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光伏产业链包括多晶硅原料生产、硅棒/硅锭生产、太阳能电池制造、组件封装、光伏产品生产和光伏发电系统等5个环节。目前光伏产业链呈金字塔形结构,从上游开始到下游,所涉及企业数量依次增加,市场竞争程度加剧。在光伏产业链"上小下大"的现状下,我国力争在光伏产业的上、中、下游都要抢占领先地位。文章的研究对象为江西省光伏产业,首先界定光伏产业链的内涵及特征,然后描述江西省光伏产业园现状、江西重点光伏企业现状,最后通过计算行业集中度指数、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等指标,评价江西光伏产业发展情况,以便为政府出台光伏产业发展政策、光伏企业制定战略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2.
《内江科技》2016,(6):108-109
西藏太阳能资源蕴含丰富,发展前景广阔,在国家政策和西藏政府大力支持下,西藏的光伏产业有了一定的发展。但至今西藏光伏产业开发比重较小,在开发量和人均发电量均排在全国较后。西藏由于独特的地形地貌,地广人稀,光电发电基地、用户都较为分散,且目前西藏光伏发电并网率低,在牧区由于牧民用户具有流动性,分散性强的特点,采用光伏发电较为实际,但发电功率较小,不能满足大功率电器使用;而光伏产业集中区又产能过剩,但目前在西藏偏远地区也有农牧民用电困难的现象。基于这个问题,采用"能源互联网"模式可以很好的解决光伏能源的分配问题,将光伏产能过剩地区的电能补给牧区、偏远地区来实现西藏光伏产业的持续长久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传统能源战略导致国际能源危机和低碳产业逐步兴起与发展的背景下,中国的光伏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然而近三年美国、欧洲和印度等国先后抡起光伏“双反大棒”,使中国光伏企业举步维艰.文章通过分析相关数据创建评价光伏产业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和模型,运用熵值法对中国光伏产业竞争力进行量化分析,找出差距,从而为提升中国光伏产业竞争力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青海科技》2015,(2):6-9
<正>伴随全球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现象也日益严重,人类不得不开始思考环境友好型经济发展方式的可行性。由此,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开始进入人类的视线并迅速成为能源产业发展的重点,而作为其中的代表——光伏产业近年来更是得到迅猛的发展,并开始成为未来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产业之一。然而,由于光伏产业同时具有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型的产业特点,因此,要发展好光伏产业(特别是产业发展的前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雄厚的经济实力,二是政府长期、科学的扶持和引导。  相似文献   

5.
凌峰 《知识窗》2014,(20):74-75
光伏产业是全球能源科技和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也是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光伏产业,对调整能源结构,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光伏电力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希望成为主力能源的清洁可再生能源之一,而光伏产业又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产业,因此其发展高度依赖政策驱动。通过梳理反思我国已有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国家级政策,在对比中美德日四国政策的基础上,找出我国政策的不足,并针对政策制定中忽视能源安全与环境保护基本动机、忽视金融法律政策、忽视消费需求及研发补贴、忽视产后补贴、政策实质鼓励措施少、缺乏预见性等问题,提出了国家政策完善创新在回归光伏产业发展的基本动机、完善政策配套体系、增强政策的可行性与预见性等方面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7.
当今社会,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推动后危机时代经济转型、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手段。光伏发电是其中一个可以有巨大潜力的发展项目,其技术是利用广泛分布的太阳能,将其转化为电能,实现绿色能源,零污染的目的。本文通过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组成以及近几年来广东省东莞市在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状况,分析光伏产业在能源消费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存在的必要性,通过以上分析给予其他省市在能源消费结构上的调整做指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在国家清洁能源战略推进和省内光伏产业引导政策的有力支持下,青海省光伏制造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目前,青海省光伏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以硅为主、多元发展、集中布局"的产业发展格局,从光伏材料、电池组件到光伏电站的光伏制造全产业链日趋完整,环环相扣,并正在构建成为全国重要光伏产业基地和全国最大光伏发电基地。  相似文献   

9.
刘振义 《现代情报》2011,31(3):154-156
在全球能源紧张的状况下,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是大势所趋。锦州市被辽宁省确定为光伏产业发展基地,做为锦州市图书馆界要发挥图书馆的优势和特点,从主动参与、提供服务出发,为光伏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西藏农牧区受地形地貌等条件限制,能源严重匮乏。太阳能光伏发电是尽快解决农牧区生活用电和部分动力能源最有效技术方案。光伏产业在国内外发展方兴未艾,我区光伏产业仅初显雏形,具有政府行为强,商业行为单一,市场培育良莠不齐,能源机制缺乏等特点。为促进光伏技术在我区能源建设中发挥作用,提出了三种应用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11.
《青海科技》2014,(5):44-46
<正>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由于受能源价格、环境保护、资源约束等因素影响,清洁能源得到了快速发展,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在能源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尤其是太阳能和风能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发展迅猛。近年来,我国把太阳能作为加快发展的战略新型产业,青海省政府也把光伏产业作为第五大支柱产业之一予以支持。抓住新能源加快发展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青海优势条件,奠定好光伏产业发展的基础,力图把青海打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把光伏产业列为重点发展的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和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是江西实现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的新增长极。从投融资机制、科研攻关、招商引资、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促进江西光伏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技术路线图和产业技术路线图的介绍,分析了传统工业化过程导致的能源与环境危机,以及以太阳能光伏技术为代表的新能源在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中的作用。从产业层面对中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如光伏产业的产业链、产业链上的价值分配和产业结构。针对光伏产业的发展,从技术路线图的角度对光伏产业链进行分析,认为应通过技术路线图的实施来实现技术、资源、市场的科学、合理配置,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申璐 《内江科技》2009,30(10):14-15
作为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太阳能是未来理想的能量来源。本文介绍了太阳能技术在上海世博会上的应用,光伏电池的原理、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以及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青海科技》2015,(2):43-44
<正>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由于受能源价格、环境保护、资源约束等因素影响,清洁能源得到了快速发展,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在能源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尤其是太阳能和风能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发展迅猛。近年来,我国把太阳能作为加快发展的战略新型产业,青海省政府也把光伏产业作为第五大支柱产业之一予以支持。抓住新能源加快发展的有利时机,充分利用青海优势条件,奠定好光伏产业发展的基础,力图把青海打造成为中国高原光谷。  相似文献   

16.
最近几年,中国政府颁布了大量的有关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方面的推动政策,然而市场对此反应很平淡,以至于部分专家据此预估中国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在建设中将会进度迟缓,为之担忧。不过,不管是站在拯救我国光伏行业的角度,还是站在中国能源发展的战略角度,在我国建设发展光伏发电项目都显现出极为重大的意义。所以,本文分析了光伏发电的现状,揭示了阻碍发展的三大因素:投资时间长、对政策不放心、有关政策未能很好落实。并提出应对措施,希望对中国光伏产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是保证我国能源供应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光伏发电是利用可再生能源太阳光发电的技术。本文论述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科办 《青海科技》2010,17(6):4-5
<正>"十一五"期间,青海科技积极支持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经济,为新能源产业迅速发展提供了支撑。一、重大科技攻关软课题研究取得进展完成了科技攻关项目《青海省GW级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及产业发展规划研究》,课题组结合我省能源、电力、工业、经济、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和无电人口分布等情况,对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和产业发展规  相似文献   

19.
周小云  谢禾生 《科技广场》2012,(12):123-127
以项目协同机制促进知识产权发展的创新思维,推动光伏企业、科研院所以及相关机构协同创新,是解决江西省光伏产业长远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本文着重从协同创新机制的再设计以及高校创新体系构建两方面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0.
高纯多晶硅作为电子工业和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基础原料,被称为“微电子大厦的基石”。现代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支撑,而传统的石油、天然气、煤等化石能源已日渐枯竭并且造成环境的极大污染,以太阳能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才是人类未来生存和发展的依靠,光伏产业的高速发展,给高纯多晶硅材料的生产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硅仍将是电子和光伏产业的主要原材料。
  亚洲硅业(青海)有限公司秉承“推广光伏产业、发展绿色能源”的时代责任感,利用青海省丰富的水电和光照资源,扎根西部,贴近市场,为太阳能光伏应用的持续扩展而不断辛勤耕耘着。主营的多晶硅项目被列入青海省“123”科技支撑工程项目以来,公司重点做好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工作以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产品质量和生产成本两样核心竞争力指标均位列全国同行业前列,处于国际一流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