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大理巍山大仓镇啄木郎村的田野调查,发现在自然环境相对僻远,农耕文明积淀深厚的少数民族自然村落中,村落仪式的变迁一定程度上逊于物质文化的变迁,而在村落宗教仪式中的彝族宗教精英,在村落宗教仪式中表现出了较稳定性的功能特征。这主要是源于彝族宗教精英所依赖的一定的文化生境土壤的存在与变迁的弱性所导致的,但总体而言,其文化生命体依然处于动态的应变之中。  相似文献   

2.
安溪县"八社"历史上是闽南内陆地带一个具有共同信仰的中型村落联盟,并发展形成一个多村际的通婚圈,闽南传统婚俗在此依然可以看到概貌。而曾经如同落盘珠翠一样串联着婚俗全过程的"仪式歌"却不再光彩夺目,甚至多有忽略或遗忘。通过田野调查以及相关文本资料的弥合,复原仪式歌在传统闽南安溪婚俗的原貌,管窥其历史变迁,也由此窥探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必要性与针对性。  相似文献   

3.
偶尔在一本杂志上看到这样一篇小文章:在非洲的巴贝姆巴族,至今依然保持着一种古老的仪式:当族里的某个人因为行为有失检点而犯了错误的时候,族长便会让其站在村落的中央,这时整个部落的人都会赶来,将这个犯错的人团团围住,用赞美来“教训”他。围上来的人们,会自动分出长幼,从最年长的人开始发言,依次告诉这个犯错的人,他曾经为这个部落做过哪些好事。每个族人都必须将犯错人的优点和善行,用真诚的语言叙述一遍,叙述时既不能夸大事实,也不允许出言不逊,而且不能重复别人已经说过的赞美,整个赞美的仪式,要持续到所有族人都将正面的评语说完…  相似文献   

4.
赣南客家送大神仪式是送船仪式的一种地方性类型。送大神仪式可以分为起神、扎神、开光、唱船、移神、闹元宵、拜神祈福、送大神等步骤。从民俗学角度对这些步骤进行解读,可以发现整个送神仪式就是一个过渡仪礼,水与火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它是人们处理与自然关系的一种重要手段。通过这种仪式,污秽被消除,村落重新回到洁净的状态,宗族内部和村落共同体的关系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团结和整合。  相似文献   

5.
读过一个故事:在非洲的巴贝姆巴族中,至今依然保持着一种古老的仪式:当族里的某个人因为行为有失检点而犯了错误的时候,族长便会让其站在村落的中央,这时,整个部落的人都会赶来,将这个犯错的人团团围住,用赞美来"教训"他。  相似文献   

6.
“骆驼戏”仪式表演是撒拉族所创造的文化艺术,它以其独特的产生方式与艺术表现诠释了撒拉族人的族群历史及生存传统。在今天面对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中,如何传承“骆驼戏”仪式文化,将其“本真”的面貌呈现在大众面前是值得重视与反思的。在传统不断地被革新后,我们期盼看到革新后的古老仪式散发出新的活力与生命力,而不是被取代或消逝。  相似文献   

7.
现有丧葬仪式的研究侧重于过程的描述和分析,缺乏对参与者的深入考察,尤其是对传统村落丧葬仪式转移到乡镇社区办理的参与者问题的探讨,更是难得一见。南岭走廊中段聚族而居的传统少数民族乡村,其丧葬仪式的参与者,主要是血缘群体,重在构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凝聚力;当这一仪式由村落转移到乡镇社区办理时,其参与者不再是单一的血缘群体,而是牵涉到家族、宗族、社区三个主要集群,带有明显的家族、宗族与社区结合的特征。既有构建血缘群体凝聚力的成份,又增添了地缘群体凝聚力构建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民间信仰通过特定的仪式、俗礼、象征,对人的心理、情感、人格、行为等方面产生规范作用,有助于确立稳定的社会道德伦理秩序。由于社会转型、文化变迁及"科学"、"理性"的现代精神引起了传统与新兴、主流与非主流的文化价值冲突,在这一过程中,居于地方性村落亚文化与意识形态深层结构的民间信仰遭遇到了现代性话语的巨大冲击,其积极的隐性教育功能也处在消蚀和溶解的状态。  相似文献   

9.
民间信仰通过特定的仪式、礼俗、象征等对人的心理、情感、人格、行为等产生规范作用,有助于确立稳定的社会道德伦理秩序.由于社会转型、文化变迁及“科学”、“理性”的现代精神引起了传统与新兴、主流与非主流的文化价值冲突.在这一过程中,居于地方性村落亚文化与意识形态深层结构的民间信仰遭到了现代性话语的巨大冲击,其积极的隐性教育功能也处在消蚀和溶解的状态.  相似文献   

10.
正最近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在非洲的巴贝姆巴族中,有个古老的生活仪式。当族里的某人犯了错误时,族长便会让犯了错误的人站在村落的中央,公开亮相。整个部落的人将这个人团团围住,用赞美来"教训"他。每人必须将犯错人的优点用真诚的语言叙述一遍,直到所有人都将正面的评语说完为止。巴贝姆巴族人是智慧的,我们班主任教师也应该做个智慧型的老师,容纳、包涵暂时犯错的学生。班主任不因一个学生有错而妄下断言,如"朽木不可雕""早晚进监狱"。这些有伤学生自尊的话不要说,这类暴力语言应当避免,以免给学生造成身心的  相似文献   

11.
读过一个智慧故事:在非洲的巴贝姆巴族中,至今依然保持一种古老的生活仪式。当族里的某个人因为行为有失检点而犯了错误的时候,族长便会让其站在村落的中央,公开亮相,以示惩戒。每当这时,整个部落的人都会赶来,将这个犯错的人团团围住,用赞美来“教训”他。  相似文献   

12.
村落语境下的音声作为民俗文化文本下听觉域的空间,指民众日常民俗活动所习以为常的发出与接收的声音,蕴含着深刻的社会功能与文化意义。临时性音声在村落中最具有传播能力,是村落民众所关注的音声,也是一种民俗展演。音声的出现有其特殊需求,无论是国家下达指令还是村落中的葬礼仪式,以及民俗仪式用品的爆仗,皆传播着村内的大小事宜。生活于沂蒙山区高都村的村民敏感于临时性的音声,以此来认知、传播信息,强化身份认同,表达特殊的民俗意义。  相似文献   

13.
日益加快的现代化和全球化,猛烈冲击着传统的农耕文明,其传承与发展也出现了断裂和危机。梳理文化变迁的概念,以贵州省雷山县苗族控拜村落作为研究对象,描述和解释苗族村落传统文化的变迁机制,研究其村落文化传承与变迁的过程及特征。探寻苗族传统村落文化在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传承与发展的方法及对策,为今后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扬民族村落文化做出思考和探索。  相似文献   

14.
宗教,不仅是一种奇幻的观念、信仰(包括仪式)的体系,它又是由为之献身和苦心孤诣的人群、完善严整的组织机构、富于神性的庄严肃穆的庙宇以及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神像等等构成的实体,它也是道德和法的规范汇集,它还是一种浓烈的情感体验;它既是意识形态,又是上层建筑;它既是一种绚丽多采的社会生活,又是一种奇妙无比的文化现象。在它悠悠几千载的历史里,既有过得意气扬的盛世,也有过失意气丧之衰时,然其生命力并不随岁月的绵延而衰竭,其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力、影响力亦未因时势的变迁而消匿。古今中外  相似文献   

15.
乡土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类别,现实性是其艺术生命所在。它写乡土之事、抒乡土之情,奠定了现实性传统。它的发展与中国现代变迁紧密相连,呈现出多样形式,也曾一度偏离现实,发展式微。二十世纪末兴起的"新乡土文学"努力回归现实性传统,使乡土文学焕发新生。  相似文献   

16.
曾在一本教育杂志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在非洲的巴贝姆巴族中,至今依然保持着一种古老的仪式,当族里的某个人行为有失检点或犯了错误的时候,族长便会让犯错的人站在村落的中央公开亮相。这时,整个部落的人都会放下手中的工作,从四面八方赶来,将这个犯错的人团团围住,用赞美的话语来激励他,使他自醒,从而改正错误。看了这个故事使我想起了我和小伟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裕固族大头目部落原驻址在今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康乐乡西牛毛、巴音、康丰、红石窝等地。历史上裕固族文化受到周围各民族影响,形成多元文化特点。裕固族大头目部落丧葬仪式独特,通过分类描述和火葬仪式分析,可以看出裕固族大头目部落火葬仪式过程由"三次告别"完成且存在"二次葬"文化现象。其火葬仪式具有原始信仰与宗教信仰相结合的复合特点,具有文化整合、继承发展、组织调节等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内区际移民与环境变迁尚未受到学界广泛关注,这种因当地民族人口增加而向附近田地宽余的半山区、山区的移民,带来了本地的生产、生活方式,通过建立自然村落、开发耕地、改进农业技术、修建水利等,不断塑造着新的山地景观。移民在改造山地环境的同时,环境也在改变和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并敲响了生态环境恶化的警钟。对一个长时段山区移民开发与环境变迁的个案分析,可以看到山地环境变化的原驱动力是流域内的区际移民和持续增长的人口数量,更能全面细致地认识省内山区移民与生态环境变迁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9.
臧克家的文学创作道路与时代、与战争是密不可分的,在自己本位的人道主义思潮与不同时代的社会思潮相结合的过程中,丰富其思想和创作,其笔下那些打上时代烙印的人物形象也随之变迁。  相似文献   

20.
以湖南桃源一个维吾尔族村落为个案,通过研究村落中维吾尔族与回汉村民的族际通婚,探索不同历史时期各种因素对湖南维吾尔族族际通婚的影响,分析了维吾尔族村落婚姻的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