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孟子曾对齐宣王说过这样一段话:“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亦曾讲过:“凡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古今中外的学者名言提示了一个举世公认的事实:一定数量的度,是保持事物一定质的依据,表示一定度的数量的数字,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尺度。因此,在历史教学中,不仅应该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进行“质”的归纳和判断,而且需要进行“量”的权度和分析。  相似文献   

2.
一、敬业及敬业教育“仁义济世,敬业乐群”是我国历来的传统,是中华民族精神中的精华和核心。“敬业”一词出自《礼记·学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自从有教育活动以来就有评价其成效的方法。例如,我国的《学记》上记载有:“比年入学中年考核,一年视高经群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及,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调之大成”。这就是当时考评教学活动的方法和标准.高等学校的课程教学也应有相应的反映其质量的指标体系.一、科学实用的评价指标体系的功使教学评价存在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正如布鲁姆斯言:“评价是一把双边开刃的剑,它或许能增进学生的学习和人格发展,或许会危害学生的学习和人格发展,它对学生、教师、课程和学校能够产…  相似文献   

4.
世界上最早的大学,有人说出现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其根据是当时孔子等著名学者设塾授徒,当是后世大学的雏形。当时还有一种典籍叫《学记》,将教育分为“小成”和“大成”两个阶段。规定“: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这里,将学制都规定了,说这就是古代的大学也未尝不可。但这种看法没有取得普遍的认可。我猜测可能是因为当时的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没有区分,同时私塾教育还有职业教育的成分,甚至和民间匠人传授手艺也没太大的区别,所以…  相似文献   

5.
当前,苏联的普通教育改革出现了一个新的势头,这就是从宏观深入到微观的改革,即深入到教学、教育过程的改革。其重要标志之一,就是围绕“合作教育学”问题正在进行的热烈讨论。 所谓的“合作教育学”,其核心思想,就是强调把教学、教育过程建立在师生合作这种新型关系之上。《合作教育学》一文发表于1986牟10月18日的 苏联《教师报》。在此之前,一批从事教育实验长达25—4O年的教师和学者,如 B·φ·沙塔洛夫、ш·А·阿莫纳什维利等,应《教师报》的邀请,在莫斯科进行了为期两天的会晤,与会者还根据这次会晤取得的共同认识和共同体验就写了题为《合作教育学》的座谈纪要。 这一纪要发表之后,引起了苏联报刊和舆论界的极大关注。人们认为“合作教育学”是创造与革新的象征。 就目前情况而言,“合作教育学”已得到广大社会舆伦的支持。这反映在苏联教育部长 С·Г·谢尔巴科夫的讲话中,反映在《真理报》和《共青团真理报》刊载的有关文章中,尤其反映在“合作教育学”的全力支持者《教师报》所发表的大量文章中。只是在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中存在着不同意见。一部分院士认为“合作教育学”言之成理,并指出,凡带普通性的东西无疑地都应在经过科学检验之后加以推广,凡带特殊性的东西应视不同条件予以采用,凡  相似文献   

6.
《易传》曰:“言不尽意,立象以尽意。”《周易·系辞》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宋代大学者朱熹认为:“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形而上,指无形的或未成形体的东西;形而下,指有形的或已成形体的东西。这二者是相对立  相似文献   

7.
孟子曾对齐宣王说过这样一句话:"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亦曾讲过:"凡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凡有数量的东西都可以测量."由此可知,一定数量的度是保持事物一定质的依据;表示一定度的数量的数字,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尺度.因此,在历史教学中,不仅应该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进行质的归纳和判断,而且需要进行量的权度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考试是历史上一种古老的制度。早在我国的西周时期,就初步建立了学校教育制度,对学生实行定期考评。据《学记》记载:“古之教育,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最早的大学,有人说出现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其根据是当时孔子等著名学者设塾授徒,当是后世大学的雏形。当时还有一种典籍叫《学记》,将教育分为“小成”和“大成”两个阶段。规定:“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这里,将学制都规定了,说这就是古代的大学也未尝不可。但这种看法没有取得普遍的认可。我猜测可能是因为当时的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没有区分,同时私塾教育还有职业教育的成分。甚至和民间匠人传授手艺也没太大的区别,所以早期私塾教育的大学地位没有得到普遍的认可。但它对大学的影响还不应当低估,尤其研究生教育,确实可以在孔子当年的教育中汲取营养。  相似文献   

10.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生活就是有生命的东西在一个环境里生生不已的活动。因此可以说一切活动都是生活,教育也是生活。他说:生活即教育,是把一个鸟放在林子里;教育即生活是把鸟放在笼子里。以社会做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内涵都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先生也更多起来,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师生。《品德与社会》的课程标准也指出品德与社会课以儿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什么?按《说文解字》的说法。“上施下效”谓之教,“养子作善”谓之育。《辞海》把教育解释为“按一定的目的和要求.对受教育者的德育、智育、体育诸方面施以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按这样的说法,教育是一种上对下、师对生、父对子施加积极影响的活动.而受教育者是被动的。必须服从,必须听话。  相似文献   

12.
一虽然系统的教学评价理论和完备的教学评价技术产生于现代西方国家,但教学评价的思想和活动起源于古代中国则是世所公认的。追溯过去,我国古代教学评价的思想和实践极为丰富,形式也极为多样。就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来看,早在夏、商时期就有“以射取士”之记载,到了西周,随着学校教育的发展,教学考评制度初步建立。据《学记》记载,当时考评的标准和内容是:“一年视离经辩  相似文献   

13.
直接释义,就是不经过分析字形或语音,直接解释词义,又称义训。这是一种古老、易行,常见的训诂方法。和音训一样,在先秦古籍的正文中就有不少这种释词的例子。例如:坎,陷也。艮,止也。《周易·说卦》和,曾也;勤,劳也。《周书·谥法》嘉耦日妃,怨耦日仇《左传·桓公二年》凡师……大崩日败绩《左传·庄公十一年》凡师有鼓钟目伐,无目侵,轻日袭。(《左传·庄公二十九年》)五谷不熟谓之饥。《墨子·七患》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论语·尧曰》基,始也,……宥,宽也,……靖,和也。(《国语·周语下》)老而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孟子·梁惠王下》《书》曰;“洚水警予”。洚水者,洪水也。(《孟子·滕文公上》)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孟子·告子下》)征者,上伐下也。《孟子·尽心下》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礼记·中庸》)  相似文献   

14.
《周易.系辞》里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指无形或未成形体的东西,“形而下”指有形或已成形体的东西.自《易传》提出了“形而上”与“形而下”这一对概念以后,关于“形而上”与“形而下”关系的争论,自汉唐以来一直是哲学家争论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辨“机巧”     
《后汉书·张衡传》:“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历算。”十年制高中课本第三册节选此文释“机巧”为“机械方面制造的巧妙”。此说值得商榷。机,《说文》云:“主发谓之机。”段玉裁注说:“机之用主于发,故凡主发者谓之机,概括之词。”古汉语中,“机”字多指有制动装置的器械,如“织机”、“弩机”等。  相似文献   

16.
《北京的金山上》有句歌词是“我们迈步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唱起来很动听,但什么是“康庄大道”则知者甚少。其实,“康庄”一词还须从古代道路之制说起。古代道路之制中,“康”指五达,“庄”指六达。《尔雅》、《释名》对此都有所载,而且内容相同。《尔雅·释宫》云:“一达谓之道路,二达谓之歧旁,三达谓之剧旁,四达谓之衢,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七达谓之剧骖,八达谓之崇期,九达谓之逵。”  相似文献   

17.
筋肉骨气     
五代的名画家荆浩,在他的《笔法记》里说:“凡笔有四势:谓筋、肉、骨、气。笔绝而不断,谓之筋;起伏成实,谓之肉;生死刚生,谓之骨;迹画不败,谓之气。”如果进一步解释,则当为: 笔断而势连、迹断而意连,有弹性、节奏、力量,在感觉上能如春蚕吐丝、连缀不绝的为筋。  相似文献   

18.
不教而诛     
“不教而诛”这一掌故,出于《论语·尧曰》: “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人之吝,谓之有司。”孔夫子曾说过:“尊五美,屏四恶。”——尊崇五种美德,摒除四种恶政。他的学生子张(姓颛孙),不明白“五美”是哪五种,“四恶”又是哪四种,所以请孔子解释。孔子先  相似文献   

19.
高惊生 《师道》2007,(4):19-20
关于教育本质的涵义,在中外教育史上,许多人作过表述。《荀子·修身》中说:“以善先人者谓之教。”后来《说文解字》中说:“教,上所施,下所效也。”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1592—1670)说:“教育在发展健全的个人。”这些说法,尽管有他们各自的哲学观、社会观、伦理观,反映着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要求,但他们的表述都集中在一个基本的共同点上,那就是都把教育看作是培养人的活动,看作是感化启发,引导人的活动。说到底,教育首先应该关注人,关注生命本身。  相似文献   

20.
阅读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心智活动,文本的价值就体现在读者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上。所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周易·系辞》),所谓“同阅一卷书,各自领其奥”(赵翼《闲居读书》),所谓“作者以一致之思,读者各以其情而得之”(王夫之《薹斋诗话》卷一),等等,说的都是阅读的个性化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