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2 毫秒
1.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精神血脉,是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撑,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屹立于世界的精神动力,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在当代中国,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中华民族精神: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石;发展先进文化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灵魂;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源泉。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和不竭动力。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是历史传统精神、革命传统精神和新时期精神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3.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的文明发展史与民族精神发挥的精神支撑、精神力量是分不开的。当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同样需要中华民族精神提供重要的精神资源和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凝聚的灵魂和前进的精神动力 ,其深层内核是价值观和世界观。中华民族传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思维方法对中华民族的凝聚和不断前进发挥了积极而伟大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5.
容国团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生动体现,“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更待何时”表达了其爱国、拼搏的精神内涵。容国团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具有高度的内在契合性,其心系祖国荣誉的爱国主义精神与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并行不悖,其“人生能有几回搏”的拼搏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强精神的生动缩影。容国团精神在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中彰显其独特价值,爱国主义精神与中华民族发展的时代脉搏同步跳动,拼搏精神可化为“强国一代”拼搏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诸多像容国团精神这样的中国精神来汇聚成中国力量,激励中华儿女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拼搏奋斗、实干有为。  相似文献   

6.
延安精神有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渊源,并且是中华民族精神之升华;延安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劳动人民的革命精神,既是中国革命精神之结晶,又是时代精神之显现。延安精神是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汇流的中国精神。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优秀品质与中华民族精神有着天然的契合共通性,这些相通共容的精神基因,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华大地生根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素。中华民族精神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契合相通中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不仅为当前信仰危机的解决提供了新的思路,而且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坚定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意识和意志的精华。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进程中,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的核心.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牢牢扎根,需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推进中,迫切需要进一步推进研究和切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本真性、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从而使爱国主义真正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础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根本指导思想,也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建设的内在灵魂,精神旗帜和思想武器.必须坚持以共产主义理想信仰统驭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世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夯实中华各族人民的精神信念;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升中华各族人民的人生价值和意义;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发中华民族的精神创造力.  相似文献   

11.
赵氏孤儿是集历史性、民族性、悲剧性于一身的中国古代民间传说,千百年来以小说、戏剧等五彩斑斓的形式源远流长、享誉中外。较之于西方竞相迭出的诸多改编译本、剧目,中华民族的艺术创作者们根据历史素材增删改编的各种版本所表现的内容、形式虽轩辕迥异,却始终一脉相承的表现出独具特色的中国伦理精神,在舍生取义、切己、为人的中国伦理精神博弈中,赵氏孤儿被灌注了强大的生命力,将中国伦理精神的民族性、独特性与崇高性演绎到极致。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文化领域,《枣核》的叙事及其意蕴由社会基层的民间文化系统和社会主流的精英文化系统两部分建构而成。民间文化系统主要取喻枣核所承载的生育意象和生命精神;主流文化的《枣核》叙事则侧重枣核之于民众生活情感而激发出来的象征意义,这种意义积淀在民族的记忆里,常外化为一种民族情结,成为民族精神的表征和民族文化的象征。  相似文献   

13.
<诗经>是一部优秀文学作品,许多诗篇突出表现了中华民族古朴而又鲜明的传统思想和民族精神:一是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二是和睦相处的宗国情感;三是扬善嫉恶的正义立场;四是热爱和平的反战思想和同仇敌忾的卫国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讲,<诗经>不仅是我国古典文学发展的摇篮,也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4.
论高校武术文化教学与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华民族精神和武术文化的内在联系进行了分析,认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很有必要,而武术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高校进行武术文化教学,对弘扬和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及系统设计等研究方法,通过对中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的信息搜集与整理,提出构建基于Intemet互联网与电子地图的中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信息库,该信息库能够对我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的分布、名称、特点等进行展示,以地图的视角查看民间体育赛事的地点及分布,并可对两个或多个体育赛事进行对比,促进我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的信息化,充分保留我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的资料信息,保护我国民族民间体育赛事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结构进行分析,分析表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价值文化三部分组成,其中物质文化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基础,制度文化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障,价值文化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7.
元杂剧中的英雄形象大致有历史英雄、草莽英雄与侠义英雄三种类型。这些英雄形象是一种民族精神的象征。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大义之勇”、“至爱之仁”和“忠信之义”,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艺术作品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民间从自身的观念出发对伦理道德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中华民族精神根植于中华各民族的历史演进与文化土壤之中,是民族文化的核心灵魂。中华民族精神在历史传承中不断得到创新和发展。民族精神需要优秀文化的滋养哺育和承载,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多元绽放和孕育民族精神的基础,中华传统文化的积累与创新,中华民族精神的培育与升华无不根植于地域文化的深厚积淀和肥土沃壤。因此,当今时代,研究、挖掘、开发和发展地域文化,既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  相似文献   

19.
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访谈和田野调查等方法,对广州市番禺区大石镇(街)城镇化进程中民俗体育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细致地考察。研究发现:城镇化对我国民俗体育发展具有重要的驱动作用,而民俗体育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又可以促进城镇化;政府的主导是城镇化进程中民俗体育发展的关键,城镇化的发展不仅客观上促进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同时在主观上也要求政府组织管理工作要适应城镇化的发展。民俗体育作为群众体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由于受社会变迁的影响失去了本来生存的社会文化背景,更需要主观上的努力,在政府科学化、民主化和合理化的组织管理下,走时代性与传统性的革新之路,才能得到健康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