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历史虚无主义作为一种唯心主义历史观,以"重评历史"为切入点否定革命,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否定历史上已有定论的人物及其历史功绩,继而企图达到否定历史的目的。自改革开放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沉渣泛起,对我国的思想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尤其对大学生产生了严重危害。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以其迷惑性、渗透性、隐蔽性的传播方式借助大学生的"猎奇"心理,冲击了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消解着大学生的"中国精神",动摇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为此,高校需开展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素质、加强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理论研究和批判、加强对网络及新媒体的监督和管理等有效对策以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泛起,它打着学术创新的幌子,歪曲历史,虚化历史,否定并丑化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妄图通过消解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本民族文化和理想信念的认同,弱化大学生的政治认同。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在理论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批判,引导教师强化言论责任意识,消弭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当代大学生政治认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五四运动在中国历史上虽是短瞬之间,但五四精神仍然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用五四精神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引导他们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大学生的民主观和科学发展观教育,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变革和创新精神,使他们更好的担负起振兴国家的重任。  相似文献   

4.
"五四精神"具有丰富的时代价值和教育资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运用和探索的优秀素材。分析"五四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性,通过发挥思政课教师作用、丰富校园"五四"文化、拓展学习形式、挖掘"五四精神"内涵等方面入手,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为大学生思政工作注入新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5.
五四运动不仅是一场政治运动,更是一场科学启蒙运动。以"五四"为转折,中国国民的科学概念、科学价值理念和精神气质发生了转变,科学精神得到了广泛传播。发扬工匠精神,建设创新型国家,弘扬科学精神是着力点。在五四运动爆发百年之际,本文重新审视了"五四"所倡导的科学精神及其内涵、价值,探讨国民科学精神塑造的现代路径。  相似文献   

6.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是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一种影响较大的、反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思潮。在21世纪互联网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不仅没有消遁,反而通过隐蔽而巧妙的转变实现了互联网时代在高校传播的"华丽变身",具体表现为:以传播主体角色的改变实现错误思潮在大学生中的传受趋同;以传播内容的简单化和碎片整合迎合高校学生的阅读特点;由传统的线性传播转变为裂变式的传播以扩大其在高校的影响;通过转化传播方式实现对大学生群体的精确影响和隐性渗透;由被动倾听变为主动参与来实现错误思潮的扩散。为此,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密切关注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高校传播的新特点和新动向,增强应变能力,不断消解该错误思潮对大学生的思想侵害。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云南滇西某高校学生为调查对象,用数据显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理论自信影响的情况,着重从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态度认知、对历史的正确认知程度、对社会政治现实的态度三个指标点观察,并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提出应提高大学生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辨别力,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实现社会环境健康因素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效整合,同时重视社会实践,提升国史国情教育的直接感受性。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大学生价值观,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但当前也面临挑战,特别是受各种社会思潮,社会不良风气,历史虚无主义言论的消极影响,大学生科学的价值取向尚未形成,少数大学生荣辱观缺失,大学生价值观培育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价值困境”。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大学生价值观的长效机制,是切实提高新时期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实效性和长效性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9.
五四运动孕育了伟大五四精神,五四精神是红色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红色基因对于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从阐述红色基因的本质内涵入手,分析了为什么要传承红色基因,并提出了青年大学生应主动学习中国社会历史和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史,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弘扬五四精神,当好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相似文献   

10.
历史观是人们对历史的一种根本见解。在历史研究整个过程中,需要坚持唯物主义观点,立足客观历史事实维度,用中立性视野,把孤立的历史事件置于人类社会的历史浪潮中去研究和解读。这就要求我们坚定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即唯物史观教育,来规避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消极影响。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是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动力,社会的经济发展由此产生的社会被划分为不同的阶级,也是这些阶级互相博弈的结果",这就在哲学范畴根本地击破了历史虚无主义。本文首先从历史虚无主义的发展沿革入手,进一步阐述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最后通过唯物史观视域下提出具体的解决对策。党的"十九大"后中国进入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在实现现代化强国的历史进程中,加强唯物史观教育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就变得更加紧迫,对这一领域的对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五四运动中所倡导的五四精神是当代青年的宝贵财富,在新时代五四精神不仅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动力,也是提升思想境界的重要源泉。作为当代青年应当通过用先进思想指导实践、用理想和信念迎接挑战、用知识和本领勇担重任来进一步弘扬五四精神,争做时代新人。  相似文献   

12.
一个国家的明天,取决于青年。一个民族的未来,寄望于后辈。当代大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明天,是我们民族的未来,担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任,大学生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但当今社会上各种思潮的涌现,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出现了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个人主义、功利化以及价值观念弱化等思潮,这都会极大地影响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形成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塑造。因此,国家、社会、高校、家庭以及大学生自己都应该认识到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共同努力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爆发,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国家利益出发进行了民族主义的政治文化转向,在这一背景下,延安开展了文艺"民族形式"运动。对"五四"新文艺重新评价成为"民族形式"论争的焦点,是形成文艺"民族形式"论争思潮的关键因素。对"五四"新文学重新评价的深层根源在于中国文学民族化与现代化的先天悖论,在于文学所属意识形态发生转变的政治历史需求。  相似文献   

14.
作为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大学生正确对待各种社会思潮和学术思潮,在坚定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基础上,要引导大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是社会思潮的关键载体,也是最容易受社会思潮影响的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行为直接决定着我国的未来。所以,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加强有关社会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通过分析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的影响,研究其对策,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为今后开展有关大学生思想行为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由于自身特点和非主流文化思潮的逆向影响,要求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来规范和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和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理论基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大学生奉献社会、实现自我的动力支持,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大学生立足祖国、放眼世界的精神力量。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大学生义利统一和谐人格形成的价值依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教育理念、内容、方法来加强对大学生的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相似文献   

17.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理想与追求。而社会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打着还原"历史真相"的幌子,假借我党历史上的错误与毛泽东晚年的失误,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功绩,否定四项基本原则;企图扰乱人心,以史亡国,把中国拉向资本主义的轨道;对大学生造成误导,影响恶劣。为此,高校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唯物史观,正确看待毛泽东晚年的失误,用实事求是的态度维护毛泽东的历史地位。通过现场教学的实践模式,红色资源的教学模式,缅怀先烈、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开创未来,坚定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8.
通过几年的大学学习和现在从事大学教育工作,发现当代的大学教育多数注重对学生职业技术方面的培训,而缺乏对大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从而导致这些学生对人文知识的严重缺失。近年来,以“马加爵事件”为代表的高校暴力事件的频发,引发了人们对人文教育缺失的高度关注,当代教育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是否应更加强调人的精神建构,重视人文精神,注重人的综合素质。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功利主义、享乐主义、自由主义、虚无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潮开始侵袭着大学生的思想。面对社会上一些诚信缺失、自私自利的现象,他们茫然无奈。凡此种种,直接导致极个别大学生以追求个人享乐作为人生目的。自“五四”以来大学生曾一直保持着的那种不平则鸣、甘作社会栋梁、不屈不挠的精神,又难以一见,更由于一些学生缺乏辨别善恶、好坏、美丑的能力,一旦遇到挫折,便会失去自信,出现孤独、压抑、精神麻木等现象。尽管这是大学校园中的极个别现象,但也折射出学校教育的缺失和社会环境的严重问题。某调查组在一次对一所重点大学的八十六名学生进行的随机采访中,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学生认为读书主要原因是学习需要。只有四人完整地读过四大名著,八十二人没有读过,以后打算读的占一半,但条件是要看自己今后有没有时...  相似文献   

19.
军国民教育是中国近代重要的教育思潮,肇始于清末,成熟于民国初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衰落。这种教育思潮在不同的时期各具特色,对近代社会观念的转变、国民性的改造以及近代体育的发展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群众性爱国运动 ,它所产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曾对中国的革命与建设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无论从政治层面或思想文化层面分析 ,五四爱国精神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仍具有重大的思想意义和精神价值。在当前国际风云变幻和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 ,爱国主义仍然是推动中华民族进步、决定祖国前途命运的最重要的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