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燕子意象在中国诗词作品中经常出现,诗人、词人或是描其形、状其态,或是借其抒情。北宋著名词人晏殊善于将燕子意象融入词中,形成风流蕴藉的词风。本文通过晏词中燕子意象的分析与解读,探究晏词中燕子意象的意义,进而更好地了解晏殊词作的风格特征和晏殊个人的生存感悟。  相似文献   

2.
意象以其巨大的表现力和在诗歌中象征的载体,不仅可使抽象的思想感觉具体化,更能用来营造新奇独特的艺术效果.意象可以代表诗人的艺术风格,因此译者在翻译诗歌时将源文中的意象之美等值投射到译文之中,才可能做到语言等值转换而意象美不失.  相似文献   

3.
陶渊明笔下有大量有关飞鸟意象的作品。飞鸟意象具有丰富的象征意蕴,蕴含着诗人强烈的主观意识及情感,是作者审美意识与客观物象渗透的结果。陶渊明笔下的飞鸟形象,是其自我精神的形象写照,负载着作者的孤独与寂寞,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真意的追求及回归田园的人生意趣,更集中体现了陶渊明生命与精神的永恒追求。  相似文献   

4.
对诗词作品进行审美是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现实生活中的物象与人事使作家产生感发,并运用某些艺术手法,遵循某种规范,将其内心的感触用文字表达出来而形成的,也可以说,是诗人对现实生活进行审美的结果。想象和情感是形成美感的两个主要因素,因此,解读古代诗词作品,必须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和情感,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第一,抓住作品中的重要意象,分析其使用的艺术性。第二,将自身情感投入作品中,去分享诗词中的生命和情趣。第三,分析诗词中的修辞手法,从而正确理解诗词中的形象与作者情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意象图式作为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概念,产生于我们与世界的接触与互动过程中,具有体验性,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抽象活动和组织的抽象概念。利用意象图式分析中国的诗词歌赋目前少见,因而有较大研究空间。又因意象是诗歌的基本组成部分,所以本文将意象图式对李煜后期词作进行认知解读,以期让读者深刻理解其诗词的意象内涵,为我们寻找语言的现实理据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唐诗宋词中的水意象具有丰富的内涵。总起来看,水意象的内涵可以被划分为基本的两类:道德内涵与情感内涵。前者主要表现作者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隐逸情怀,后者主要表现作者由于乡情、友情、爱情的受阻而引发的种种体会和感受。  相似文献   

7.
月亮意象从它出现在文学作品里那天起,文人对它的关注从古至今就从未过,可以说中国文人用月亮构筑了一个永恒的情结。唐诗宋词中的月亮除了其本身固有的美丽,还承载着诗人的自我情感的宣泄、家国的怅然和宇宙思考等多重意蕴。  相似文献   

8.
在魏晋文学自觉时代,建安文学的群鸟乱飞,衍变为阮籍苦闷的模糊鸟,再发展到个性化的陶诗田园自由鸟。飞鸟意象由先秦两汉诗的群体性、类别性,至此成为带有诗人明显的主体性。其间诗赋的交流,则使飞鸟意象别开生面。  相似文献   

9.
“杨柳”是我国古代送别题材诗词的主要意象之一,这一现象源于中国古代自汉朝以来形成的“折柳赠别”的社会习俗。杨柳意象在送别诗词中有着多姿多彩的表现和生动感人的特点,为历代诗人所沿用不衰。“折柳”习俗与杨柳意象在送别诗词中的频繁出现,反映了中国古人的诗意性情及其万物有灵的哲学观念,同时也是“诗语”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鸟是陶渊明诗文中频繁出现的意象.不同姿态的鸟形象既是诗人心路历程的象征,又是诗人人生道路的形象体现,也是了解其玄学思想形成的切入点.  相似文献   

11.
研究意象、象征、超现实主义等现代诗歌的创作流派,认为可以将“意象”和“象征”合并为“意象征”,即认为现代诗掌握世界的基本方式,主要是通过意象化途径,将有限的人生经验提升到无限的象征意蕴境界。  相似文献   

12.
杜鹃意象是中国诗歌中的传统意象。杜甫诗歌中有11首诗作写到杜鹃,其杜鹃意象主要有三个层面:一是作为诗境构成的杜鹃意象,主要是指杜鹃啼鸣所渲染出的悲凉的环境氛围;二是乡关情怀、羁旅愁思,主要指杜鹃的啼鸣声唤起诗人心中的思乡情怀;三是借助“望帝化鹃”的传说和“鸠占鹊巢”的深意,暗含忠君爱国之意。  相似文献   

13.
中唐诗歌的繁荣得益于中唐贬谪诗人的人才辈出,同时受当时政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贬谪诗歌勃然兴起.中文诗歌离不开意象,贬谪诗中的意象处理关系着诗歌解读的成功与否,具有极重要的意义.但凡优秀的贬谪诗,都凝聚着译者在意象处理中的匠心独运,精思巧构.诗歌通过相关的意象在读者的头脑中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从而实现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本...  相似文献   

14.
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精粹,至今还闪烁着无与伦比的光辉,自古以来,我国诗词与绘画之间就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古语有云:"翰墨无形画,丹青无语诗"便是诗与画之间紧密联系的最佳诠释。纵观唐诗宋词中描绘色彩的诗句并不少见,可见,将诗与画融合于一体,早已成为我国诗画艺术最高境界。本文将对唐宋诗词中的色彩美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5.
薛宝钗与林黛玉是《红楼梦》中的两个象征意象 ,薛宝钗象征着合理的物质世界 ,林黛玉象征着自由的精神世界 ,她们共同建构了一个理想世界。这个理想世界 ,在书中称之为“兼美”。薛林二人共存的历程 ,正是兼美理想的凸现、矛盾与消亡过程的体现。  相似文献   

16.
景颇族诗人岳丁的诗意象独特、丰富。诗人将自身融于自然并平等地与自然对话,使世间万物在宽容的主体氛围中达到和谐,体现了其诗歌意象的宽和之美。岳丁诗歌的独特价值在于他从民族文化中汲取养分,并在人生旅途中听从童心的召唤,以宽容之心写出了大地之美、心灵之美。他没有沾染当代诗坛上普遍存在的浮躁与不安,总是以自由自在的形式表达着丰富的诗歌意象。  相似文献   

17.
文天祥留给后人的八百多首诗歌中,有五首带有浮萍意象。这种意象往往象征着诗人对亲人的思念、自身的孤独之感,向往自由不受羁绊之意;还象征了个人身世的艰难、无可奈何之感;以及国家命运动荡不安,诗人对风雨飘摇局势的难以把握、不能自主的意蕴。  相似文献   

18.
王昌龄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诗人,他不仅边塞诗写得好,而且送别诗也写得非常出色。选取恰当的意象抒发情感,是他送别诗的一个主要艺术特色。他诗歌中的意象,既有对中国古典诗词中传统意象的继承,但也有自己独到的创新;他善于把多种意象组合在一首诗中,来抒发内心的真实情感;他还善于创设出许多新的意象,并在这些意象中附着了自己的情感。他善于运用借景抒情,用比喻抒怀等多种艺术手法抒发离情别绪,加强了诗歌的感染力。作为边塞诗人,他的送别诗还有着豪迈、旷达的风格。  相似文献   

19.
英国诗人济慈的《秋颂》以其生动的景物描写和华丽优美词汇的运用而受到世界读者的赞誉和喜爱.本文从感官和结构两个方面出发,用多模态话语分析来解读《秋颂》中的意象美,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鉴赏、理解英文诗歌.  相似文献   

20.
孙楠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26(7):116-117,120
诗歌本身就是隐喻的,诗性隐喻借助隐喻意象来传情达意,使中英古典诗词具有了无限的张力与美感。而对于中英古典诗词中所运用的各种隐喻感官意象和时空意象的解析与品读,更能为人们提供一个全新的认知视角去解读诗词的灵性与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