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顶肩推手是支撑跳跃中最难掌握的技术,因为由第一腾空到支撑,顶肩推手形成第二腾空之间的时间差会造成许多学生的动作变形,如推手晚,人会向前扑倒,推手早,人会坐到跳箱上,甚至整个人伏在跳箱上,推手力量不足就不会有第二腾空等。因此,在教学中应以顶肩推手作为重点,为减少一些错误的动作的产生应反复练习顶肩推手动作,如对墙练习,支撑过人背练习(一学生身体前屈、双手撑在膝盖上,练习者从此学生背上跳过去)等。当基本掌握动作后,再到跳箱上练习。另外还可用先降后升跳箱高度的办法来进行练习。 2. 学生练习时教师…  相似文献   

2.
双杠分腿坐前进动作是初二年级双杠项目中规定的基本教材,教学中利用跳箱代替双杠进行辅助教学,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第一课次(?)跳箱上分腿骑坐练习(图1)双杠上跳上成支撑以及摆动练习第二课次(?)跳箱上完成难点动作:挺身展髋动作(图2)双杠上完成分腿骑坐动作第三课次(?)跳箱上完成难点动作:挺身展髋后前倒直压腿弹杠(图3)双杠完成跳上支撑摆动成分腿坐动作  相似文献   

3.
一、递进教学法的主要特点在不破坏跳箱分腿腾越完整动作结构的前提下,改变器械的高度和长度,变换练习环境,降低动作难度,使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学习跳箱分腿腾越技术。教学中学生以自主学练为主,当基本掌握了前一项练习后,方可进入后一项学习,如同上台阶,步步升级,即:1.  相似文献   

4.
<正> 跳箱是学校体育教学的常用器材。现用跳箱存在着难以适应各级学校、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体能学生的练习需求的缺点。为改变这一状况,本人设计制做了这种装拆容易、组合多变的三段式多用组合跳箱。该跳箱有以下几种优点: 1.适应教学组合多变三段式多用组合跳箱打破了现用跳箱的结构模式,克服了旧式跳箱纵向不可调的不足,从长、宽、高三个方位皆可做调整。大箱小箱自由组合之优点,使它更加广泛地适应于大、中、小学不同年龄、性别和体能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可以组合出几种不同长度的大、中、小跳箱,极适合低年级和体能差的学生练习。另外,教学中还可根据不同动作的结构特点,组合出“凹”形、“台阶形”等不同形状的异型跳箱供学生做辅助诱导练习,更是旧跳箱所不及。 2.分段使用一箱三羊三段式多用组合跳箱,分段使  相似文献   

5.
支撑跳跃练习是中师体育教学中难度较大的内容。要想教好本课程 ,首先要解除学生的恐惧感。笔者在多年的支撑跳跃教学中逐步探索出一套跳箱速成教学方法 ,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1 趣味性准备活动选择一些较新颖的活动内容 ,在肌肉关节活动好之后 ,再做起诱导作用的跳“人山羊”游戏。把跳“人山羊”游戏安排在准备活动中 ,既符合循序渐进原则 ,又符合人体运动的生理规律 ,还与基本教材有着密切联系。通过游戏 ,学生不但体会到跳箱中的一些动作要领 ,而且为学习跳箱做了充分准备 ,激发了学习兴趣 ,并使学生充满信心 ,发展了他们活泼外向的…  相似文献   

6.
一、跳深练习 运用跳箱替代传统的跳深练习,既不占用过多的场地,又经济实用。将60~90厘米高的跳箱放置在场地上。练习者双脚或单脚跳上箱,跳下,接着再跳上箱,跳下,反复练习。要求练习者起跳落地上体要立腰平稳,用前脚掌着地,尽量不用脚后跟,起跳迅速,落地轻稳,注意动作的连贯性。每组20~30次,3~4组。由于跳箱可以灵活地高低放置,这就给练习者带来一定的趣味性和游戏性,提高练习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正> 俯卧式跳高是中学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俯卧式跳高完整技术练习教学中,针对学生经常出现的一些多余动作,我采取了以下的辅助练习,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一、起跳练习:三步或更多步助跑起跳,摆动腿摆起触及悬挂的标志物。目的是加强起跳时的向上跳起和摆动腿的上摆。二、过斜杆:三步或更多步助跑做过一边高一边低的斜杆(可用皮筋代替横杆)。目的是体会整个动作各环节之间的衔接和过杆的身体的空间位置感。三、跳箱练习:站在跳箱(二或  相似文献   

8.
一、跳箱在身体素质方面的辅助练习1.俯卧撑。手撑在跳箱盖上,脚在地上;或手撑在地上,脚在跳箱盖上,做俯卧撑。2.仰卧举腿。学生仰卧在跳箱盖上,手扶住跳箱两侧,做收腹举腿练习。3.仰卧起坐。学生仰卧在长跳箱盖上做仰卧起坐。4.俯卧挺身。学生俯卧横放跳箱,上体前屈,两手抱头或后背,辅助者两手抓住其脚踝。然后上体向上  相似文献   

9.
高抬腿跑是一项经常用于掌握与改进跑的技术的辅助性练习,学生做得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跑的正确技术动作,特别是初学者。我在教学训练中采用原地跳箱练习高抬腿,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是:一腿跪在跳箱上,另一腿做上下摆动,上摆时提髋带腿,膝盖不要超过跳箱水平面,大小腿尽量折叠;下摆时用前脚掌着地,上体伸直。在练习过程中,前后摆臂要协调放松。跳箱高度以摆动腿能伸直着地为准.  相似文献   

10.
一、跳箱在身体素质方面的辅助练习 1.俯卧撑.手撑在跳箱盖上,脚在地上;或手撑在地上,脚在跳箱盖上,做俯卧撑. 2.仰卧举腿.学生仰卧在跳箱盖上,手扶住跳箱两侧,做收腹举腿练习. 3.仰卧起坐.学生仰卧在长跳箱盖上做仰卧起坐. 4.俯卧挺身.学生俯卧横放跳箱,上体前屈,两手抱头或后背,辅助者两手抓住其脚踝.然后上体向上慢慢抬起至直体或最高,再前屈,如此重复练习数次.  相似文献   

11.
<正>一、学练方法第一步:感知动作,体验单跳双落。学练方法:跳单双圈练习,起跳后,一脚踏单圈起跳,双脚同时落入前面的圈内,连续跳若干次。教学目的:以游戏导入,让学生体验单跳双落的动作。第二步:趣味引入,尝试踏跳。学练方法一:跑几步跨过"小河"。学练方法二:走三步跳上跳箱盖。  相似文献   

12.
跳箱是中小学体育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对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培养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笔者结合实践,充分挖掘、开发跳箱在课堂教学中的各种潜力,激发学生参与体育学习的兴趣。一、巧用跳箱,发展身体素质1.发展上肢、肩带肌群力量的练习如俯卧撑:两手扶在跳箱上,与肩同宽,两足跟并拢,脚前掌着地,四指向前,根据教师的口令进行收臀紧腹连续做俯卧臂屈伸。每组练习  相似文献   

13.
<正>案例:一次体操横箱屈腿腾越课,笔者在巡回指导学生练习时,发现小光同学没有采用双手撑箱顶肩推手的动作,而是直接跳过了高约1.2m的跳箱,然后踉踉跄跄地跌落在垫子上。笔者急忙跑过去,并迅速召集大家,当众严厉地批评了他,并罚他做100次蹲起动作。听到笔者的批评,小光小声且委屈地说:"老师,我不是故意的,我是  相似文献   

14.
一、游戏类1.搬运接力。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几队,每队一副跳箱盖,每队两人一组进行跳箱盖往返搬运接力比赛,最先轮完的组为胜。2.投准比赛。拿去跳箱盖,将跳箱箱体的各层横向置于距起点线4米、5米、6米、7米和8米处。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队,每队队员轮流以投掷实心球的方法将篮球投向跳箱框,投进4米框得1分,投进5米框得2分,以此类推,最后累计每队得分,得分多者为胜。3.攻坚战。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组,距各组20米处各放一副跳箱,跳箱上放一面小旗。比赛开始时,各组排头快速跑向跳箱,爬上跳箱后举起小旗挥动,第二位学生看到排头举旗时迅速起动,…  相似文献   

15.
在田径技术教学中,三级跳远技术复杂,素质要求较高且全。我在教学训练中,采用跳箱进行辅助练习,使得学生很容易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对改进三级跳远技术,防止错误动作的发生,起着良好的作用。一、跳过跳箱的单足跳练习法放两层跳箱,放的远近应根据教学训练要求加以调整。如果起跳高度不够,增加起飞角,就把跳箱放近  相似文献   

16.
文章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访谈专家和教师、结合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跳箱教学的辅助练习进行研究,提出了助跑、起跳、支撑、落地和完整动作的若干辅助练习方法,旨在为中学跳箱教学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10周不同组数的杠铃负重练习分别对最大力量和无氧耐力的影响,分析不同负荷量的力量训练计划的效果.方法:22名无训练经历的青年男性受试者随机分为3组,均采用80%1RM重量,分别进行8次×1组练习动作、8次x3组练习动作和8次x6组练习动作的负重蹲起训练,每周训练2次,共训练10周,于训练开始前、训练4周、7周、10周共进行4次1RM和标准Wingate测试,比较其差异.结果:不同练习组数的受试者,训练后1RM值和Wingate测试的峰功率及平均功率比训练前均显著增强,但各组之间,其差异不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无训练经历者在10周期间进行负重重量相同的下肢力量练习,每次多组重复者与每次进行1组练习者相比,最大力量及无氧耐力的增强并未表现出更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8.
<正> 这套集体的纱巾成套动作是以纱巾的基本动作配合一些较简单的身体动作以及队形的变化编排而成的,较适合中小学学生练习。集体的纱巾成套动作的要求是,纱巾自始至终飘动不息,做到身动巾随,巾动身随,同时每个人都应注意与同伴的协调配合及保持队形的整齐,使整套动作给人以轻捷、流畅、柔美之感。这套练习由二十四名学生参加,音乐以3/4节奏的慢板为宜。共12组练习,每组8拍。预备姿势:六人一横排站成四排,成方块队形;并腿站立,两手自然下垂持纱巾长端。练习1  相似文献   

19.
<正>案例:案例1。分析练习环节:4名学生1组同时进行起跑练习(约20米),后返回队尾。在10多分钟内,1组学生练习1次大约需要35秒(实际练习时间大约10秒,回程时间却需要20多秒),一组练习时紧接着下一组练习,所有学生练习完大约需要2∶30的时间。对一名学生而言,在这13分钟内,一般能够练习5~6次,以6次为例,练习密度=练习时间(6×10s=60s)/总时间(13×60s=780s)×100%=7.69%,这样的练习密度是偏低  相似文献   

20.
横箱分腿腾越中由心理障碍造成的错误及解决办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横箱分腿腾越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一些学生之所以不敢做分腿腾越动作,是因为他们或多或少存有心理障碍,其表现一方面是缺乏自信心,另一方面就是害怕受伤。在练习过程中,常出现以下一些错误动作。1.踏跳后不敢过箱,直接撞到或趴在跳箱上。2.踏跳后不敢分腿,而是两手撑住箱面,一只腿跨过箱的一端,横骑在跳箱上。3.踏跳后蹲撑在跳箱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