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形式主义倾向较为泛滥的清代散曲创作中,厉鹗的散曲创作具有较高的成就,他不但将作词的方法带到散曲创作中,还进一步拓展了散曲的题材,从而给散曲领域带来了新的时代特点。他的散曲创作以小令为主,有较多的精品,其风格清新巧丽,隽永幽雅,独树一帜。本文通过对厉鹗身世的探寻及其散曲作品的剖析,探讨其风格形成的原因及其在散曲史上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朱彝尊是清初散曲大家,他把作词的方法带入散曲中,使散曲日益丧失了亢奋激越的风味,与诗词无大差别。其散曲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隐逸情怀,清新淡雅;深情绵邈,辞隐情浓;质朴自然,不加雕饰。  相似文献   

3.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 ,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  断肠人在天涯。作者马致远 ,号东篱 ,大都人。元代著名的戏曲作家、散曲家。在前期的散曲作家中 ,马致远颇负盛名。有文坛“曲状元”之称。他少年时追求功名 ,未能得志。晚年退隐田园 ,过着“酒中仙、尘外客、林间友”的生活。《全元散曲》收录了他所撰写的套数16篇 ,小令 115首。虽然他的作品多局限于抒发个人怀才不遇的悲哀 ,宣扬消极遁世的情绪 ,但他的散曲却有着较高造诣。散曲中最有名的又是小令《天净沙·秋思》 ,元人周德清誉之为…  相似文献   

4.
冯子振被收在《全元散曲》中的小令仅四十四首,这显然只是他全部散曲作品中的一部分。王国维《录曲余谈》说:“元初名公,喜作小令、套数,如刘仲晦秉忠、杜善夫仁杰、杨正卿果、姚牧庵燧、卢疏斋挚、冯海粟子振、贯酸斋小云石海涯等,皆称擅长,然不作杂剧……”可见子振在元初散曲中的地位,属于“名公”之一;又可见他的散曲除小令外,定还作了套数,其数量一定是可观的。只是没有作杂剧。然而,仅从这四十四首小令中,人们不难看到他的思想情趣以及他在散曲创作中的成就。特别值得  相似文献   

5.
张可久是元散曲后期的代表作家,作品多系写景言情之作.他的咏史怀古散曲较少为人提及,本文就他的两首怀古散曲探讨他别一种散曲风格,并且从中关照他的思想和人生态度.  相似文献   

6.
白朴是金末元初散曲创作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散曲呈现出明显的"类词化"倾向。表现为内容的言志化倾向和表达方式的含蓄蕴藉、语言的典雅等特征。这是文学自身发展的规律,也与白朴自己的士大夫儒雅之气不可分。白朴的散曲创作在散曲雅化过程中有着一定的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论白朴散曲的类词化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朴是金末元初散曲创作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散曲呈现出明显的"类词化"倾向。表现为内容的言志化倾向和表达方式的含蓄蕴藉、语言的典雅等特征。这是文学自身发展的规律,也与白朴自己的士大夫儒雅之气不可分。白朴的散曲创作在散曲雅化过程中有着一定的先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元代散曲起源于民间的通俗俚语,是文人口中的"俗文学"。后文人染指把诗词的创作手法运用到散曲中,使它逐渐高雅化。少数民族散曲大家贯云石便是当时推崇散曲雅化的文人之一。贯云石主要通过用典、营造意境、白描三种手法的运用使散曲摆脱低俗,达到"含蓄"。杨维桢曾评价他的散曲有"蕴藉"的特点。尽观其散曲作品,我们处处都可以感受到其作品中的蕴藉美。  相似文献   

9.
散曲是中国文学的一支重要支流,它的出现拓展了中国文学的维度。马致远可以说是写作散曲的典型作家,他的一生展现了元代文人的基本命运。但是少数民族作家贯云石却是散曲创作的一个特例,他与马致远有相同而又不尽相同的心灵归宿。文章在研读马致远与贯云石散曲的基础上,从散曲精神方面比较二人的同而有异的心灵指归,从而展现了元代文人的内心之苦。  相似文献   

10.
关汉卿散曲以情爱作品为主,他崇尚爱情向往田园生活,但他也忧愤疾厉充斥着叛逆。这与元代特定的文化环境有关,还根基于其骨髓里的叛逆因子。本论文通过对关汉卿散曲中部分作品的解读来论述其散曲中的叛逆思想。  相似文献   

11.
生活在元代后期的清丽派散曲代表作家张可久,在儒、道两种思想的矛盾中苦苦求索。一方面,他坚守传统文人建功立业的理想抱负,并积极奔走于仕途之路;另一方面,元代的现实条件又无法给汉族知识分子以实现理想的机会,一度看破名利,想要归隐,但终究未能做到。在现实与理想分离的情况下,他徘徊于仕与隐之间,无法为自己找到真正的出路,从中我们可以窥探到张可久人生悲剧的根源。他将一生悲情都凝聚在散曲中,形成了其散曲伤感的风格。  相似文献   

12.
汉高祖刘邦是一位非常重要的历史人物,他的形象首次出现在《史记》的记载中.在元散曲家笔下,刘邦形象的一些方面得到了展现,在肯定刘邦功业的基础上,暴露了他德行上的问题以及屠杀功臣的事实.元散曲家将散曲中的刘邦形象作为自我表现的载体,他们选取的这些角度实际上蕴含着他们自己的价值取向,即对统治者的质疑、对功名的厌弃和对归隐的向...  相似文献   

13.
王九思是明代中期一位在诗文、杂剧与散曲创作方面成绩卓著的文学家,他为明代散曲北曲的复苏与中兴做出的贡献可圈可点。分析归纳他的北散曲小令用韵情况可知:在其232首北小令作品中,押韵方式共8种,有17类75首超越元代周德清《中原音韵》的部界,用韵过宽。  相似文献   

14.
杨升庵的散曲卓有成就,其《陶‘情乐府》、《陶情乐府续集》、《玲珑唱和》等散曲专集盛传于世,“流脍人口”,对明清两代的散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些散曲集中地抒发了他对滴戍滇南的愤懑和不平,描绘了祖国西南边睡的名山胜水、奇风异俗,表现了他对妻子黄峨的刻骨铭心的思恋,反映了他愁闷绝望的痛苦心情,是他谪戍滇南30余年苦难历程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15.
张可久散曲体现了清与丽、华与平淡的统一,并由此而有超越的意味,受到元后期曲坛的激赏,成为当时散曲创作的时尚和主流。从他的散曲中可以窥见元后期仕人的审美心态。  相似文献   

16.
钟嗣成是元代后期一位重要作家,他所作《录鬼簿》是有关元代散曲家的重要历史资料,引起了前辈时贤的广泛关注。此外他还创作了丰富的散曲作品,通过梳理、归纳和分析他的散曲作品用韵可知:其散曲押韵方式共5种,有两韵部通押现象,但都是在韵部允许的通韵范围内,基本上符合《中原音韵》所用韵部,用韵比较整齐、精当。  相似文献   

17.
刘效祖是明代中后期较为重要的一位散曲家。他的散曲作品在内容上生动地反映了市井生活与民情民俗 ,在艺术风格上虽然有一定的文人化倾向 ,但仍然保持了元代散曲自然、朴实、真率、通俗、活泼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马致远散曲艺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人常言,在元曲四大家里,马致远的散曲为第一。他之所作意境高,范围广,从而提高了散曲的地位,使之继唐诗宋词而成为诗史上的代表。马致远的散曲历来享誉甚高,从元代的周德清、明代的朱权、李开先、王世贞、王骥德,到清代的李调元、凌廷堪等人,都对之推崇备至。现在流传下来的马致远的散曲,在元代前期曲家的作品中要算最  相似文献   

19.
张养浩是元代的政治家,也是一个现实主义诗人,散文、散曲家.他的耿耿风骨、高尚情操、关心民瘼、竭诚为民、对历史进行深沉思考的种种言行表现与思想结晶,无不能从其诗文散曲中找到生动的描写.因而,在各种鉴赏张养浩作品的文字中,也莫不联系他高尚的人品与官品——他那直言忤君的硬  相似文献   

20.
在元代的咏史怀古散曲中,张可久自成一家。其作品以历史上归隐的高人或隐士为抒写对象;以怀才不遇之士或贤才遇"知音"为主题;以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题,并对其进行评价。本文在全面探讨张可久咏史怀古之作的同时,还试图发掘他与其他散曲家咏史怀古散曲的相同以及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