气息是对高校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如何将传统节日文化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充分发挥传统节日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和指向作用,值得高校教育工作者进行有益探索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息息相关,构建两者间的互利模式,既利于充分利用文化建设的有效资源,又利于构建健康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当前,高职院校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相互依赖、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在着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下,应注重提升校园文化建设的渗透力及感召力。同时,充分利用政府、社会和企业的有力支撑,发挥它们在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纽带作用,为两者间健康、高效、有序互动模式的形成创造积极条件。  相似文献   

13.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由于在课程体系和授课方式上存在一些弊端,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欠佳,引入地方文化资源进校园,可有效弥补现有思政教育之不足。屯堡文化蕴含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将屯堡文化转化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有多种,比如进课堂,举办讲座,编写校本教材,打造校园文化,进行实习实践和做科研等等。  相似文献   

14.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校园文化建设皆受到一定的冲击和影响。高校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主阵地及重要的实践载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企业文化以适应创新人才需求、发掘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利用新媒体建立“红色网站”并加强校园网络团队建设等措施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网络信息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有效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中国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加以有效利用,将传统文化教育渗透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这对当代大学生的人格塑造与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优秀的精神传统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文化资源和思想资源,其内核也与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高度契合性,积极发掘传统文化,并将其指导和运用到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这对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建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是非常有益的。  相似文献   

17.
依托中国传统文化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传统文化为依托来增强实效性,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品位。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在高校德育中应充分发掘儒家德育思想的现实价值。传统文化德育价值的实现应遵循辩证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和针对性原则。在具体实践中可以采用传统文化进教材、进第一课堂、进第二课堂、进社会实践等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建设对高校大学生发展意义深刻,通过不同途径建设优秀大学生宿舍文化,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践行与承载。文章通过对大学生宿舍文化的介绍,提出了文化建设路径,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在表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以及应用于宿舍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为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良性健康发展提供了思路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传承和积淀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在东西方文化碰撞的今天,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对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借鉴传统育人方法的合理内核,发挥其育人功能和社会责任,进一步引领社会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20.
面对多元文化的挑战,从文化自觉视域下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文化自觉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文化思潮的冲击、教育产业化与文化网络化导致当代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意识薄弱,削弱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而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以文化自觉的维度审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充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增强教育者的文化自觉意识,优化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