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家教委古籍整理委员会成立至今已整整十年。这期间古委会做了大量工作,许多综合大学先后成立了古籍研究所,在古籍的整理和出版方面都有突破性的进展。周林同志写了专文总结古委会十年来的工作,并提出新的任务。我很赞成周林主任的总结。今年8月,古委会召开了主任、副主任会议,周林同志提出古委会应如何开展今后的工作,大家交换了意见。这些对我很有启示。这里我很简要地谈谈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初期,周林先生是全国高校系统古籍整理研究事业的主要组织者和领导者。他遵循党中央的决策,把古籍整理工作视为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项战略任务,强调整理古籍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密切关系。对新时期古籍整理工作的目标和指导思想,他作了精辟概括,对实际工作发挥了引导作用。在具体工作上,他主张要兼顾普及和提高,古籍整理工作只有服务于社会才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3.
我从北京大学(以下简称北大)图书馆学系毕业前,庄守经同志是系主任,到全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图工委)秘书处工作后又承蒙他的教诲,因此在称呼时,我始终叫他"庄老师".图工委其他同志好像直接称他"老庄",没有叫"秘书长"或"主任"的,当年秘书处的工作氛围和庄守经同志的平易近人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4.
编后琐语     
今年是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建立十周年。过去的十年中,我们国家走过了不平凡的道路,高校古委会也在这不平凡的岁月中为我国的古籍整理研究事业和传统文化研究工作作出了贡献。为了纪念古委会成立十周年,本刊发表了一组文章,其中,周林同志撰写的《回顾与思考》一文,简要总结了古委会十年成就,并指出了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读者通过此文,一定会  相似文献   

5.
《出版工作》和《读书》上发表了吕叔湘先生批评古籍整理中存在的问题的文章以后,我局领导非常重视。5月3日,我局副总编辑傅璇琮和我为此专门走访了吕先生。对他表示衷心地感谢,并就如何提高古籍整理工作的质量向他请教。吕先生说:“我在《出版工作》第四期写的《整理古籍的第一关》里提的意见,不是只针对中华书局的。中华书局的书,一般都还比较认真,注意质量。近来,不少地方出版社纷纷搞起古籍整理来,这当然也是好事,但这项工作不是轻而易举可  相似文献   

6.
缅怀乔木同志对出版工作的关怀和支持宋木文乔木同志去世已经三年多了。对这位我党杰出的政治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宜传思想战线卓越领导者,我一直十分崇敬。在原文化部出版局、国家出版局和新闻出版署的工作岗位上,我曾有幸聆听到他的教诲。他那渊博的学识、严谨的风...  相似文献   

7.
金灿然同志离开我们14年了。他生前在中华书局主持工作期间,对我国古籍整理出版事业的卓越贡献,深深地留在我们的记忆里;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和尊重知识、爱惜人才的革命胆识和开创精神,一直为我们钦敬和怀念。 1958年初,为了加强领导和规划我国的古籍整理出版工作,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成立了以齐燕铭同志为组长的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确定中华书局为它的办事机构,以整理出版古籍为主要任务,同时适当出版古典文学研究和哲学社会科学著作;由金灿  相似文献   

8.
贵州日报于十一月二十八日举行庆祝会,庆祝报纸创刊十周年。中共贵州省委第一书记、省长周林同志,省委书记处书记李景膺同志,省委秘书长褚振民同志等,都参加了这个庆祝会。周林同志在会上讲了话。他要求新闻战线上的同志们,要看清报纸工作的重要意义,把报纸办得更好。他鼓励全报社同志在不断前进中战胜困难,坚定不移地维护党的总路线,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高举总路线的红旗前进。贵州日报总编辑陈健吾同志在会上讲了话,他肯定了十年来贵州日报在宣传报道工作中的主要经验是:一、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总路线,按照党的政  相似文献   

9.
1996年12月25日至27日,全国高校古委会四届一次会议在京召开。国家教委主任、党组书记朱开轩,国家教委副主任、副书记柳斌分别出席了闭幕式、开幕式。12月25日,国家教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柳斌同志,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副组长、全国高校古委会名誉主任周林同志,国家教委党组成员、国家语委党组书记、古委会顾问朱新均同志,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副组长刘果同志出席了会议开幕式。朱新均同志代表国家教委党组宣布了经党组批准的以安平秋教授为主任的第四届全国高校古委会成员名单,柳斌同志代表国家教委对高校古委会四届一次会…  相似文献   

10.
3月19日全体大会上,周谷城先生发了言,他说: 一氓同志的讲话和意见书,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古籍整理工作作了很好的论述。古籍整理是一件大事,不能由哪一家去包办一切,而是要依靠各地各方面的力量和人才,分工协作。我觉得一氓同志的讲话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一方面抓统一领导,一方面又抓分工协作,使得大家各有分工,各尽其才,各显其能。  相似文献   

11.
正士金同志把他的新著《朱熹文学思想研究》送给我,他始终把我当作他的导师,这次又真诚地请我批评指导。我虽然82岁了,但精力尚好,仔细阅读了本书,有一些想法说出来供读者参考。研究朱子文学思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朱子是理学大家,研究者最好能够了解朱子思想的全貌,才能站在一定的高度考察分析他的文学评论。士金同志2000年到2002年在复旦哲学博士后流动站专门研究朱子理学思想。他经常与我讨论中国哲学问题,尤其是中国古  相似文献   

12.
夏振坤 《新闻前哨》2005,(12):77-77
德华同志的文集《阴错阳差集》就要出版了,可喜可贺。他约我在前面写几句话,我感到很高兴。 我比德华同志年长十岁。但我们是老朋友,老同事。我们相识很早,更是多年相知。主要是我们都是学习和研究经济的,他的主攻方向是国民经济计划,我的主攻方向是农业经济学,而且他的导师中有些还是我多年的学友,如刘国光、董辅礽教授等。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我又长期在德华同志分管的理论研究领域——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工作。从1984年春上调入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担任副院长,以后又相继担任党组书记兼院长、院长,德华同志都信任我、尊重我、支持我,  相似文献   

13.
在河南新5军分区一个干休所里,我们有幸见到了当年《新华日报》的老报童邱俊川,听他讲起在周恩来同志身边卖报的岁月……A1942年3月,邱俊川才14岁。听说在重庆做贩米生意的表叔文荣章,为他在《新华日报》找到一份差事,邱俊川特地从武隆县乡下来到重庆。那时,听家里人说,在《新华日报》工作就是为共产党工作,就是为穷人工作,并且是在周恩来副主席身边工作,是很令乡下人羡慕的事,邱俊川怀着对美好生活的憧憬,迫不及待地来到嘉陵江口米站来找表叔。表叔安顿他住下之后,即刻去和那个为邱俊川介绍工作的“同志”联系,过后才知,这…  相似文献   

14.
全国解放后,从50年代直至80年代,我都在廖承志同志直接领导之下工作,多次倾听他对海外华侨和港澳新闻工作的指示。根据《廖承志文集》和我的记忆,他的新闻思想和教诲,主要有如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力以同志是我敬重的老领导、老同志。我敬重他不仅仅是因为他是我出版工作的引路人——在我工作和成长中,他给了我诸多的教诲、指点和帮助,使我较快熟悉出版工作;我敬重他,更是因为在我心中,力以同志是一个信仰坚定的人,是一个尊重科学、讲究工作方法的人,是一个工作勤奋、  相似文献   

16.
蒋筑英是20世纪80年代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的重大典型之一,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位逝世后被追认为全国劳动模范的知识分子。聂荣臻、方毅、胡乔木等同志先后为之题词或撰写文章,称他是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这件事已过去20多年了,在此,我就所知道的有关蒋筑英这一典型发现和宣传的一些情况作一回顾。“才43岁,太可惜了”1982年6月的一天,我在吉林省委大院遇到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党委书记李光。我问他到省委做什么来了,他心情沉重地说:“我所副研究员蒋筑英,最近到成都检测仪器,突然在那里逝世,才43岁,太可惜了。今天,我到组织部给他办理追认党…  相似文献   

17.
林飞 《军事记者》2005,(3):10-10
转眼间,2004年已经过去,我的新闻工作生涯才刚刚起步,无论是资深老记的教诲,还是工作中切身的体会,这一年来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想要写出佳作,必须深入现场采访。  相似文献   

18.
今年“十·一”过后,王盛茂同志把拟出版的《书海漫游》书稿放在我面前,请我阅读、批评,并为之写序。我欣然接受了他的请求。看完了书稿后,为他不顾多病在身,毅然整理二十七万多字书稿的勤奋精神所感动。这书稿勾起了我很多的回忆.往事历历在目。 我和盛茂同志是在1970,1971年先后调入黑龙江省图书馆的,又先后进入黑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黑龙江省的图书馆事业把我们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直到盛茂同志1996年退休,共事25年,可算是老同志、老明友了。他书中的文章我都熟悉,也很亲切。因为,很多工作都是一起做的. 我…  相似文献   

19.
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现代国情丛书》,其中十六本,即将问世了。这套丛书由国家教委组织编写,列入全国高等学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重点规划的研究项目。早在四、五年前,周林同志根据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的指示,积极倡导这套丛书的编写,并得到国家教委领导的大力支持和指导。周林同志深感进行国情教育的重要,多次参加编委会,听取意见,发表看法。这套丛书也得到许多高校领导以及广大教师的支持和鼓励。有的为丛书组稿,有的带头承担选题,动手撰稿,有的提出建议。这表明,丛书的出版是适应客观形势的要求,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共同奋斗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的日子里.我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委、高级记者刘振英。刘振英是中央电台的资深时政记者.从1973年起,一直采访邓小平同志的内事,外事活动。他说:“能够在小平同志身边采访.亲聆教诲,是我一生受用不尽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