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1 毫秒
1.
湘西阳戏是中国戏曲中的一朵奇葩,它的曲调及演唱声腔独具特色,就湘西阳戏的传承、音乐特征、表演特征及现状与发展几个方面展开论述,试图揭示出湘西阳戏这种戏剧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阳戏是湘西地方小戏的主体剧种,经几百年的嬗变已经发展成为了中国地方戏剧的一朵奇葩。湘西阳戏的声腔源于弋阳腔,演员在表演时常常运用真假声相结合的方法演唱,有自己独特的音乐特征。  相似文献   

3.
阳戏主要流布于我国西南地区,上演的剧目主要有祭祀仪式戏、世俗戏和仪式世俗混合戏三种基本类型。仪式性阳戏演出旨在实现驱鬼逐疫、祈福庆丰、酬神还愿的祭祀功能;仪式世俗混合性阳戏是在仪式程序的框架内演出世俗内容;世俗性阳戏包括历史演义、家庭生活、婚姻爱情、社会生活、民间传说等题材,表演旨趣侧重展示戏剧的艺术审美。阳戏的三种形态反映了传统戏剧发展的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南地区阳戏源于江南地区,其流播方向主体是从江南地区到湖广到四川、重庆再到贵州、云南。具体传播途径主要有三条:北路阳戏入川、南路阳戏入湘黔、川地阳戏播黔滇。黔东南阳戏则是由江西传至湖广(湘西地区)的阳戏沿沅江上游水道传入,再向周边辐射。阳戏的流布过程中,与当地文化艺术、民风民俗积极融合相互吸收。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民间文化样式。  相似文献   

5.
湘西阳戏舞蹈艺术同其它艺术形式一样是源于生活的艺术,它的实践主体是亿万耕作在广袤土地上的劳动人民,其来源广泛受到湘西多民族文化影响,具有综合多元的特点,与其周边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传承了湘西人民的审美情趣,弘扬了淳朴人民对真善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作为乌江流域的原始戏剧剧种,酉阳阳戏历史悠久,发展至今形成了众多的戏剧角色、固定的表演场所、完整的表演程序、独特的阳戏道具、丰富的戏剧剧目、优美的戏剧音乐和灵巧的戏剧动作,构成了传统民间戏剧拥有的基本元素。但是当下阳戏出现了后继乏人的尴尬局面,民间戏剧班子数量减少,传统剧种数目锐减,戏剧表演机会降低,酉阳阳戏陷入严峻的传承现状,优秀的民间艺术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面对迅猛的文化冲击所带来的文化传承困境,需要社会转变保护观念,树立全民保护的意识,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建立完善的文化保护体系,借助官方及民间社会力量对酉阳阳戏进行有效合理的保护,寻找到酉阳阳戏的发展出路。  相似文献   

7.
福泉阳戏是由傩戏分化而来的一种民间戏剧,距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福泉阳戏具有明显的历史性、地域性、象征性和民族性,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8.
"娱乐性"是阳戏表演艺术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具体体现在阳戏喜庆娱人的表象、丰富的娱乐性内容、取乐逗笑方式多样三个方面。演出阳戏既为唱颂愉悦神灵,又为娱乐观众,有着娱神、娱人的双重功能。民众既能实现对民间神灵的祭祀,又能满足他们艺术审美的心理诉求。  相似文献   

9.
花朝戏,是一种用客家方言演唱的民间戏剧,客观上反映出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奠定了花朝戏在客家戏剧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本文着重分析紫金花朝戏的发展现状,研究其面临的传承和发展问题,为花朝戏今后的传承和发展提出可行性的建议,同时为客家戏剧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福泉阳戏是一种以戏剧表演的形式来反映福泉人民的生存方式、价值理念和情感体验的优秀乡村文化。在新时代还保存完好的阳戏主要分布在福泉的马田、沙子坎、谷龙、大坪、龙昌高堡、地松街上和黄土哨等村寨。它来源于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长期的交往、交流与交融,最终凝聚成具有民族地域文化特色的乡村艺术,体现出文化、经济、社会、教育、审美等多重价值。同时,为了发挥福泉阳戏文化更大的价值功能,我们在传承阳戏文化过程中要注重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始终立足于新时代地方旅游经济的开发和个体人文修养的提升,促进和推动乡村文化繁荣发展,从而实现乡村文明振兴。  相似文献   

11.
丁鼎 《怀化学院学报》2006,25(12):71-73
金圣叹“以文律曲”批评《西厢记》,使得《金批西厢》达到前所未有的境界,其批本目的就是“教天下以慎诸因缘也”和“教天下以立言之体”,就《金批西厢》和《王西厢》的异同,来看金圣叹戏曲理论中的“立言之体”,尤其是偏重于分析《借厢》一出的人物形象,从而去体验金批本中人物的一言一行与金圣叹“立言之体”的文学主张。  相似文献   

12.
从创造莺莺、张生、红娘等众多独具个性的戏剧典型的角度着眼,<西厢记>可说是一个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王实甫作为"天下夺魁"的戏剧艺术大师,其最大的成功在于营造纷纭繁复、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氛围,让其笔下的人物在特定的戏剧空间中充分展示其隐微丰富的内心世界,在矛盾交织的对峙冲撞中凸现各自的性格特征和行为方式,再辅以正面描绘、侧面烘托、心理透视、对比映衬等多种艺术手段,务求以声通情,以形传神,相互生发,各臻其致.  相似文献   

13.
鲁智深形象源流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鲁智深是《水浒传》中唯一有着两个名号的英雄:鲁达和鲁智深。鲁氏僧、俗两形象是来自两个不同的素材系统,、而俗人鲁达形象很可能是较晚进入《水浒》文本的。这一莽和尚形象的塑造,最初大概受“杨家将”人物杨五郎的启迪,并借鉴参考了“董西厢”、“王西厢”中法聪、惠明等形象。宋洪迈《夷坚志》也为花和尚的故事提供了不少素材。鲁智深出奇寻沽、大闹禅室、醉打山门、倒拔垂杨等情节,都与《夷坚志》有着直接的关联。  相似文献   

14.
西厢故事不论于雅于俗,堪称家喻户晓。莺莺赖简乃经典中的经典。既然邀请乃莺莺所发,为何事到临头却忽地翻脸赖简?西厢故事的三个主要文本——《莺莺传》、《西厢记诸宫调》(《董西厢》)、《西厢记》(《王西厢》)在此情节的描写方面存在颇大差异。文章加以比较和分析,牵扯出三位作者的性情文心的不同,以及西厢故事日臻细腻成熟的描写技巧等各种深层次问题。  相似文献   

15.
西晋时湘州得以设置。南朝时,湘洲与南朝各代政权的政局发展日益紧密,尤其是梁代之际湘州的地位日益突出,对梁代的政局产生了较为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赤壁之战胜败原因后人多有评说,几成定论。但鲜有从夏口的地理位置、战略形势的角度检讨曹操失败之因。夏口“分荆襄之胜而压荆襄之口”,是荆、扬二州的“心喉”。曹操赤壁之战失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夺取江陵之后,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因而忽视了夏口的重要战略地位,没有乘胜追击势单力孤的刘备,占领夏口这一战略要地,致使刘备得到喘息之机,并与孙权联合,最终导致了曹操的惨败。  相似文献   

17.
朱熹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他建构了一个庞大的哲学思想体系。其中理气论是朱子学的理论基石;心性论是朱子学的理论核心;格物致知论既是朱熹的认识理论,又是他的方法论;修养论是朱子学治心的重要工夫;理欲论是朱熹伦理思想的核心。朱熹这一哲学思想体系完备,结构整严,上下一贯,把中国哲学发展到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关于范缜的籍贯问题,历史上说法不一,有说南乡舞阴者,也有说顺阳者.事实上前非后是.因为1.属史载地名讹误,南乡舞阴当是阴县之误;2.西晋末年,北方士族纷纷避乱江东,顺阳范氏也不例外,而范氏移至战乱之地舞阴一说不能成立;3.史书所谓范泰为"顺阳山阴"人,而范缜为"南乡舞阴人",实与范晔案有关,范氏宗族为避讳之而有意改动原籍以致后人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名曾经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发出耀眼光芒的作家和学者,向培良在小说、戏剧和艺术理论方面均有不凡的实绩,但长期以来,由于各方面原因,向培良的小说成就一直遭到有意无意的忽视。向培良的短篇小说创作,由于别具一格的特色,在新文学史上应有其独特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西晋时湘州得以设置。南朝时,湘州与南朝各代政权的政局发展日益紧密。在陈代前期,陈夺取湘州,巩固了陈统治,然而降至陈代后期,陈失去湘州,国境日狭,灭亡之时已近矣。可见,湘州之得失对陈代的政局产生了较为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