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教版现行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必修)上册第一章第二节《鸦片战争的影响》,概述了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影响的三个方面即: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二、中国社会矛盾的变化;三、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许多教学参考资料在阐述三者之间的关系时都认为“以社会性质的变化为主,其他··两方面的变化都是由此派生出来的”(《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版2003年第11页)。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真是由社会性质派生的吗?对此观点,笔者认为有待商榷。从时间角度看,近代中国民族矛盾在鸦片战争爆发时(1840年)表现得尤为突出,笔者没有查到有关鸦片战争期…  相似文献   

2.
《小学历史常识》课本的编写情况,总的情况已见本刊第三期我们写的文章。这里就下册的编写情况,作一些介绍和说明,以供小学历史教师备课时参考。一、教材处理中的若干问题《常识》(下册)共二十四课,包括从一八四○年鸦片战争到一九四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共一百零九年的历史。在这段的历史中,我们着重的是四个方面的问题。(一)中国近现代史部分涉及的时间问题1.一八四○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这是科学的结论。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封建社会,鸦片战争失败后,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就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3.
设计思路"甲午中日战争"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十二课内容。甲午中日战争上承两次鸦片战争,下启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八国联军侵华,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次深重的民族灾难。战败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耻辱。同时巨大的国殇也刺激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真正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第一章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在讲授本章内容以前,教师可先用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复习已经学过的明清史知识.使学生明了:(1)明中后期以来,随着封建社会内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虽然已经出现,但是,由于封建势力的压抑,其成长是异常缓慢的.因此,在鸦片战争前,中国仍然是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社会.(2)明末清初以来,中国虽然已经遭到沙俄和西欧殖民者的侵略,但入侵者均被击退.鸦片战争前,中国还是一个政治独立,领土完整的主权国家.这一章分三课时讲授.第一节禁烟运动教师可简略地指出,当时世界资本主义正处在上升阶段.英国已完成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在教学中是重点,但高考单独在这个点上命题,难度不好把握。《考试大纲》中的“考试范围”是这样规定的:1.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1)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英国走私鸦片和中国的禁烟运动鸦片战争的过程(2)鸦片战争的影响《南京条约》及其附件、《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这个子目的写法与现行统一教材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节的三级标题几乎完全一致。那么,在“一纲一本”(也可以理解为一个考试大纲一套教材)的情况下,这两节的文字、图片、地图等内容都在命题的范围内。从命题角度分析…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中国近代现代史》(试验修订本·必修)第17页中出现了“买办”一词,并作小注曰“外商在旧中国设立商行、公司、银行等机构中雇用的中国代理人。”买办,来源于葡萄牙语“comprador”。鸦片战争前,在广州就有官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商行,称为“十三行”亦称“洋货行”。它享有对外贸易特权。鸦片战争后,《南京条约》的签定,废除了十三  相似文献   

7.
课本第 10页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 :“从此 ,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任务。中国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教学参考书》第 2 2页关于“旧民主主义革命”又是这样解释的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从 1840年鸦片战争到 1919年‘五四’运动前的 79年 ,即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义上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既然…  相似文献   

8.
一《中国近代通史》由张海鹏先生主编、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集体编纂。这是中国近代史领域第一部完整的通史著作,造端宏大,体系鲜明,贯通自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约110年的历史,篇幅达550万字之巨。全书共10卷:第1卷《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第2卷《近代中国的开端(1840-1864)》,第3卷《早期现代化的尝试(1865-1895)》,第4卷《从戊戌维新到义和  相似文献   

9.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鸦片贸易B.割占中国领土C.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D.打破清朝的闭关政策2.中国近代史上,最先取得在华“领事裁判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史 (一 )  中国古代史从 1 70万年前的元谋人到 1 840年鸦片战争前夕 ,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的历史。通常情况下 ,中国古代史分为先秦、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辽宋夏金、元明清 (鸦片战争前 )六个时期。一、先秦 (1 70万年前至公元前 2 2 1年 ) ,祖国历史的开篇这是指中国大地上开始有了人类活动至秦统一前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中 ,历经两次社会大变革 :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 ,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变。中国的原始社会经历了 1 0 0多万年。按生产力和考古学的划分 ,分为旧石器时代…  相似文献   

11.
蒋成民 《历史学习》2004,(10):26-26
人教版现行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必修)上册第一章第二节《鸦片战争的影响》,概述了鸦片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影响的三个方面即: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二、中国社会矛盾的变化;三、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许多教学参考资料在阐述三之间的关系时都认为“以社会性质的变化为主,其他两方面的变化都是由此派生出来的”(《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版2003年第11页)。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真是由社会性质派生的吗?对此观点,笔认为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12.
初中《中国历史》第 3册第 3 7页 :“鸦片战争以后 ,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 8页鸦片战争 :“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相比较 ,初中教材的叙述更确切一些。但根据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史实 ,笔者认为在...  相似文献   

13.
课本第99页资本主义列强在亚洲扩张的一段文字:“在亚洲,到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完全占有了印度,并占领了新加坡等地,还不断对缅甸、阿富汗和伊朗等国进行侵略,扩大殖民势力,接着又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割占香港,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教学参考书》第104页:“1842年8月,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割香港给英国。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又签订了《北京条约》,割香港对岸的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1898年瓜分狂潮中,英国再次强迫清政府租借‘新界’,以抵制法国强占广州湾(‘新界’比香港大10倍…  相似文献   

14.
人教版新课标《历史必修Ⅰ》:鸦片战争、太平天国、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辛亥革命一、鸦片战争(一)虎门销烟1.鸦片战争前的西方资本主义世界发展呈现何种态势?为何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  相似文献   

15.
在枣庄市教研室举行的推选省级教学骨干教师的活动中,我有幸作为评委听了两节课,课题是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课《鸦片战争》。本课包含两个子目:一是"林则徐虎门销烟",二是"中英《南京条约》"。第一目介绍了英国的鸦片走私和中国的禁烟运动,第二目叙述了鸦片战争的经过和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影响。第一节课,授课教  相似文献   

16.
文章剖析了鸦片战争过程中英军的作战方向、行动地域所蕴涵的内在政治原因、军事原因与后勤原因,并分析了三个原因之间的指挥关系。把以往鸦片战争英军的行动叙述系统化、明确化了,填补了鸦片战争研究中的一个空白,从而把对鸦片战争的研究深入了一步,对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和中国军事史的研究也是一个推进。  相似文献   

17.
鸦片战争     
今年是鸦片战争150周年。李鹏总理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年要围绕纪念鸦片战争150周年,在学生中开展揭露帝国主义侵华罪行和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历史传统的教育,提高对帝国主义和平演变战略的警惕性。”为此,本刊编写了有关“鸦片战争”的资料,供学校教师对学生进行这方面教育时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今年我们学校组织一次优质课比赛,我参加了评课工作。一位高三教师上的是人教版必修一第10课《鸦片战争》的复习课,在课堂上,这位教师向学生提了一个问题:“用史实说明鸦片战争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这个问题是“本课测评”的课后作业.教师找了好几位学生来回答.大部分学生都能从政治方面的主权丧失、  相似文献   

19.
高考文科综合考试范围有关“鸦片战争”的规定是:(1)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和世界英国走私鸦片和中国的禁烟运动鸦片战争的过程以上子目与《中国近代现代史(必修)》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子目完全一致。本节内容的重点是: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复习时应学会分析战争发生原因的  相似文献   

20.
鸦片战争是中英间第一次正面冲突,但中英间的交往却早在鸦片战争前的两个多世纪就开始了.其间,英国国王曾先后四次遣使来华,但四次通使的目的均未达到,竟成了后来中英鸦片战争爆发的诱因之一。远在英国伊丽莎白女王时代(1565—1603年),东方中国的富庶,就已成了冒险家东来“寻宝”的动力,这在莎士比亚的《第十二夜》、《温莎地方的风流娘儿们》等剧作中多有披露。尤其是1587年1592年的英葡亚速儿海战中,在英国截获的墨西哥、葡萄牙商船上,“载满了对华贸易的秘密物品”(吕苏译:《鸦片东渐史》,第65页),“价值将超过200万比索”(朱杰勤:《中西文化交通史译粹》,第203页),这更激发了英国人对中国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