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官阶有高低,座次分贵贱。这种尊卑贵贱常常用“左”、“右”来表示,且情形各异。古人崇“右”,在官职、地位上,以“右”为上、为贵,重要的职位称右职。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即相如官职在廉颇之上,上朝的时候,相如要站在廉颇的右边。《〈指南录〉后序》:“予出右丞相兼枢密使。”“……士萃于左丞相府。”这里的“左”、“右”有“副”、“正”之分。古时豪族大姓称“右姓”,富豪大户称“豪右”,皇帝的贵戚称“右戚”。如《后汉书·张衡传》:“又多豪右,共为不轨。”《南…  相似文献   

2.
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森严,尊卑界线分明.在古代通常以“右”为尊,以“左”为卑,用“右”借指较高的地位。例《廉颇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并且还用“右”指世家大户为“右姓”、“右族”,在《张衡传》中有:“时国王娇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又如:“强宗右姓,各拥众保营,莫肯先附。”(《后汉书·郭伋传》)都属此类。古代尊崇“右”而以“左”为较低的地位,称住在里巷大门左边的贫苦人为“闾左”,《陈涉世家》:“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古代称官员降职为“左  相似文献   

3.
在古汉语中,“左”和“右”两字的用法和意义比较复杂。它们可以分开用,也可以合用,分别表示不同的意义。当“左”和“右”分开用时,它们常有以下两个意义。首先是表尊卑。不过,表尊卑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就名位而言,古代尚右,往往以右为尊,以左为卑。《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王“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句中的“右”,即是  相似文献   

4.
现代医学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一般说来,人类的左半大脑比右半大脑更为发达,这是由于人类长期习惯使用右手的结果。唐朝的孔颖达在《左传·襄公十年》疏里就说过:“右便而左不便,故以所助者为右,不助者为左。”这自然形成了古人特有的左贱右尊的尊卑观。董勋《答礼》言:“职高者名录在上,于人为右;职卑者名录在下,于人为左,是以谓下迁为左。”《廉颇蔺相如列传》里,蔺相如完璧归赵,维护了国家的尊严,被赵王委以重任,“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官职比廉颇大。《琵琶行》一句“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的“左迁”,就表明白居易的官位是降职,人是被贬…  相似文献   

5.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明确地告诉我们古人以“右”为尊,怎么《信陵君窃符救赵》的“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又说“左”是上位? 严格说来,“古人以右为尊(上)说”的表述是不科学不准确的,准确的表达应该是:在一般情况下,座次的尊卑是通过方向来表  相似文献   

6.
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森严,尊卑界线分明.在古代通常以“右”为尊,以“左”为卑,用“右”借指较高的地位.例《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  相似文献   

7.
阅读文言文,常会见到“左官”“江左”“闾左”“左衽”“虚左”“右职”等词语,这些词语都与左、右相关。因此,正确理解文言文中的左、右词义,对培养学生准确把握文句含意,提高鉴赏、评价文言文的能力,大有裨益。 一、左、右表地位尊卑高低以及贫富。 1.区别职位高低。古代尊崇右,故以右为尊贵地位,而以左为较低的地位。 a.右表职位高。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汉书·黄霸传》:“冯翊以霸入财为官,不署右职,使领郡钱谷计。”右职即高职。 b.左表职位低或降职。①职位低,…  相似文献   

8.
在高中语文第一册《廉颇与蔺相如列传》一文中有“以相如功大,释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这句话。句末的“右”,即“上”。意思是说,相如的地位在廉颇之上。但在《赤壁之战》一文中还有这样一句:“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课文注解为“正副统帅”。显然,周瑜是左都督,是正职;程普是右都督,是副职。那么,“左”比“右”又高了。一会儿“右”为上,一会儿“左”为上,岂不矛盾吗?究竟是“左”为尊,还是“右”为尊呢?  相似文献   

9.
尊重,有尊敬、敬重、推崇之意,一般的语言环境是“下”对“上”或“幼”对“长”,其中蕴涵着一个人社会地位的高低和在家族亲友之间世系次第辈分的高低。在人类文明历史的词典中“尊重”有着久远的印记,尤其在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文化典籍中,“尊重”更有其重要的价值内涵。《论语·尧曰》:“尊五美,屏四恶,司可以从政矣。”《篇海类编·人物类·酋部》:“尊,长也,一曰君父之称。”《广韵·魂韵》:“尊,贵也。”《广雅·释诂一》:“尊,敬也。除此之外,“尊重”还有“重视”之  相似文献   

10.
“左”与“右”是人们经常用到的两个方位名词,但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用“左”用“右”大有讲究。周朝、秦朝、汉朝时,以“右”为尊,世家大族称“右族”,皇亲国戚称“右戚”,西周大学称“右学”,专记历史大事的史官称“右史”。那时右尊左卑还具体表现在居住的方位上,豪门世家必居市区之右,普通平民则居市区之左,等级十分森严。像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中言及“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这里的“闾左”指的便是居住在里门左侧的平民。司马迁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亦写到,蔺相如完璧归赵后“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这是战国时期“…  相似文献   

11.
“右”,高中课本第一册《廉颇蔺相如列传》注为:“上。秦汉以前,位次以右为尊”;“左”,第三册中《信陵君窃符救赵》“公子从车骑,虚左”句释为:“左边的位置,是上位”。在古代究竟是以“右”为尊还是以“左“为尊? 《辞源》956页“左”字条①:“方位名。与‘右’相对,面向南则东为左,面向北则西为左。古时常以东  相似文献   

12.
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第一册选了《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其中“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的“右”,教材注为:“[右]上。秦汉以前,位次以右为尊。”教材第三册又选了《史记·魏公子  相似文献   

13.
谈谈古代的“尚右”和“虚左”陕西商州市中学任俊荣高一册《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记蔺相如自完壁归赵、渑池之会以后,赵王“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则不服气地说:“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可见,“右”...  相似文献   

14.
在古代,所处方位的不同即表示尊卑的不同,这是文言阅读中务必要掌握的一种古代文化常识。一古代官职右尊左卑例如“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史  相似文献   

15.
刎颈之交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着一个故事:战国时期赵国文臣蔺相如以外交之功拜为上卿,位居大将廉颇之上。廉颇不服,时时挑衅羞辱。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不欲与廉颇争列”,就是不与廉颇争地位高低;每当遇见廉颇,总是“引车避匿”,就是退避的意思。后来廉颇知道真情,亲至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说:“我是一个粗鲁之人,没有想到你的胸怀是如此宽阔!”从此两人成为刎颈之交,文武同心,共同抗击强敌,保家卫国。刎颈指砍头“,刎颈之交”这个典故,古人解释为“齐生死而刎颈无悔”,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指情谊深厚,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廉颇…  相似文献   

16.
对《六国论》中的“积威”一词,高中语文教材第四册未予注释,一般参考书有两种释义,如杭州大学编著的《高中古代诗文助读》将其解为“积久的威势”,江夏、肖毅等编著的《高中文言文评点译释》将其解为“蓄积的力量”。我认为这两种释义均不确切。从词义的演变来看,“积”有“积聚”之义,由此可引申为“多”。《周礼·地官·遗人》:“掌邦之委积,以待施惠。”郑玄注:“少曰委,多曰积。”《汉书·食货志下》:“夫县法以诱民,使入陷阱,孰积于此!”颜师古注:“积,多也。”“积威”即多威,又可引申为强威。司马迁《报任安书》:“猛虎在深山,百兽…  相似文献   

17.
位次与尊卑     
一、古代官职右尊左卑,右为上。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史记·廉颇商相如列传》)贬宫古时叫“左迁”,如:‘等左迁九江郡司马。”(白居易《琵琶行》)二、古代居住右等左卑。秦汉时,豪门大族住在街巷的右边,叫“豪右”。如:“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范晔《后汉书·张衡传》)穷苦百姓住在街巷的左边,叫“阎左”。如:“发间左适成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史记·陈涉世家》)三、古时乘车左尊右卑(战车除外)古人乘车,尊者在左,御者居中,另一位在车右陪乘叫“接乘”,起…  相似文献   

18.
“者”字是一种特别的指示代词,它通常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助词词组的后面组成一个名词性的词组,表示“……的人”“……的事物”。例如: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论语·公冶长)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饥者易为食,渴者易为饮。(孟子·公孙丑上)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论语·微子)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孟子·梁惠王上)“者”字除了表示指代之外,还有一种用法是表示语气。如(1)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史记·陈涉世家)(2)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一类判断句中的“者”字,是表示“提顿”语气…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汉语中,"左"和"右"主要用来表示方位。而在古代,"左"和"右"除了表示方位以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用法——表示尊卑古人崇"右",以"右"为上,为贵,为尊。《廉颇蔺相列传》中"以相如功大,拜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左右尊卑的问题:有时“左”为尊,如信陵君“虚左”请侯生(空着左边的位子,让侯生上坐);而有时则右为尊,蔺相如“位在廉颇之右”;还有司马迁不惜笔墨叙述鸿门宴的坐次安排,是何用意?这些都涉及到我国古代左右尊卑的问题,弄清了这些问题,不仅可以“解惑”,而且可以深达其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