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身体的敞开与性别的改造——《金瓶梅》身体叙事的释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瓶梅》中细密的性行为描写,实际上是对"身体"的还原性敞开。这种精神的悬搁和对身体之实体性的直观把握,构成小说"写实"的基础,由此展示出晚明时期人之感觉性的生存情状和多元性、无根性的快适追求。但在这一"写实性"的身体叙事中,又隐藏着对女性性别的改造与重构。这一男性中心主义的叙事立场,使小说的"写实"含有了"非写实"的成分。其中内含的等式是:"女性"="欲望","女色"="情色";在这一非本真的显现中,所谓"客观性"="男性化"。  相似文献   

2.
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是研究小说叙事艺术的不可多得的文本。在欧洲小说发展的历程中,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小说叙事艺术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传统写实小说发展向现代发展和嬗变道路上的一个"路标",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本文将探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与欧洲传统写实小说叙事的联系与张力,及这种创新在小说发展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并不想把郭沫若小说创作的思想、艺术成就置于他的诗歌和历史剧之上,因为这不是事实,自然不会得到人们的认同。但是在对郭沫若小说的研究中存在着一种理论观念与作品实际以至作家的审美追求“错位”的现象,却是不可否认的事实。这种“错位”现象主要表现在:以“再现论”的小说创作论来评价以“表现说”为其理论基础的小说创作;以传统的叙事型的小说模式来要求现代散文化的抒情小说;以现实主义的尺度来衡量浪漫主义的作品。其结果,不但压根儿抹煞了郭沫若抒情小说的基本功能和艺术特征,而且更甚者还作出了这样的结论:因为郭沫若的笔太直,不曲,所以他是没有做小说家的资格的。  相似文献   

4.
聂华苓与鲁迅有着极其相似的人生历程,二人都将自我生命体验融入在自己的小说创作中,使小说带有了一种自传色彩.在作品中都塑造了一系列的孤独者形象.二人有着浓重的故乡情,向往美好事物的感情.在小说中,都有着以对故乡的回忆和以故乡为背景的创作.小说都浸透着作者的感情,为读者展开的是一幅幅悲欢离合的图画.特别表现在对妇女的悲惨命运的揭示上,关照她们自身的精神病痛.但这并不是二人的创作意图,二人都旨在揭示其病痛达到启蒙主义的目的.在文学创作上他们都善于博采众长,突出表现在对现代主叉意识的接受上.表现出小说格式的别致和象征与写实有机结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兔子系列”是美国现代著名作家约翰·厄普代克的代表作品.小说能够引起美国文学界和众多读者的普遍赞誉,不仅与小说精当的情节构思、生动丰满的人物形象,以及独具个性的叙事技巧有关.更重要的是,厄普代克将一个普通小人物的生命与美国社会几十年的变迁联系在一起,使这一系列作品具有了鲜明的时代气息,浓郁的象征意义和寓言化特征.从厄普代克的作品内容和叙事技巧分析了“兔子系列”中所透射出的美国文化.  相似文献   

6.
兰州古称“金城”。历代文学家或写实叙事,或浪漫抒情,皆以诗性的话语描绘了兰州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表达了深厚的思想情感。历代文学中的兰州形象已沉淀为兰州的城市文化记忆。小说家李西岐的长篇小说《金城关》对社会转型期的兰州城市生活进行了独具匠心的审美观照。城市日常市井生活是文学表现的重要内容。《金城关》以20世纪末社会转型时期为小说叙述的历史语境,以“金城”为人物活动的主要空间场域,以黄一鸣、梁小卉、陈木楠、马蒂尼、梁锦华、孔守道等人物的生活为叙述内容,全面细致地呈现了兰州的日常市井生活。  相似文献   

7.
雁翼儿童文学作品具有自传性,运用第一人称转述形式展开叙事视角,将儿时听来的故事转述给小读者。他笔下的人物具有传奇的身世和经历,增强了故事的吸引力;在叙事时间上采取了往事追忆似的倒叙形式。叙事语言具有浓郁的抒情特色和诗意特征。  相似文献   

8.
作为先锋派代表之一的苏童,以其独特的叙述方式构成其小说写作的先锋品格,建立起自己的小说叙事美学.问世于1989年的《妻妾成群》是苏童小说创作的一次华丽展现,它所表述的不仅仅是一个“家”的梦魔,“性”的梦魔,人性的梦魇,更是一次在从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叙事语言上的突破与创新.  相似文献   

9.
《水浒传》的时间设置带有鲜明的“夜化”倾向,并且给人以增强性的叙事效果。首先,从叙事机制来看,为了把故事讲得头头是道,《水浒传》不仅将故事的发生时间具体到“是夜”、“当夜”等时间段,而且还细化到更次明晰的“三更”、“四更”、“五更”等更次,乃至“已牌时分”等时刻,既增强了故事的紧张感和惊险度,又增强了结构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其次,从叙事视角看,作者善于通过灯光月色的设置,来打开文本人物的内部限知视角,从而增强了读者对人物行踪的身临其境质感。再次,从叙事意趣看,作者善于通过将人物活动布设在灯前月下,给人以“加倍”的视觉效果,从而达到增强故事审美意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托尼·莫尼森是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她的长篇处女作——《最蓝的眼睛》是一部充满血与泪的悲剧性小说。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莫里森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叙事风格向我们讲述了黑人女孩皮科拉.布里德洛瓦在美国种族制度的歧视、迫害下最终发疯的悲惨经历。故事中,皮科拉在遭受了一系列身心伤害之后,极度渴望拥有一双白人的“蓝眼睛”,最后失去理智。佩科拉的悲剧不是偶然,不是个例,而是成千上万个受种族制度压榨的黑人的缩影。在《最蓝的眼睛》这部小说中,莫尼森囊承着现实主义小说揭露现实,真实刻画人物性格、矛盾冲突的叙事风格。奇妙的开篇,多角度破碎性的叙事方式以及小说中的隐喻的运用将小说的主题表达得淋漓尽致。带给读者强烈的心灵震撼.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及新文学运动前后 ,是中国叙事诗艺术由古典向现代形态演进的关键时期。西方叙事诗学及其文学的影响与中国抒情文学中心地位的式微 ,使当时的”新体”叙事诗创作及其理论批评 ,呈现出新的创作形态与艺术追求。五四新文学运动前后“白话叙事诗”及其创作形态的出现 ,为中国叙事诗艺术现代文体类型的确立与理论批评体系的重构 ,规定了基本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2.
报告文学是报告已然的事实和倾向性信息,保证其非虚构性是关键所在。其非虚构性包括新闻价值、现实针对性和真实性。报告文学特殊的叙事建构,决定了它的真实性特点是在事实真实和本质真实相统一的基础上,由作者主观动因来进行意义升华。无论从历史地看或现实地看,那种要求报告文学做到绝对真实的理论是乌托邦的幻想。  相似文献   

13.
艾青为中国现代自由诗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在总结自身创作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新诗批评,始终坚持现实主义方向,同时又不断探寻新诗自身创作及文本规律,关注时代大众的接受意识,代表了中国现实主义诗学发展的一个高度。艾青的新诗理论以“大众的精神教育工具”说为基准,是一个由诗人“苦役”说、新诗“散文美”和读者接受反“晦涩”三根支柱支撑的批评体系。  相似文献   

14.
《水浒传》是一部富于抒情色彩的英雄传奇小说。作品善于利用悲剧的形式创造抒情气氛;绰号、喝酒场面描写洋溢着浓郁的情感;有时又借景抒情;突出表现了情感与理智的较量;并且作品还通过大量的诗词歌赋来加强抒情色彩,具有一种撼人心魄的艺术力量。  相似文献   

15.
启蒙主义不仅是一种社会思潮,也是一种独立的文学思潮。启蒙主义包括经验主义、理性主义和情感伦理这三个方向,它影响启蒙主义文学形成了三种基本的书写模式:在经验主义盛行的英国,产生了重写实的叙事型文学;在理性主义盛行的法国,产生了重思考的议论型文学;而在情感伦理的影响下,则产生了不同形式的抒情型文学。这三种书写模式奠定了现代文学的基本类型。  相似文献   

16.
《聊斋志异》的相关篇章表明:当时世俗社群在禅学的理解上的深浅之别,构成了该书之禅学思想的内部层次。《聊斋志异》中,禅学所处的外在层次,则是在佛教内其他宗派的题材和与佛教有关的民间信仰题材的衬托下凸显出来的。禅学思致在《聊斋志异》艺术结构里的布局,可依其存在形式大致分为全体式、部分式、点缀式三类。烛照《聊斋志异》的禅学思致,当有益于古代小说研究境域的拓展。  相似文献   

17.
近代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时期,随着侦探小说在中国的译介和传播,不仅孕育和促进了中国本土原创侦探小说的诞生,而且对“新小说”创作模式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叙述情境是叙事作品的构架精髓,也是作者展示高超叙事手段的舞台。优秀的小说家善于选择最合适的方式来讲述故事,成就其叙事作品。戴维.洛奇在《小世界》中综合运用了"讲述"和"展示"、叙述者与人物、内部聚焦和外部聚焦等手法成功地完成了一部"学者罗曼司"。  相似文献   

19.
闻捷和舒婷,这两个相处于不同时代的抒情诗人,以自己独特的生命体验和话语方式,呈现爱情的优美和丰富。无论是闻捷的与劳动交织的边疆少男少女的爱情欢歌,还是舒婷的与人性纠结的当代青年的心灵吟唱,从他们的诗里,都能感应到时代在诗人心灵的投影和折光,倾听到与时代交汇的心灵回响。不同的审美标准,不同的价值理念,不同的情感表达,在不同的时代,引领读者走进爱情世界,领略那别样的风采,体悟诗人那份由衷的感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