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胡旭昌 《文教资料》2010,(16):115-117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救助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助学金制度的建立、"两免一补"政策的形成,免除全国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生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今后一个时期,政府有关部门应从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建立和完善多元混合资助制度、建立中央与地方政府责任分担机制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中小学阶段的教育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2.
刘朝武 《江苏高教》2014,(2):147-148
高校贫困生问题是一项广受社会关注的现实问题,需要整合家庭、高校以及社会等各方力量的协同参与救助。需要从完善高校贫困生救助的制度配置、加强高校贫困生救助的组织建设、加强对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政策中的缺失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贫困家庭和学生的发展机会平等提供了积极帮助。但现行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制度还存在某些不合理的方面,有必要通过完善教育救助的制度和法律规范、拓宽贫困生教育救助经费来源的渠道、创新贫困生教育救助管理模式等途径加强对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工作的指导,确保教育救助真正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4.
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是社会救助的重要内容,具有独特的伦理意蕴。随着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的推进,其负激励所引发的道德风险问题开始引起学界和社会的关注。教育救助的道德风险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救助对象自身的救助依赖现象,二是救助制度设计及运行机制不完善引发的道德风险。转变教育救助理念,完善管理机制;强化地方政府的责任;加强法制建设以及加强高校贫困生思想道德教育是防范道德风险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高层吹风     
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在湖南调研农村义务教育工作时,针对税费改革后农村义务教育出现的新情况、面临的新问题,与湖南省地方政府领导同志和教育工作者进行了深入座谈。她指出,政府对此要给以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投入,要切实把义务教育的责任担起来。在税费改革后农村教育面临一系列新情况的形势下,财政再困难,也要切实把责任担起来;同时教育部门自身也要加大改革力度,加强内部管理,精简和优化教师队伍,开源节流。对贫困生的救助、向贫困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的工作,陈小娅认为,关注贫困生,促使义务教育均衡化,进一步提高素质教育水平,是目前农村教…  相似文献   

6.
高校贫困生问题是一个关涉家庭和社会的问题。新时期高校贫困生不仅需要物质救助,而且需要精神救助,解决高校贫困生教育问题需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加强对贫困生进行诚信与法制、责任与感恩、自强与心理健康的教育,培养提高贫困生社会适应能力、个人核心竞争力、职业生涯规划与理财能力。  相似文献   

7.
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对贫困生的救助工作,不仅对贫困生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还倡导社会各阶层人士开展爱心活动、结对帮扶,使贫困生在物质上、精神上都得到了帮助,有了继续学习的机会和勇气。但我们在救助贫困生的同时,也要关注“非救助生”的心理变化。  相似文献   

8.
高校贫困大学生救助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贫困大学生数量逐渐增多,高校贫困生的救助问题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本文从贫困生存在的庞大数量和诸多问题,说明了贫困生救助问题的紧迫性和必要性。并通过对当前政策的研究,分析了漏洞和不足,进而提出建立健全高校贫困大学生救助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社会正义视域中的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有着深刻的伦理道德意蕴。从社会正义的视域,分析了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的伦理困境,从补偿正义、代际正义和教育公平三个方面对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给予了道德合理性与合法性证明。提出了基于权利诉求的高校贫困生教育救助的基本模式——"政府主导型"模式,同时提出了高校贫困生道德教育的重要主题:给贫困生以尊严和力量,引导贫困生追求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0.
高校扩招使精英教育趋向于大众教育,贫困生人数也随之增加,这些学生不仅要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还要承受巨大的学习压力和精神压力。贫困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受到的关注多是重经济上单方面救助,但贫困生的需求有多样,且有不同层次需要,一视同仁的经济救助没有真正做到从贫困生现实的需要出发。借助于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有助于分析贫困生这一特殊群体物质和精神的不同需要,从力求满足贫困生自身需求着手,增强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根据以抽样调查为基础的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重庆市虽然已经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其辍学率在西部地区较低,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辍学特别是初中阶段学生辍学仍旧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造成学生辍学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本人学习困难,部分学生家长对子女到学校学习不重视是导致部分小学学生辍学的突出原因之一,学生本人想尽早到社会上去挣钱是导致部分初中学生辍学的突出原因之一。建议国家尽早推行完全免费的义务教育,在此之前,各级政府应逐步加大对义务教育的经费投入和对贫困生的支持力度以解决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的问题;地方政府和学校应进一步做好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思想认识工作以解决他们的思想认识问题;各级政府应进一步督导学校做好内部的各项工作以努力解决学生的学习困难、增强学校对学生的吸引力;各级政府应进一步引导全社会关心教育、关心辍学儿童的学习。  相似文献   

12.
义务教育均衡性发展是一种普遍确立的教育信念。义务教育均衡性发展既可以为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和教育过程,又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以绥化市北林区为例,从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均衡、学校规模差异及学校结构不合理、师资资源分布不均衡和学生生源分布不均衡四方面分析义务教育均衡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从加大基础教育投入及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整合教育资源及调整教育布局、加强师资建设、完善评估体系四方面,提出解决绥化市义务教育均衡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期最终实现绥化市义务教育均衡性发展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国际化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入,新疆医科大学充分利用区住优势,在医学人才国际化教育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生理学实验是医学留学生的必修课,但是由于文化、思维习惯、基础教育方式上的差异,如何更切实地提高留学生的学习质量、增强其专业素养仍是一个很有挑战的问题.本教研室在长期教授留学生生理实验课的过程中,从文化融入、教材遴选、课程安排、教法应用等方面系统地探索并总结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改进措施,从而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农村大学生人际关系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欣 《山东电大学报》2002,(2):31-32,39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标志之一,人际关系协调得好与否,对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农村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学习、生活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高校一定要重视对他们特别是贫困生人际关系的引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学业。  相似文献   

15.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目标,当前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学生流失严重,城乡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这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阐述了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分析了问题产生原因,阐明了以城乡义务教育均衡促和谐社会发展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根据新形势下高校贫困生特点,对贫困生在思想、心理、精神等素质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高校在完善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同时,要重视和加强贫困生素质教育,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提高综合能力,促使他们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世界范围的广泛的城市现代化已成为全球面临的挑战,实际上它排斥了对农村发展问题的关注。农村教育问题实质上不但是教育自身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我们在城市现代化的浪潮中忽视了农村社会不同于城市的需求,漠视了农村教育发展的需要,使农村教育处于艰难状况,这意味着也威胁到城市的发展。而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是其中的一部分。如何使农村的义务教育更加适合农村的实际与发展,是本文讨论的重点。在农村的义务教育阶段就开始渗透职业教育的内容是解决农村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出现的种种问题的一个有力举措。  相似文献   

18.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提供了贯彻新课程理念的平台;教材学习内容的呈现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教材的设计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但新教材在教学过程中也有不适应之处.  相似文献   

19.
从建国初期开始,我国一直在加大对农村地区义务教育的投入,各项政策都非常有利于贫困家庭子女入学。但是,由于没有制定明确的义务教育财政分担体制,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责任不明确等各种原因,在很长的一段时期里,义务教育贫困学生资助制度没有建立起来。从21世纪初开始,“两免一补”政策逐步完善,2008年“两免一补”政策在全国义务教育阶段普及,实现了农村贫困地区学生教育机会的公平,此时,将贫困学生与非贫困学生划在了同一起点上,都拥有了相同的教育机会。但是,我们发现“两免一补”政策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中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use of shadow education by students of compulsory secondary education in Spain over the period 2000?2010. The study identifies the proportion of the student population that uses this type of education and examines how the use of shadow education has evolved during this period. Data was drawn from the student questionnaire in the PISA report, which gathered information on extra lessons in the four studies conducted between 2000 and 2009. The study also contrasted the data on the use of extra classes with the socioeconomic profile of students and other indicators of social inequal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